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硯

徐公硯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產于山東沂南縣青駝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徐公硯石產于山東沂南縣青駝鎮南10公里處徐公店村附近的硯石溝。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多為不規則扁平狀,形態各異,邊生細碎石乳狀的石紋,軟硬適度,石色沉靜,有青、黃、綠、茶、桔紅等多種顏色。製成硯後自然古樸,清新淡雅,質嫩理細,扣之如磬,捫之如玉,下墨如挫,發墨如油,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此石還可刻製成鎮紙、朗石、筆筒等藝術品,雕技與天然形態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基本概述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產于山東沂南縣青駝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

徐公硯石產于山東沂南縣青駝鎮南10公里處徐公店村附近的硯石溝。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多為不規則扁平狀,形態各異,邊生細碎石乳狀的石紋,軟硬適度,石色沉靜,有青、黃、綠、茶、桔紅等多種顏色。製成硯後自然古樸,清新淡雅,質嫩理細,扣之如磬,捫之如玉,下墨如挫,發墨如油,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此石還可刻製成鎮紙、朗石、筆筒等藝術品,雕技與天然形態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徐公石早在唐宋時就享有盛名。據傳唐代徐晦赴京趕考,途經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愛的石片,試磨成硯。在京會考時適逢天寒,硯墨結冰,考生均受影響,惟有徐晦硯墨如油,書寫流利,一舉考中進士,官一直做到禮部尚書。休官後緬懷奇硯,定居於此地,被譽為徐公,村名遂改為徐公店,硯石名為徐公石。後因產地偏僻,年久無聞。建國後,經過有關雕刻技師的發掘試製,終於使徐公硯重放異彩。1978年以來, 徐公硯多次進京參展,赴香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展出,倍受青睞。1987年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徐公硯研討會”上,深受與會者的好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親筆題字“徐公硯”,全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全國著名書法家舒同揮毫題字“美哉徐公”。九十年代以來,八次進京參加名硯大展,多次奪魁獲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稱讚徐公硯是“中華瑰寶”。王光英、雷潔瓊等國家領導人也都題詞褒揚。中組部副部長、全國老齡委主任王照華訪問日本時,將徐公硯以國禮贈送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1993年江澤民主席訪日,曾以徐公硯作為國禮贈送日本天皇,從而促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和往來。

相關內容

徐公硯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產自山東沂南。屬於魯硯中的重要品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 徐公硯之石產於沂南縣青駝鎮徐公店村,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吾對徐公硯鍾愛有加,經朋友介紹今日到徐公硯產地拜訪徐公硯雕刻新星盧克乾先生。

半個小時的車程即到達沂南縣徐公店,很快就看到硯緣石藝館了,正好盧克乾老師在家正在專心做硯台,我們說明來意,主人很是熱情,帶領我們參觀了他精心製作的徐公硯,遇到他滿意的作品,就對我們詳細解說石頭的來龍去脈,設計的初衷和寓意,由此可見他對徐公硯的熱愛和珍惜,不浪費每一方徐公硯石是他的座右銘,我們仔細看過他的作品才體會到朋友對他作品的熱愛和追求。每一方徐公硯都是自然成型,因此設計很難,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更是難上加難,看看主人黑黑的面龐和憨厚的笑容,再看看硯台上細膩的雕刻圖案,不是親眼看見很難相信這精美的徐公硯會是出自這個憨厚忠誠的沂蒙漢子之手。硯台有山水.人物.銅器紋.花鳥等,每一方硯台都是一個故事,看到這裡我們確信朋友所說,這才是徐公硯的後起之秀,我們不由的讚美了幾句,他聽後忙謙虛的說正在學習中,正是學無止境,我們精心挑選了三方硯台,主人給我們打了個折,我們都挺高興的,真是物超所值,主人想留我們吃飯但天色已不早了,我們謝絕了主人的好意,高高興興的踏上回家的歸途。

臨沂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是和端硯齊名的上乘之寶,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徐公硯是文房四寶硯台中的上等之品,產于山東,它雕刻精湛,意境深遠,可謂大師餘技此中含。臨沂徐公硯不僅在國內頗受歡迎還遠銷海外,已成為饋贈親友、開展文化交流和收藏家收藏的珍品。

徐功硯

臨沂徐公硯的製作材料徐公石主要產於沂南縣青駝鎮徐公店村,是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岩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著手生潤,滴水不乾,下墨如挫,磨墨無聲,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筆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

相傳最初以此石制硯的,是一徐姓舉人,適逢大比之年,赴京應試,路經沂州府地,偶爾發現溝土中有奇型石片,因愛其形色,試磨成硯,攜帶入京用於考場。時值天氣嚴寒,諸考生硯中之墨全被冰結,惟有徐生硯中墨汁不凍,書寫流利,墨色晶瑩,甚得主考官賞識,因之中榜得進士。後徐公休官,緬懷奇硯,遂定居於該地,故村名徐公店,後世以此地產徐公硯而聞名。徐公硯之墨汁在—4°C不結冰仍能揮筆自如,在酷暑炎熱中墨汁也不易乾涸。

1978年以來,徐公硯多次進京參展,赴香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展出,倍受青睞。1987年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徐公硯研討會”上,深受與會者的好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親筆題字“徐公硯”,全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全國著名書法家舒同揮毫題字“美哉徐公”。九十年代以來,八次進京參加名硯大展,多次奪魁獲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稱讚徐公硯是“中華瑰寶”。王光英、雷潔瓊等國家領導人也都題詞褒揚。中組部副部長、全國老齡委主任王照華訪問日本時,將徐公硯以國禮贈送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1993年國家領導人曾以徐公硯作為國禮贈送給外賓。

賞析

奇觀

奇觀奇觀

徐公硯紋理奇特,猶如藍天

,且藍色位於硯堂之中,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很有意味。

本硯裝飾以雕刻的蟬、陰刻的松樹,刻有啟功書法奇觀和書法細刻,雖然看起來彼此並不聯繫,但在總體上充滿了文化氛圍,給人美的享受。

二龍戲珠

二龍戲珠二龍戲珠

此硯石造型圓潤飽滿,色澤亮麗;其紋彩猶如天中

行雲,意境深遠,在天上飛行的二龍矯健有力、意趣生動;二龍相繞而生成硯堂,自然而又和諧。龍體雕刻細膩、功力深厚;氣韻連貫流動,二龍精氣十足,大有飛出硯堂之勢。

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歲寒三友

梅花、松樹、竹子凌冬不凋,因其

高雅品質號稱歲寒三友。本硯巧妙利用硯石的天然黃線作為古松樹幹,生枝發葉,可謂巧妙。梅花與硯堂和諧過渡,與松竹隔堂相望,互有呼應,雅趣橫生。竹子僅露一角,與繁茂的松樹相映,大有松樹護竹之意。果然是歲寒三友。

群鵝戲水

群鵝戲水群鵝戲水

硯堂藍色如流水,又有若干白點,作者巧妙的將其看作群鵝,並以群鵝戲水命名,創造了優雅的意境。

再加之有羲之愛鵝之說,在人的腦海之中,更增添了幾分文化氛圍。

(以上《奇觀》、《二龍戲珠》、《歲寒三友》、《群鵝戲水》為王炳富作品)

張成功大師作品精選 大師的風範意境非凡張成功大師作品精選 大師的風範意境非凡

硯台用法

【平時儲水】

硯需要滋養,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古人稱之為“養研”。

【使用時須換清水】

用小壺滴清水在硯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不要使用熱水,容易損墨。

【用後刷洗】

硯石使用之後必須將餘墨滌去,不可使之凝於硯上,不然殘墨結成渣塊不僅妨礙研磨,也傷筆亳,且會損害硯面。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墨之利。可以用絲瓜穰等物進行洗滌,但不可用堅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傷害光滑的硯面。

【新墨輕磨】

新墨稜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損傷硯面,使用時輕輕磨就可以了。

【將墨取出】

徐公硯徐公硯

研墨之後,須將墨趕緊取出不要放在硯台中浸泡,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可先用清水潤洗,將墨在原處鏇轉,待其松弄脫後再取出。

徐公硯保存方法:

1、首先要避光,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

2、玩賞硯台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不要讓硯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

3、在對硯台塗蠟時可塗於硯的四周,底部要塗得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

4、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幹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容易使硯污穢不堪,並會散發出一種怪味,甚至會產生霉變。

5、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其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就容易存放了。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的情況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它進行收藏。

徐公硯鑑別方法:

【看】看硯的表面做工是否精緻光滑,是否經過修補等,如果硯已經修補過的,其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會有差別。

【摸】拿到硯時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來感覺像小孩皮膚一樣光滑細嫩,說明石質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覺,說明其石質較差。

【敲】將硯面用五指托空輕輕擊打,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這三種不同的聲音,分別體現出硯石質的嫩與老,可分出硯台的優劣。

【洗】硯最好要經過清洗,尤其是古硯,因硯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硯的自然美紋,也分辨不清石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硯的墨痕,才能看硯石是否有傷痕和修補過的痕跡,才能進而對其年份和質量等等進行判斷。

【刻】一方硯的好與差首先考慮的是石質的好壞,對於硯石熟悉的只要用力在硯石上輕輕地刻上幾道,馬上就會感覺出硯石的優與劣。

盤點齊魯民俗手工藝品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齊魯民俗手工藝品以弘揚齊魯文化為主題,將中國古典藝術與齊魯文化巧妙結合,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