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公民會館

信義公民會館

信義公民會館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分為A、B、C、D 4棟,元為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的舊址,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和眷村改建的政策,居民漸漸遷出這,至2001年3月才將四四南村列為歷史建築物,並將其中的四棟建築予以保存,規劃成為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於2003年10月正式啟用,紀念昔日眷村的歷史人文,讓現代的民眾也能體會往日眷村的純樸風情。

(圖)信義公民會館信義公民會館

緣起發展

民國37 年11月底,當時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內戰告急,因此青島的聯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眷戶們匆匆搭乘太康輪渡海到基隆港來台,後來遷往台北市日據時代的日軍陸軍庫房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之地暫作停留;初期便開始興建了四四南村,後來人口逐漸增加便又興建了四四東村及四四西村,終於在民國40年三村都落成,這裡也成為兵廠員工以及眷屬們度過了她們下半輩子的落腳處。

早期的四四南村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與信義國小相鄰,其空間形式以魚骨狀相鄰,承襲了傳統眷村的規律與集體控制的模式,本來是以竹片以及石灰泥巴所建造,至後來才發展成為水泥、磚牆的結構建築。

園區介紹

信義公民會館面積約4150 坪,包含特展館、眷村展示館、展演館、社區館、四四廣場及文化公園:『特展館』-提供場地讓個人或團體展覽其藝文作品,像是成果發表會、畢業展、個人作品展等等,讓民眾或機關團體都有一個能發表自己成果的地方;『眷村展示館』-以四四南村文化的靜態展示為主題,紹四四南村的文化歷史、藝文活動、眷村媽媽、傳統手工藝、多媒體播放室還有眷村特有的美食;『展演館』-介紹信義區的一切,包括信義區的行政資校、歷史過程、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重要賓客的介紹,讓信義區區民貼近在地生活;『社區館』- 讓當地的民眾有一個集會、欣賞影片、室內演唱、表演的場地。此外,信義公民會館四周緊鄰著文化公園,過去的防空洞已成為一個又一個鋪著綠油油草地的小山丘,加上僅零的景新公園、四四廣場,讓您擁有充足的空間享受休閒散步的時光。

四四南村

(圖)四四南村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位於台北信義區 101 大樓旁,於民國三十七年建造完成,為當時台北市第一個眷村社區,同時也是四四兵工廠員工及眷屬的宿舍。民國八十八年,隨著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與眷村改建計畫,社區居民逐漸遷出,在文化界人士的大力奔走下,於民國九十年三月,通過台北市文化局古蹟委員會的勘查,四四南村被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其中四棟建築物並被指沫定需予以保存。

低矮的建築散發著樸實的風味,空氣里似乎還迴蕩著小說家朱天心在《想我眷村的屍弟們》一文中所刻畫的人物情節…。在老樹與小土坡相互輝映下,歲月就像一首悠緩的山歌,輕輕吟唱一路走來的故事,漫步在眷村小巷內的人們,漾起的是一份淡然自在的心情。

殘破不堪的眷村舊貌,經由許伯元建築師,及包括高弘樹、劉克峰、李經華及莫仁傑等人,所共同組成的專業團隊,以不同專業領域的結合,共同賦予嶄新的生命。完成後的社區,便化身為信義區景新里的里民活動中心,並改名為「信義公民會館」。

作用

A館專門作特展使用,借給各個學校作品展、公關公司、或是任何財團法人做富有文化藝術性的展示。館長陳美伶表示私人企業大多是攝影家開攝影展,或是傳播公司做為播放音樂錄影帶成品的展演場所。她也說在借場地的時候會過濾活動,拒絕與公民會館性質差異甚大者。

B館則是四四南眷村文物紀念中心。其中詳敘了公民會館成立沿革以及四四南眷村歷史,並且以文物展示、懷舊照片、紀錄片等方式重現眷村生活。林玉表示B館裡大部分的物品都是由居民們提供,在其中可一窺過去五十年遷移到台灣的外省軍人家庭,包括廢砲管製成的檯燈、從大陸漂洋過海來台的實木箱子、繡成梅花樣式的嬰兒圍兜等。林玉自己於民國六0年代即住在信義區,她回憶當時眷村的居民們和附近鄰居都相當融洽,常會贈送手工禮品,例如剛從蒸籠裡蒸好的饅頭,「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饅頭,常想能再吃一次該有多好。」

在C館的部份則是外包給廠商設立咖啡廳,林玉說信義公民會館佔地不小,每個月水電費都要花上市公所二、三萬元以上。外包給企業開設餐飲部門,一方面讓遊客來此乘涼小憩,另外一方面也減輕市公所的負擔。不過館長陳美伶卻透露,從前信義公民會館曾被市議員質疑為蚊子館,會外包給廠商其實也為善盡空間利用。

而D館目前為景新里的里民活動中心,凡舉辦開會或各式活動都會使用此處,平時則不對外開放。陳美伶表示大多數的居民都對信義公民會館的設定持正面態度,認為是一鬧中取靜的都市公園,許多老人家在此除了可以散步運動,也能趁機緬懷舊日眷村時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