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通志》

《中華文化通志》

《中華文化通志》由江澤民主席題詞,全書共為十典百志。是二百多位作者辛勤耕耘的結晶,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直接籌劃的一大文化工程。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中華文化通志》《中華文化通志》

《中國文化通志》華章共著,胞族同輝,經過八年的共赴大義,勞心苦作的集體成果——百卷巨著《中華文化通志》問世了。《中華文化通志》由江澤民主席題詞,蕭克將軍提出創意並擔任編委會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資料

ISBN編號:978-7-208-09030-9/K·1628

中華文化通志中華文化通志

作者:《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開本:32開
圖書卷數:全101冊
定價:¥9000元

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綿延了5000年的歷史,哺育著1/5人類的身心。在漫長的歲月里、廣袤的土地上,她有過無私奉獻、四方傳播的榮耀,也有進誠心求教、八方接納的盛事。她以虛懷若谷、博大精深而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她貫通古今5000年、包容56個民族文化、涵蓋十大文化領域、涉及十大重要學科、體現最新研究成果、傳承炎黃文化寶藏。

燦爛輝煌。它和以直,健以穩,文而質,博而精,大而彌德,久而彌新,昂然挺立於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當二十世紀的帷幕徐徐降落,新的世紀已經來臨的時候,中華民族正在重新檢視自己,以便在新的世界歷史發展中,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百卷本《中華文化通志》,便是為此而向新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做出的奉獻。

《中華文化通志》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對中華文化由古到今、分門別類進行全面系統概括的巨型著作,全書分為序卷和十典百志,共101卷、4000餘萬字,全國近200位專家歷時8年完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貫通古今五千年歷史,涵蓋十大文化領域,包括56個民族文化,涉及文史哲經等十個主要學科,闡述詳盡,內容豐富。

《中華文化通志》全書共為十典百志。十典分別為:歷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與禮儀典、學術典、科學技術典、藝文典、宗教與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每典十“志”。歷代文化沿革典,十志按時序排列。地域文化典十志,主要敘述漢民族聚居區域的地域文化,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排列。民族文化典十志基本上按語系分類排列。中外文化交流十志,按照中國與周邊及世界各大區域分區排列。其餘各典所屬各志,俱按內容排列。

本書從一開始直到問世,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學術界積極支持和熱心幫助。江澤民主席為本書題詞並作序,在全書出版時,又接見了本書部分編委與作者,對本書給予高度評價,新華社發了統稿,全國報刊都以顯著的位置作了報導。費孝通、戴逸、金沖及、饒宗頤等都對本書給予充分肯定。他們在多次談話中特彆強調:本書採用中國史學傳統的典、志這一編纂方法,要求在充分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客觀準確反映歷史實際,依事立類,注重貫通、匯通、會通,使各志都能獨立存在,全書又構成一個整體。本書作者隊伍陳容強大,寫作規範,反覆修改,使全書保證了很高學術水準。

名稱論述

宋人鄭樵《通志·總序》有曰:“古者記事之史,謂之志,”“志者憲章之所系。”本書以典、志命名,正是承續這樣的體例和精神。其編撰特色,可以概括為“類”與“通”二字。

“類”者立類。全書十典,各為中華文化一大門類;每典十志,各為大門類下的一個方面;每志中的“編”“章”“節”“目”,亦或各成其類。如此依事而立,層層分疏,既以求其綱目分明,論述精細,也使於得門而入,由道以行,俾著者讀者都能於浩瀚的中華文化海洋里,探驪得珠,自在悠遊。

“通”者貫通。書中所述文化各端,於以類相從時,復舉其始終,察其源流,明其因革,論其古今。

“通”者匯通。文化諸事,無論其為物質形態的,制度形態的,還是觀念形態的,都非孤立存在。中華文化是境內古今各民族文化交融激盪的碩果;境外許多不同種的文化,也在其中精蕪雜存,若現若隱。因此,描繪中華文化,於貫通的同時,還得顧及如此種種交匯的事實,爬梳剔理,還它一個廬山真面目。

“通”者會通。“會”乃“體會”、“領會”、“會心”之意。《中華文化通志》所求之通,通過作者對中華文化的領悟,與中華民族心靈相體認,與中華文化精神相契合。

這就是《中華文化通典》依以架構旨趣之所在,編撰者是以開放的心態面對讀者的心聲的,是耶,非耶,盡讓大方之家評說。

八年磨一劍,《中華文化通志》是二百多位作者辛勤耕耘的結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數十位編輯、出版、校對人員認真編校的結果,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直接籌劃的一大文化工程。得到各級領導、企業界、新聞界的熱情支持。今日能得以與讀者面世,是一件可歌可賀之事。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文明歷史的國家,從歷史文化來了解中國和認識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視角。《中華文化通志》的出版給中國人民提供了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也給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好的讀本。

分卷介紹

◆歷代文化沿革典

對中國文化悠久綿長的演進歷史,從縱的剖面作綜合論述。全典十志,對歷史各個大的段落中文化的諸種領域,都有系統扼要的介紹、詳細深入的分析;強調中國文化多民族、多區域的特點;剖析文化傳統歷盡滄桑而終能綿延不絕、發揚光大的原因;說明中國文化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的貢獻。
◆學術典

是文化的靈魂,它給文化帶來生命;學術是文化的花朵,它使文化燦爛芬芳。學術典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對中華文化的一個方面作了探討。它包括:經學志、諸子學志、哲學志、史學志、語言文字學志、政治學志、經濟學志、法學志、教育學志和軍事學志,凡十卷,三百萬字。
◆地域文化典

漢族文化最早由黃河流域多種古代文化融匯而成,不同地域仍舊保留有各自的若干特色。此後,漢族文化擴展到了更廣泛的地域,並包容了當地的原有文化。北方民族不斷地進入黃河流域乃至更南的地方,與漢族融合,也給漢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因素、政治格局、經濟發展往往有所差異,從而在具有共同文化的基礎上,呈現了各自的特色。“地域文化典”選擇十個在歷史上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進行闡述。
◆科學技術典

中國科學技術有漫長而燦爛的歷史,它是在中國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人們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創造發明的獨特的知識系統,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織部分。本典對中國科學技術作了系統性、綜合性的概述和總結,既闡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討論它與社會諸因素及其他文化形態的相互關係,以及中外科學技術的交流、融合與互動;又從歷史的輝煌和近代的落後的強烈對比中,引發讀者的深思。
◆民族文化典

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我國各兄弟民族是這一整體的有機部分。悠悠歷史歲月,各族人民生活、勞動、棲息在亞洲東部這一塊幅員廣闊、資源豐富、山川壯美、氣候適宜的大地之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唇齒相依、血肉相連,共同締造了絢麗多彩、豐富瑰偉的中華文化。本典十志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中心,系統而概括地進行敘述、論證,反映我國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時雄辯地說明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層面和背景。

◆制度文化典
◆藝文典

由藝文理論志、詩詞曲志、散文小說志、戲曲志、美術志、樂舞志、曲藝雜技志、新聞志、典籍志、景觀志共十志組成,是中華文化積存中最富絢麗色彩的部分。作者大都是本專業領域研究有素的專家,辯章學術,推竟源流,物則兼顧,宜有可觀者。
◆宗教與民俗典

所包含的佛教志、道教志、伊斯蘭教志、基督教·猶太教志、民間宗教志、飲食文化志、服飾文化志、婚姻文化志、喪葬陵墓誌、民間風俗志等各志,對歷史上和現實中在我國流行的各種宗教和民俗以豐富的材料為基礎,並用生動而準確的文字寫出來,對我們了解它們的歷史和現狀、它們的社會作用以及在文化上的意義,是非常必要的。讀者在讀了本書後,將會對我國的宗教與民俗有較為全面和系統的了解。
◆教化與禮儀典

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有其源遠流長的傳統。其中,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永恒生命力的內容,便是教化與禮儀。中國是教化之邦,又是禮儀之邦。這教化與禮儀,曾經是為二千年封建統治服務的精神繩索,同時又發揮了凝聚中華民族的作用。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傳統文化的封建性與人民性的矛盾。汲取其活在人民心中的資源,包括為中國人民長期接受的教化與禮儀,這便是我們編纂《中華文化通志·教化與禮儀典》的初衷。
◆中外文化交流典

分別考察中國與周邊地區及世界其他各地區文化上的雙向交流,並專門敘述了海外華人文化發展的情況以及他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勇於並善於吸收和利用人類文化的各種優秀成果,推動自身的創造與發展。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演進中,也給予世界其他各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以廣泛的影響,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

圖書贈送

中國駐美國大使李肇星2000年9月29日前往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代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向該校圖書館贈送《中華文化通志》一套共101卷,以慶祝該校圖書館成立250周年。

李肇星大使在贈書儀式上表示,他希望這套圖書不僅能夠豐富賓大圖書館的館藏,促進美國對中國文化的研究,並且能夠加深中美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賓大副教務長康恩代表該校接受了圖書,並對江澤民主席贈書表示感謝。

《中華文化通志》分為序卷和十典百志。該書貫通古今五千年歷史,涵蓋十大文化領域,闡述詳盡,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文化通志。

賓大圖書館是美國大學中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之一。為了隆重慶祝圖書館成立250周年,賓大校長朱迪思·羅丁提出請世界各重要國家元首贈書,並專門致函江澤民主席,希望江主席向該校贈送一套能夠代表中國及其豐富文化傳統的書籍。賓大將於今年11月在費城舉辦各國元首贈書展。目前已經有40多個國家的元首向該校贈送了圖書。

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國家圖書獎為了鼓勵和表彰優秀圖書的出版,國家新聞出版署決定設立"國家圖書獎",於1992年10月10日制訂並頒布了《國家圖書獎評獎辦法》。國家圖書獎是全國圖書評獎中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授獎額為30個,不分檔次。
《荷馬史詩》
《草房子》
《阿拉伯通史》
《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中國軍事史圖集》
《電機工程手冊》
《智慧型自動化叢書》
《中華文化通志》
《老舍全集》
《蔡元培年譜長編》
《心靈超越與境界》
《朱自清全集》
《民俗學概論》
《中華科技五千年》
《不知道的世界》
《教育哲學通論》
《黃帝內經研究大成》
《敦煌學大辭典》
《校讎廣義》
《劉少奇傳》
《證券知識讀本》

《鄭振鐸全集》
《青藏高原研究叢書》
《揚州畫派書畫全集》
《中國軍事通史》
《哲學通論》
《比較法研究》
《郭店楚墓竹簡》
《草業科學研究方法》
《黃志強膽道外科》
《科學的豐碑——20世紀重大科技成就縱覽》
《中國農村改革二十年》
《中國青銅器全集》
《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史》
《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
《中國新時期幼兒文學大系》
《亞里士多德全集》
《現代蒙古語頻率詞典》
《藏傳歷算學大全》
《彝文經籍文化辭典》
《蔡元培全集》

《中外教育比較史綱》
《南明史》
《當代中國》
《俄漢詳解大詞典》
《農業大詞典》
《李儼錢寶琮科學全集》
《爾雅詁林》
《化工百科全書》
《冬小麥種質創新與評價利用》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大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錄》
《中國農村市場開發方略》
《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
《中國主要人工林樹種木材性質》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
《聯合國憲章詮釋》
《闊端與薩班涼州會談》
《走出疑古時代》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
《全宋詩》
《季羨林文集》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
《原子簇的結構規則和化學鍵》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兗州礦區煤炭生產技術》
《無窮維隨機分析引論》
《北京譜儀正負電子物理》
《雷射測量學》
《棉鈴蟲的研究》
《世紀木鼓》
《中國北方旱區農業》
《亞洲陸海殼體大地構造》
《現代分子生物學》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
《胡繩全書》
《長江三峽工程技術叢書》
《本草綱目:新校注本》
《王朝聞集》
《走向海洋叢書》
《神奇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有關國學的新書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本期任務要盤點的是有關國學的新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