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漢語詞語]

大人[漢語詞語]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清朝之後常指在職的官員,而如宋朝時期包拯的手下公孫策對包拯稱呼“大人”是現在編劇錯誤的語言使用。口語中, 丈夫或妻子尊稱自己的配偶,也叫大人;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來指代父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大人

拼音:dà rén

英文:an adult

基本解釋

1. [your Excellency]∶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2. [a respectful salutation for one's parents,seniors]∶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父親大人

3. [adult]∶成年人大人小孩都可以。

4. [a grown youth]∶身材長大的人。

5. [a respectful salutation for the elders]∶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6. [a man with noble character and lofty aspiration]∶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引證解釋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君既與兄 元 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

鄧實《清代學術之流變》:“則二魏象樞、裔介、湯斌、李光地,……皆以大人先生,執學界之牛耳,然而無取焉者,一則偽名道學,以腴媚時君,一則著述雖富,或假手於其食客,是故清學而有此巨蠹之蟊賊,而清學亦衰矣。”

在官場中成為下屬對上司的習慣稱呼。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見長班進來跪著稟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聽雨叢談·大人》:“本朝內大臣、都統、尚書、侍郎、卿寺、學士、堂上官,皆稱大人。中允、洗馬、贊善、巡城御史、掌科給事,皆在本署中稱大人,出署則否也。外官文職督撫、學政……武職提督、副督統、總兵、城守慰,皆稱大人。”

《老殘遊記》第五回:“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 玉大人 的牛性。”

猶言王者。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

《新唐書·陳子昂傳》:“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亂叛逆之人為我驅除,以明天誅。”

對宮闈近侍的尊稱。

《後漢書·陳球傳》:“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宮中,所謂 程大人 也。”

《晉書·劉曜載記》:“ 猗 曰:‘吾為卿作計,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謹奉大人之教。’”

指世家豪右。

《後漢書·岑彭傳》:“ 彭 因言 韓歆 南陽 大人,可以為用。” 李賢 註:“大人,謂大家豪右。”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比至 長安 ,眾十餘萬”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楊整脩 皆 涼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孟子·告子上》:“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漢 揚雄 《法言·學行》:“大人之學也為道,小人之學也為利。”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夫大人者,乃與造物同體,天下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題》詩:“大人處世當與神物游,顧彼豚犬諸兒安足伍。”

《荀子·解蔽》篇:“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所謂大人(以下俱見《解蔽》篇),需要虛、一、靜合於身並施於行。虛,有所臧謂之虛,志者,臧也,有志即有所臧,有志稱為虛;人有私,亦臧之,不以己之臧私而害人亦稱為虛。一,智慧有不同,兼知稱為兩,不以一種妨害另一種稱為一,故而不二即為一。靜,人皆有心動,動則為謀,不以謀亂智稱為靜。對於求道的人而言,“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沒有得道但有志於求道,這就是有志而不二,不二就是一,一就是誠,這樣的人可以靜,靜就是理智而不妄為;對於這樣的求道之人而言,如果付諸行動,“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壹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這樣的人,有志於身而愛人(不害人)則仁,誠心行道則可以達到極致(盡),以智慧尋求道的真諦則能明察事理。所以這樣的人能夠做到虛一靜合於一身而身體力行(體道),稱之為“大清明”,大清明之人,大人也。

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後漢書·蘇章傳》:“祖父 純 ,字 桓公 ……三輔號為‘大人’。” 李賢 註:“大人,長老之稱,言尊事之也。”《後漢書·李固傳》:“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嘆息。”

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奉玉卮,起為 太上皇 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 仲 力。’”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 博 辭去,令弟 光 恐雲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顏師古 註:“大人, 博 自稱其母也。”

《玉台新詠·古詩》:“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這裡是姑奶奶大人,有話不先來和姑奶奶說,再和誰說。”

對同輩或朋輩中年事稍長者,於通信時亦常用此稱。

清 秋瑾 《致秋譽章書》:“大哥大人手足。”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此頌 抑卮 長兄大人進步。”

指成年人。

《後漢書·南蠻傳》:“ 漢 興,改為武陵,歲令大人輸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謂賨布。雖時為寇盜,而不足為郡國患。”

《百喻經·獼猴喻》:“昔有一獮猴,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兒。”

《紅樓夢》第五六回:“雖然我們 寳玉 淘氣古怪,有時見了人客,規矩禮數更比大人有禮。”

丁玲 《奔》:“大人們不知在喊些什麼,小孩子也跟著在喊。”

身材長大的人。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臂。”臂,一本作“ 耳 ”。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史記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 臨洮 。”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 襄 武縣 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餘,跡長三尺二寸。”

古代北方部族首領之稱。

《後漢書·南匈奴傳》:“八部大人共議立 比 為 呼韓邪單于 。”

《周書·文帝紀上》:“有 葛烏菟 者,雄武多算略, 鮮卑 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賀氏 ,後分為八部……部之長號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統八部。”

周 代占夢之官。

《詩·小雅·斯乾》:“大人占之。” 朱熹 集傳:“大人,太卜之屬,占夢之官也。”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君既與兄 元 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

鄧實《清代學術之流變》:“則二魏象樞、裔介、湯斌、李光地,……皆以大人先生,執學界之牛耳,然而無取焉者,一則偽名道學,以腴媚時君,一則著述雖富,或假手於其食客,是故清學而有此巨蠹之蟊賊,而清學亦衰矣。”

2.

在官場中成為下屬對上司的習慣稱呼。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見長班進來跪著稟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清 福格 《聽雨叢談·大人》:“本朝內大臣、都統、尚書、侍郎、卿寺、學士、堂上官,皆稱大人。中允、洗馬、贊善、巡城御史、掌科給事,皆在本署中稱大人,出署則否也。外官文職督撫、學政……武職提督、副督統、總兵、城守慰,皆稱大人。”

《老殘遊記》第五回:“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 玉大人 的牛性。”

3.

猶言王者。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大人基命,不擢才於后土。”

《新唐書·陳子昂傳》:“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亂叛逆之人為我驅除,以明天誅。”

4.

《後漢書·陳球傳》:“ 球 小妻, 程璜 之女, 璜 用事宮中,所謂 程大人 也。”

《晉書·劉曜載記》:“ 猗 曰:‘吾為卿作計,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謹奉大人之教。’”

5.

指世家豪右。

《後漢書·岑彭傳》:“ 彭 因言 韓歆 南陽 大人,可以為用。” 李賢 註:“大人,謂大家豪右。”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比至 長安 ,眾十餘萬”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 胡文才 、 楊整脩 皆 涼州 大人,而司徒 王允 素所不善也。”

6.

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孟子·告子上》:“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漢 揚雄 《法言·學行》:“大人之學也為道,小人之學也為利。”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夫大人者,乃與造物同體,天下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

清 秋瑾 《失題》詩:“大人處世當與神物游,顧彼豚犬諸兒安足伍。”

《荀子·解蔽》篇:“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所謂大人(以下俱見《解蔽》篇),需要虛、一、靜合於身並施於行。虛,有所臧謂之虛,志者,臧也,有志即有所臧,有志稱為虛;人有私,亦臧之,不以己之臧私而害人亦稱為虛。一,智慧有不同,兼知稱為兩,不以一種妨害另一種稱為一,故而不二即為一。靜,人皆有心動,動則為謀,不以謀亂智稱為靜。對於求道的人而言,“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沒有得道但有志於求道,這就是有志而不二,不二就是一,一就是誠,這樣的人可以靜,靜就是理智而不妄為;對於這樣的求道之人而言,如果付諸行動,“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壹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這樣的人,有志於身而愛人(不害人)則仁,誠心行道則可以達到極致(盡),以智慧尋求道的真諦則能明察事理。所以這樣的人能夠做到虛一靜合於一身而身體力行(體道),稱之為“大清明”,大清明之人,大人也。

7.

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後漢書·蘇章傳》:“祖父 純 ,字 桓公 ……三輔號為‘大人’。” 李賢 註:“大人,長老之稱,言尊事之也。”《後漢書·李固傳》:“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嘆息。”

8.

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奉玉卮,起為 太上皇 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 仲 力。’”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 博 辭去,令弟 光 恐雲王遇大人益解, 博 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顏師古 註:“大人, 博 自稱其母也。”

《玉台新詠·古詩》:“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這裡是姑奶奶大人,有話不先來和姑奶奶說,再和誰說。”

9.

對同輩或朋輩中年事稍長者,於通信時亦常用此稱。

清 秋瑾 《致秋譽章書》:“大哥大人手足。”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此頌 抑卮 長兄大人進步。”

10.

指成年人。

《後漢書·南蠻傳》:“ 漢 興,改為武陵,歲令大人輸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謂賨布。雖時為寇盜,而不足為郡國患。”

《百喻經·獼猴喻》:“昔有一獮猴,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兒。”

《紅樓夢》第五六回:“雖然我們 寳玉 淘氣古怪,有時見了人客,規矩禮數更比大人有禮。”

丁玲 《奔》:“大人們不知在喊些什麼,小孩子也跟著在喊。”

11.

身材長大的人。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臂。”臂,一本作“ 耳 ”。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史記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 臨洮 。”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 襄 武縣 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餘,跡長三尺二寸。”

12.

古代北方部族首領之稱。

《後漢書·南匈奴傳》:“八部大人共議立 比 為 呼韓邪單于 。”

《周書·文帝紀上》:“有 葛烏菟 者,雄武多算略, 鮮卑 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契丹》:“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賀氏 ,後分為八部……部之長號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統八部。”

13.

周 代占夢之官。

《詩·小雅·斯乾》:“大人占之。” 朱熹 集傳:“大人,太卜之屬,占夢之官也。”

相關記載

謂巨人。《國語·魯語下》:“防風,……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按此為孔丘對“客”之言,“大人”一名始見於此。“長者不過十”,《史記·孔子世家》作“長者不過十之”,是也謂十倍於僬僥氏之“長三尺”,即三丈之偉身。故*防風見戮,“其骨節專車”。與防風相頡抗者,其後又有*長狄神話中天界、地府之大人,則有《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之說。至如大人之魁傑,乃在《列子·湯問》所述之*龍伯國大人。誠如張湛注所云:“以高下周圍三萬里山而一鰲頭所戴,而此六鰲復為一釣之所引,龍伯之人能並而負之,又鑽其骨以卜計,此人之形當百餘萬里。鯤鵬方之,猶蚊蚋蚤虱耳。”參見“大人國”、“五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