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抽紗刺繡

山東抽紗刺繡

抽紗刺繡品是一種中西結合的刺繡工藝。據考證,遠在公元六世紀,膠東半島民間刺繡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它是按圖案設計要求,在棉布或麻布上,抽去一部分經緯紗絲,再以針線連綴,形成透空的紋佯,從而達到別具風格的藝術特色。抽紗淵源於民間織繡工藝。它是在麻或棉布上,採取抽、勒、雕、結等方法,或者純用棉紗進行編織,形成幾何圖形的裝飾紋樣。產品多為檯布、餐布之類。通常有格子花邊與網形花邊兩種:格子花邊多銷往澳大利亞,網形花邊則以美國為主要市場。圖案造型和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布局均衡,構圖新穎,手工針法富於變化。

概述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抽紗是一種中西結合的刺繡工藝。它是以亞麻布或棉布為材料,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將花紋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去,然後用針線加以連綴,形成透空的裝飾花紋。故名“抽紗”。

從隋、唐時代廟宇、祠堂帷帳、桌圍、傘蓋等文物考證,遠在公元六世紀,膠東民間刺繡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明、清時代的繡花被面、枕頭、衣裙、轎衣、座墊等刺繡品上,各式針法已達20多種,當時,民間還出現了用棉線或絲線編織的網狀花邊,其編織方法與現今勾針和針結相類似。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歐洲的民間刺繡和編織工藝傳入煙臺。據1915年 出版的《直隸實業雜誌》記載:1894年,煙臺始有手制縷花。到民國初年, 抽紗花邊的生產已遍及膠東各地。據上海華通書局1931年出版的《中國重要商品》一書記載:“中國花邊工業之中心,以山東省煙臺及其附近一帶為盛。”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抽紗刺繡的生產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體系。既繼承了民族刺繡的傳統風格,又吸取了西方花邊裝飾的優點,因此花邊圖案的造型和表現手法極為豐富多彩。它既有富麗堂皇的牡丹圖案,又有典雅端莊的菊花、大麗花和小巧玲瓏的梅花圖案。在布局的格調上,有蒲灑奔放、氣象萬千的大卷草結構,也有委婉曲折、細膩動人的連續紋樣和折枝式的適合紋樣。紋樣的創新變化跟各種不同的工藝針法密切結合相得益彰,繁複中求簡樸,華麗中求素雅,形成了煙臺抽紗的獨特風格。

抽紗刺繡品種繁多,其中蓬萊梭子花邊最為著名。蓬萊、牟平兩縣是梭子花邊的集中產地。梭子花邊屬於抽紗類編織手工藝品。編織的方法是用金屬或牛角特製的一種小梭子,內裝棉紗,編織者左手牽出線頭,右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手捏梭進行串弓IB結,編結出-種多呈梅花形的圓韻花邊。因為這種花邊的主要操作工具是梭子,故名梭子花邊

20世紀初,蓬萊城裡的婦女已經普遍會編織。開始是自編自用,將這種小花邊裝飾在衣裙、枕頭和門帘上。到60年代初,為了發展生產,擴大出口,技術人員改造廠編級技術,創新了圖案紋樣,由邊飾擴大到連綴在一起的整體花邊、盤墊、打套和大規格的檯布、床罩。由於工藝精密、質地厚實,裝飾效果別具一格。1980年在全國工藝美術產品質量評比中,榮獲國家金質獎章,同年註冊為蓬萊閣牌梭子花邊。

歷史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煙臺抽紗: 同治元年(1862年)後,英國傳教士、商人來到煙臺。到19世紀90年代,英國傳教士詹姆土·馬茂蘭和他的妻子來到煙臺,發現膠東婦女心靈手巧,擅長織繡,遂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創辦仁德洋行,組成教徒學習歐洲抽紗工藝,並且生產抽紗工藝晶出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茂蘭夫人在煙臺創辦培真學校,招收學生,半工半讀,生產抽紗工藝品,前來學藝者甚多。後來,仁德洋行又通過棲霞、福山、蓬萊等縣的花邊莊發原料,收成品,組織棒槌花邊、被子花邊等出口。由於廣大農村婦女的廉價勞動,仁德洋行到本世紀初資金已達五六萬兩黃金之多。解放後,煙臺地區的抽紗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從業人員達到數十萬人,產品銷售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抽紗品種有雕平繡、威海滿工扣鎖、乳山扣眼、梭子花邊、棒槌花邊、手拿花邊、網扣、勾針等,工藝技法串富多采,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煙臺抽紗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抽紗是一種中西結合的刺繡工藝。它是以亞麻布或棉布為材料,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將花紋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去,然後用針線加以連綴,形成透空的裝飾花紋。故名“抽紗”。

從隋、唐時代廟宇、祠堂的帷帳、桌圍、傘蓋等文物考證,遠在公元六世紀,膠東民間刺繡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明、清時代的繡花被面、枕頭、衣裙、轎衣、座墊等刺繡品上,各式針法已達20多種,當時,民間還出現了用棉線或絲線編織的網狀花邊,其編織方法與現今勾針和針結相類似。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歐洲的民間刺繡和編織工藝傳入煙臺。據1915年 出版的《直隸實業雜誌》記載:1894年,煙臺始有手制縷花。到民國初年, 抽紗花邊的生產已遍及膠東各地。據上海華通書局1931年出版的《中國重要商品》一書記載:“中國花邊工業之中心,以山東省煙臺及其附近一帶為盛。”

它是在麻或棉布上,採取抽、勒、雕、結等方法,或者純用棉紗進行編織, 形成幾何圖形的裝飾紋樣。產品多為檯布、餐布之類。通常有格子花邊與網形花邊兩種:格子花邊多銷往澳大利亞,網形花邊則以美國為主要市場。圖案造型和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布局均衡,構圖新穎,手工針法富於變化。

相關知識

山東抽紗刺繡山東抽紗刺繡
抽紗:刺繡的一種,亦稱“花邊”。相傳抽紗起源於義大利法國葡萄牙等國,是在中古世紀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用細紗編結;或用亞麻布或棉布等材料,根據圖案設計將花紋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去,然後加以連綴,形成透空的裝飾花紋;或運用雕繡和挑補花等,製成名種檯布、窗簾、盤墊、手帕、椅靠和服飾等日用品。約在1885年左右傳入我國沿海口岸及附近鄉村。到1912年在中國已有比較大的發展。
自二十年代以來,在上海、江蘇和浙江一帶,多習慣稱為“花邊”;在山東、廣東和浙江等地,多習慣稱為“抽紗”;亦有統稱為“花邊抽繡”的。解放後我國抽紗不斷吸收民間刺繡工藝的特點,改進圖案設計與工藝技巧,並使之具有我國自己的民族特色,產品遠銷五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因其做工精細,花紋典雅,在世界上負有盛譽。主要產地有山東、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天津、大連、福建、四川和哈爾濱等地。各地產品均有其不同的風格。

山東特產

“特產是一種商品,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山東也是工農業大省。特產豐富。 山東省為中國的一個省簡稱魯。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內全境東西寬約700千米 ,南北長約420千米,面積15.33萬平方千米。近年來山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