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皮堆畫

樹皮堆畫

極具藝術水平和地方特色樹皮堆畫。

簡介

展示展示

樹皮堆畫,是以樺木外皮為主要原料加工製成的工藝畫。因樺木樹皮具有天然的山、石皴擦效果,它不僅有古樸典雅的國畫風格和獨特韻味,而且具有浮雕感,是製作山水畫的天然材料。正因如此,所以樹皮堆畫的製作不單純是一個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設計製作者的再創作。因而就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繪畫素質和藝術修養,才能在創作設計中因材施藝,巧用天工,充分發揮樹皮疤結和天然山石、國畫皴法固有的紋理效果,使其作品布局合理,源於自然,超於自然。因而,樹皮堆畫有高於“自然山水再現”之美譽。

產生

樹皮堆畫是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已故老藝人卜裕民1960年利用廢棄樹皮為原料創新研製的一種新產品。這一工藝畫的研製成功,即刻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有“變廢為寶”之譽。當時的新聞單位相繼進行了介紹報導。1963年,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到青島現場拍攝了新聞專題紀錄片,予以宣傳報導。吉林、江西、濟南、煙臺等地的工藝美術同行專程前來參觀學習,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畫家在青島參觀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譽為我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製作過程

樹皮堆畫的製作可分為選料、設計、加工(包括樹皮的防蟲、防毒處理)、組合、貼上、裝潢等工藝。

成績

展示

展示

樹皮堆畫於1962年批量生產銷售(主要通過山東省外貿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外銷)。1963年轉青島貝雕工藝品廠生產並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1964年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極大地鼓舞了卜裕民,使其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激情。在仔細觀察了核子彈爆炸時的壯觀情景後,他巧妙地想像到利用各種蘑菇結合樹皮堆畫再現核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研製成功。在當年廣州交易會上展現時,周恩來總理看後詳細地詢問了作品的研製創作情況,並評價說;“以蘑菇再現蘑菇雲,內容好,藝術效果也好。”該作品以其新材料、新題材和極高的藝術表現力轟動了廣交會。
為迎接1978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卜裕民又創作了大型樹皮堆畫《泰山雄姿圖》,以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再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姿。展出期間,受到中央首長和專家們的讚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都作了刊登介紹。
樹皮堆畫進入80年代後停止生產銷售,但其創作技藝已為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繼承下來。

盤點齊魯民俗手工藝品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齊魯民俗手工藝品以弘揚齊魯文化為主題,將中國古典藝術與齊魯文化巧妙結合,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