魯酒

魯酒

人們邀請客人飲酒,常謙稱自己的酒為“魯酒”,表示酒很薄。語出《莊子•祛篋》:“魯酒薄而邯鄲圍。”為什麼魯酒而邯鄲圍呢?《莊子》的舊注說:楚宣王大會諸侯,魯恭公最後赴會,而且貢獻的酒也很薄。楚宣王生了氣,就發兵進攻魯國,那時梁惠王正想進攻趙國的國都邯鄲,但怕楚國發兵救趙,就趁楚國起兵攻魯,無法救趙的機會包圍了邯鄲。但《淮南子》上也提到“魯酒薄而邯鄲國”,許慎卻解釋道:楚國大會諸侯,魯國和趙國都獻酒給楚王。趙國獻的是好酒,魯國獻的是薄酒,楚國管理酒的官員向趙國的獻酒人索賄,獻酒人不答應,管酒的官吏存心害他一下,就把趙國的好酒和魯國的薄酒掉了包。楚王喝了酒,恨趙國不恭,就發兵圍了邯鄲。後一說更為有趣,所以為後來大多數人所取。但兩種說法都一致認為魯酒是薄酒,魯酒於是成為薄酒的代稱。

概述

魯酒魯酒
魯酒自古在中國的釀酒行業中舉足輕重,雄踞前列。因為山東不僅是孔孟之鄉,更是酒的故鄉。李白曾稱贊魯酒“玉碗盛來琥珀光”,武松景陽崗醉打猛虎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魯酒在那時已是天下聞名。
20世紀九十年代,山東白酒更是把中國白酒市場攪得風生水起,孔府家、孔府宴、秦池、齊民思、金貴、扳倒井等群雄並起,既有80萬元拍一支廣告片的豪氣,又有3.2億奪“標王”的壯舉,“低而不淡”的勾兌技藝至今走在川酒、貴州酒的前面……但隨著“標王”的隕落,加上行業整體萎縮、政策調控、人們的健康觀念發生轉變,果酒、啤酒等白酒替代品的競爭等因素,山東白酒進入了“冬季”,風采不再。
人們就用“魯酒薄而邯鄲圍”這個典故,來比喻無端蒙禍或莫名奇妙地受到牽連。 這個典故,也給魯酒帶來了正反兩方面的宣傳效果:正面效果是,證明魯酒源遠流長,是低度酒的源頭;反面效果是,使人誤認為魯酒質量差、不醇厚。

成績

魯酒魯酒
2006年山東全省白酒企業共產商品酒80.21萬千升,比上年增長了20.01%,占據了全國白酒總產量的20%,繼續排名第一,比全國白酒產量第三、四、五名的三個省份總和還多,不僅如此,魯酒“無特性、無品牌、無市場”的歷史正在改變,在此背景下,山東省白酒工業協會、山東省輕工紡織工會、齊魯晚報、山東省糖酒商業協會聯合主辦了“2007齊魯白酒高峰論壇”。

2007年3月15日,經過整整一年的評價審核,由中國食品協會認定的“純糧”標誌,最終花落魯酒五朵金花。從今天開始,扳倒井、泰山生力源、景芝神釀、蘭陵、雲門春產品可以貼上“純糧”新標籤了,這也意味著魯酒突圍成功,衝進了國內高檔白酒的行列。
從2005年3月份開始,中國有關主管部門開始在全國名酒企業試點“純糧”標誌認定,先後有五糧液、茅台、劍南春、瀘州老窖等部分高檔白酒貼上了“純糧”新標誌。而要獲得“純糧”新標誌,白酒生產原料要求全部採用糧食釀造、工藝技術科學嚴謹、生產設備和生產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優秀、可安全放心消費,並經過國家級專家組科學嚴謹的純糧固態白酒現場評價審核。

發展現狀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泰山生力源、蘭陵、景芝、孔府家等四大魯酒發展達到極盛,白酒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之高、效益之好令業內稱奇。之後,由於山東省白酒生產規模的過度膨脹,和2001年國家調整白酒消費稅政策的出台,魯酒的生產經營狀況急速下滑,虧損嚴重。
魯酒在經歷十年低谷後,臥薪嘗膽,厚積薄發,已經具備復興的基礎。那么魯酒如何實現大跨越呢?國內眾多專家都在為魯酒復興獻計獻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魯酒復興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路,“走出山東”在局部省份開闢新根據地市場;第二條路,在目前區域內進軍高端品牌。

魯酒魯酒
魯酒發展需正確處理四個關係
近年來,魯酒發展風起雲湧。魯酒企業通過學習創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在新形勢下,各企業更是卯足心力,紛紛調整結構,擴大規模,爭取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結合魯酒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山東省白酒工業協會專家組組長黃業立提出了發展魯酒的“四個正確處理”。

一是正確處理單糧與多糧釀酒的關係。黃業立說,長期以來,魯酒企業以單糧生產為主。1996年以來,山東古貝春公司大膽改革和創新,率先引進濃香型五糧生產工藝和技術,結合自己的傳統工藝,生產北方濃香型多糧白酒,取得顯著成功。

受市場需求和古貝春公司的啟發,山東一些白酒企業紛紛改造窖池,革新工藝和技術,開始生產濃香型多糧白酒,從而促進了產品的升級換代,經濟效益明顯增加,使以低檔大眾白酒為主的魯酒發生了質的變化。

黃業立著重指出,生產單糧酒和生產多糧酒各有利弊:單糧型白酒窖香濃郁,香味協調,綿甜爽淨,且釀酒原料相對價廉,出酒率稍高,酒的成本低,缺點是口感單調;多糧酒,特別是五糧酒,醇厚豐滿,幽雅細膩,口感優於單糧酒,但原料價格較高,出酒率較低,成本高於單糧酒。

究竟採用單糧釀酒還是採用多糧釀酒,各白酒企業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模仿。

魯酒魯酒

就目前魯酒企業的現狀來說,我主張以單糧為主,適當發展多糧酒,藉以提高魯酒的價位和檔次。
二是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黃業立說,白酒行業是傳統行業,長期以來,企業往往注重實際操作,而缺乏理論研究。

其實,釀酒行業的理論豐富而又高深,值得下大氣力去研究和探討,如“香味成分的形成”、“酒的陳味是什麼?”、“通過什麼工藝措施提高其含量?”這些都有待於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理論不是虛有的,更不是可有可無的。理論首先解決方向問題,方向對了,勁兒才能使對,做事才能有好的結果。否則,沒有理論的指導,實踐就帶有盲目性、主觀性,就可能失去正確的方向;其次,理論還是對實踐的總結,帶有預見性和指導性,可以讓人少走或不走彎路,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理論的研究。

這方面,古貝春公司帶了個好頭,他們建起了現代化的科研中心,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科學和理論的研究,用先進的科學和理論去指導實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魯酒魯酒
三是正確處理學習與創新的關係。虛心向先進企業學習,一直是我們魯酒企業的優良傳統。多年來,魯酒通過學習四川的五糧工藝和技術,開發北方多糧濃香型酒,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學習的同時,還要進行創新,創新是魯酒發展的靈魂。

對多糧釀酒,特別是五糧釀酒,我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學習名優酒廠的經驗,但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多糧酒。如幽雅的陳香是典型的五糧風格,我們北方的五糧酒風格能否加以創新?我認為可以嘗試。有人認為可以通過改變釀酒的原料來改變多糧酒的風格,如糯米價格較高,是否可少用,小米釀酒風格獨特,是否可採用;既要注重多糧酒的風格特點,還要顧及降低酒的成本。總之,通過創新,形成我們的獨特風格,這樣對發展魯酒更為有利。

四是正確處理高檔產品和中低檔產品的關係。黃業立指出,長期以來,魯酒的產品以中、低檔為主,市場則以區域性為主。根據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魯酒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改變目前這種狀況,開發和生產中高檔產品,以滿足高端消費者的需求。但是,以中、低檔產品為主的區域市場絕對不能丟,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怎么辦呢?黃業立認為,在鞏固和提升中、低檔酒的基礎上,適當開發和生產中、高檔白酒,以中、低檔白酒占領區域市場,以中、高檔白酒占領高端市場,努力開發省外市場。

開發省外市場必須要有經濟實力。如口子酒打南京市場投入3000多萬元,東北“黑土地”酒靠實力打拚。根據魯酒企業的情況,最現實的是通過開發中、高檔產品,提高檔次,提升效益,使魯酒健康、穩定地發展。

山東特產

“特產是一種商品,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山東也是工農業大省。特產豐富。 山東省為中國的一個省簡稱魯。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內全境東西寬約700千米 ,南北長約420千米,面積15.33萬平方千米。近年來山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