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果模

膠東果模

果模頗具膠東特色的製作麵食品的特製專用工具。

簡介

膠東果模 膠東果模

早期民間的原始果模,是工匠用泥土雕後通過民窯燒出來的,是黑灰色土陶製品。尤其是膠東的燒餅磕子最有代表性,現已失傳不多見。這種果模,直徑一般25厘米左右,深度2.5厘米左右。圓形狀大果模,平面中心雕刻有壽字團花,四周雕刻梅、菊花頭圖案,十分美觀大方。燒餅用模磕好後,正面抹油,放入熱鍋內烙烤而成,是送給親朋好友的麵食禮品,多用於富有人家。另有一伙食磕子,是用果木原料雕刻而成,直徑為10厘米左右,除方、圓形外,還有壽桃、鯉魚、蓮子等象形果模。這種禮品磕好後上鍋蒸熟,用胭脂品色點紅即可。膠東每逢農曆七月七這天俗稱過七巧節,主要是磕七巧果紀念牛郎織女天河相會。七巧果的果模為最小,選用一塊30多厘米長的果木立方料,刻有七個象形的小果模,每個果模直徑約2.5厘米,有瓜果李桃、花鳥魚蟲形,也有飛禽走獸形。這種七巧果磕好後,放到鍋里乾烙。除食用外,農民喜歡將七巧果穿成長串,掛到屋內牆角處,以示紀念節日,另可裝飾空間,夜裡又可充飢,小巧玲瓏,特別可愛。為此,孩子們特別喜歡磕巧果。到了70年代,曾經出現過塑膠製品果模,但很快被淘汰了,因為這種果模容易走形,農民不喜歡用。到了80年代又恢復了木雕果模。用果模製作出來的麵食,不但美觀生動,而且香甜可口。根據不同節日,選擇不同題材的印模,所以果模的種類很多,常在一塊長約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紋,形成一套。

主要分類

蓮子模用於結婚、壽誕、年節宴會,在這種宴會上常以蓮子為食品,取連生貴子,多福多壽,蓮開並蒂等吉祥寓意。用於這個場合下的糕點食品,也做成與蓮子有關的形狀,是很自然的。其形狀有蓮蓬形、雲頭蓮蓬形、靈芝形、如意形等,其內作幾何形齒紋、圓點紋裝飾,簡樸美觀,有的還用紅色色素在蓮子部分加上紅點,更有氣氛。

蓮子模

巧花模用於七夕節日,紀念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這個故事既有歌頌愛情堅貞,又有歌頌男耕女織、勤勞智慧的意思。織女也成為婦女心靈手巧的象徵,受到歌頌。所以,這個節日在民間特別受到有女兒的家庭的重視。在農村,七夕正當新麥登場,所以都要用新麥磨麵烙巧果。這類巧果以小型為主,若干小巧玲瓏的巧果串連成一串,懸掛在梳妝檯側、帳沿兩邊。果形多取“八寶”、“十二生肖”動物、花卉之類,既可欣賞,又可食用。

巧花模

壽桃與火食模這是比較普通的麵食模,多取壽桃、石榴、佛手等外形,中間有福、壽等文字,周邊置八卦、八寶或萬字、回文等圖案。

壽桃與火食模

盤點齊魯民俗手工藝品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齊魯民俗手工藝品以弘揚齊魯文化為主題,將中國古典藝術與齊魯文化巧妙結合,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