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抄》

《夜讀抄》

《夜讀抄》於1934年9月出版,這是一部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讀物。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國內形勢大變,知識分子進一步分化。個性比較溫和的周作人走上一條不同於魯迅的人生道路,即遠離政治,關起門來讀書的生活。他在1928年11月寫的《閉門讀書論》(見《永日集》)就是他向世人表明他這一選擇的宣言書。他在文中說:“宜趁現在不甚適宜於談話做事的時候,關起門來努力讀書,翻開故紙,與活人對照,死書變成活書,可以得道,可以養生,豈不歟懿?”《夜讀抄》就是他在這一特殊環境下埋頭讀書的成果,並成為其散文創作進入一個成熟時期(即所謂中期)的重要標誌。那么,他讀的都是些什麼書,又是怎樣讀的呢?對此,他在《閉門讀書論》中也有明確交代,他說:“敢問讀什麼呢?……重要的還是在於乙部,即是四庫之史部。老實說,我雖不大有什麼歷史癖,卻是很有點歷史迷的。我始終相信‘二十四史’是一部好書,他很誠懇地告訴我們過去曾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要如此。歷史所告訴我們的在表面的確是過去,但現在與將來也就在這裡面了。”周作人的《夜讀抄》就是以史為鑑,來觀察現實生活並加以批判的思想結晶。

基本信息

ISBN:9787543444089

作者:周作人著,止庵校訂
《夜讀抄》.jpg
《夜讀抄》.jpg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架日期:2008-7-10
出版日期:2002-1-1
頁數:203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幼時讀古文,見《秋聲賦》第一句云:“歐陽子方夜讀書”,輒涉幻想,仿佛覺得有此一境,瓦屋紙窗,燈檠茗碗,室外有竹有棕桐,後來雖見“紅袖添香夜讀書”之句,覺得也有趣味,卻總不能改變我當初的空想。先父在日,住故鄉老屋中,隔窗望鄰家竹園,常為言其志願,欲得一小樓,清閒幽寂.可以讀書,但先父侘傺不得意,如卜者所云,“性高於天命薄如紙”,才過本壽,遽以痼疾卒,病室乃更湫隘,窗外天井才及三尺,所云理想的書室僅留其影象於我的胸中而已。我自十一歲初讀《中庸》,前後七八年,學書不成,幾乎不能寫一篇滿意的文章,庚子之次年遂往南京充當水兵,官費讀書,關餉以作零用,而此五年教練終亦無甚用處,現在所記得者只是怎樣開槍和爬桅竿等事。以後奉江南督練公所令派往日本改習建築,則學“造房子”又終於未成,乃去讀古希臘文擬改譯《新約》,雖然至今改譯也不曾實行,——這個卻不能算是我的不好,因為後來覺得那官話譯本已經適用,用不著再去改譯為古奧的文章了。這樣我終於沒有一種專門的學問與職業,二十年來只是打雜度日,如先父所說的那樣書室我也還未能造成,只存在我的晝夢夜夢之間,使我對於夜讀也時常發生一種愛好與憧憬。我時時自己發生疑問,像我這樣的可以夠得上說是讀書人么?這恐怕有點難說罷。從狹義上說,讀書人應當就是學者,那我當然不是。若從廣義上說來,凡是拿著一本書在讀,與那些不讀的比較,也就是讀書人了,那么,或者我也可以說有時候是在讀書。夜讀呢,那實在是不,因為據我的成見夜讀須得與書室相連的,我們這種窮忙的人那裡有此福分,不過還是隨時偷閒看一點罷了。看了如還有工夫,便隨手寫下一點來,也並無什麼別的意思,只是不願意使自己的感想輕易就消散,想叫他多少留下一點痕跡,所以寫下幾句。因為覺得夜讀有趣味,所以就題作《夜讀抄》,其實並不夜讀已如上述,而今還說誑稱之曰夜讀者,此無他,亦只是表示我對於夜讀之愛好與憧憬而已。民國十七年一月三日於北京。

主要內容

《夜讀抄》除《小引》、《後記》外共收文三十七篇,其中比較正規的書話有二十四篇,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二,如《顏氏學記》、《性的心理》、《清嘉錄》、《五老小簡》、《顏氏家訓》、《五雜俎》等,都是專談一本書的,而其他各篇如《廠甸》、《鬼的生長》、《太監》等,則或談景物,或談鬼神、習俗,也大都與書有關,具有很濃的書卷氣。周作人的中期散文以抄書為特徵,而且抄引的書籍多得驚人,《夜讀抄》就是一例。我初步統計了一下,《夜讀抄》各篇抄錄的中外書籍達一百一十二種之多!過去有人認為,周作人的文章大量抄別人的書,是他散文創作走向衰退的表現,這種看法未免有些簡單化(當然中後期也有比較枯澀乏味的,如寫於1937年的《野草的俗名》)。其實,周氏在文中大量抄書還是頗費精神,自有甘苦的。1963年10月2日他在給鮑耀明的信中指出:“其實拙文之不行本不待論,即‘文抄公’的非難自古已然,最所敝帚自珍之《夜讀抄》亦是如此,文中十分之七八是抄來的,惟抄亦煞費工夫,亦需要一點手段耳。”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天下書籍浩如煙海,選哪本來抄實在不易,非下苦工夫不可;二是一本可抄之書中選哪一部分來抄也頗費斟酌,是要靠眼力來挑選的,即“披沙揀金”之功也。關於抄引的標準他講過一段十分精闢的話:“我的標準是那樣的寬而且窄,窄時網不進去,寬時又漏出去了,結果很難抓住看了中意,也就是可以抄的事。不問古今中外,我只喜歡兼具健全的物理與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合散文的樸實與駢文的華美之文章。”(見《苦竹雜記·後記》)周作人在這裡實際上給了我們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健全的思想與深厚的人情,就是他苦苦抄書的秘訣,也就是《夜讀抄》及其中期諸多優秀書話的兩大看點了。

讀者評價

抄書之作雖然"常常是關於一種書的",作者所面對的卻是"天下之書",也就是整個既有文化系統,這是"廣"的一方面,有賴於寬闊視野和博大胸懷;另一方面則是"嚴",抄書之作雖多,興趣點卻始終是明確的,有所限定的。《夜讀抄》中有不少將知識、趣味、思想三者完美結合併兼具人情的佳作,但也有幾篇人情味特別濃的,讀來既感人生的溫暖,又攙雜著一絲悲涼,這就是《一歲貨聲》、《甲行日注》、《廠甸》及《姑惡詩話》等篇。如《一歲貨聲》這本筆記是周作人從友人處借來的一個抄本,有光緒丙午年(1906)序,大概是清末近人所編。如記北京賣硬面餑餑的,書中記其聲曰:“硬面唵,餑啊餑……”周作人說這種聲音“與現今完全相同,在寒夜深更,常聞此種悲涼之聲,令人撫然,有百感交集之慨”。我來北京定居很晚(1980年),只是在電影裡才聽過“硬面餑餑”這種叫賣聲,但卻勾起我的童年回憶。那時我家住在天津的一條老胡同里,每到晚上就由近到遠地傳來一陣“油炸果仁”、“炒嘣豆”的叫賣聲,那聲音是清脆的、悠長的。那時我不過十來歲,人生閱歷尚淺,是還聽不出那叫賣聲里的辛苦的。……[2]

書評

在周作人的眾多作品中,《夜讀抄》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作者嘗總結說:“我寫文章,始於光緒乙巳,於今已有三十六年了。這個時間可以分做三節,……其三是民國廿一年以後,只寫隨筆,或稱讀書錄,我則雲看書偶記,似更簡明的當。”這一時期應該說是從《夜讀抄》真正開始,周氏由此建立了自己成熟定型的風格。[3]作者簡介周作人,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浙江紹興人。魯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等。

周作人相關著作

長期以來,周作人在中國文壇上可謂是寂寞的,在辭世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的地位。本集精選了周作人生平書稿、散文及翻譯著作等,旨在揭開塵封的歲月,為今天的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平和寬容、樸實有諧趣、飽含難以言說的美的知堂真味散文。

《雨天的書》
《伊索寓言》
《異域文談》
《澤瀉集》
《談龍集》
《談虎集》
《永日集》
《過去的生命》
《看雲集》
《知堂文集》
《苦雨齋序跋文》
《夜讀抄》
《苦茶隨筆》
《苦竹雜記》
《瓜豆集》
《秉燭談》
《藥堂語錄》
《藥味集》
《藥堂雜文》
《書房一角》
《秉燭後談》
《苦口甘口》
《立春以前》

《過去的工作》
《木片集》
《歐洲文學史》
《兒童文學小論》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魯迅的故家》
《魯迅的青年時代》
《知堂回想錄》
《周作人回憶錄》
《兒童雜事詩》
《兒童雜事詩圖箋釋》
《老虎橋雜詩》
《周作人書信》
《知堂書信》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書札影真》
《俠女奴》
《玉蟲緣》
《匈奴奇士錄》
《陀螺》
《兩條血痕》
《希臘擬曲》
《自己的園地》
《浮世澡堂》

《浮世理髮館》
《古事記》
《如夢記》
《紅星佚史》
《域外小說集》
《現代小說譯叢》
《現代日本小說集》
《歐里庇得斯悲劇集》
《石川啄木詩歌集》
《平家物語》
《希臘神話》
《希臘的神與英雄》
《希臘女詩人薩波》
《周作人回想錄》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周作人日記》
《知堂集外文·亦報隨筆》
《周作人詩全編箋注》
《風雨談》
《點滴》
《知堂雜詩抄》
《狂言十番》
《瑪加爾的夢》

《周作人集外文》
《周曹通信集》
《兒童雜事詩箋釋》
《孤兒記》
《藝術與生活》
《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
《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
《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
《明清笑話四種》
《黃薔薇》
《炭畫》
《日本狂言選》
《知堂乙酉文編》
《歐洲大陸小說集》
《近代日本小說集》
《阿里斯托芬喜劇集》
《冥土旅行》
《兒童劇》
《希臘對話選》
《枕草子》
《苦茶庵笑話選》
《俄羅斯民間故事》
《烏克蘭民間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