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與傅斯年》

《陳寅恪與傅斯年》

《陳寅格恪與傅斯年》繼《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後的又一力作,全面介紹了陳寅恪與傅斯年的生平經歷及他們的交往,是了解民國學術和二十世紀知識分子悲慘命運的好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陳寅恪與傅斯年》陳寅恪與傅斯年

《陳寅恪與傅斯年》敘述了陳寅恪傅斯年成長、留學以及在動盪歲月中顛沛流離,執著學術事業的艱難歷程,生動卓然地展現了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紀上半葉知識分子心路歷程與事業追求的心靈史詩,讀來感人淚下,悵然嘆息。人類學家克羅伯(Kroeber)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天才成群地來(Comeinacluster)。

1890年前後的中國,似乎印證了“天才成群地來”這個令克氏久久不解的疑問。在20世紀初葉成群而來的學術大師中,有些是單打獨鬥,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對學術界產生巨大影響而為後人所懷念;有的除個人輝煌的學術造詣,還留下了制度性的遺業(institutionallegacy),在學術界維持著長遠彌久的影響力。前者當以陳寅恪為代表,後者非傅斯年莫屬。陳先後留洋16載,通曉20餘種文字;傅乃五四運動北京學生遊行總指揮,海外留學7年,與陳寅恪在德國柏林大學共同度過了4年時光。二人學成歸國,陳氏進入清華國學研究院,成為聞名天下的“四大導師”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開南國一代學術新風。北伐成功後,被譽為“人間最稀有的一個天才”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而“三百年來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陳寅恪出任史語所歷史組主任。傅、陳二人這一歷史性的聚合,開創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學術流派。

令人扼腕的是,隨著國共兩黨干戈相向,這對同學加姻親關係(陳寅恪嫡親表妹、曾國藩的曾外孫女俞大綵乃傅斯年之妻)的曠代天才,被無情地阻隔在海峽兩岸遙天對望而不能相聚。最後的結局是:一個無聲地倒斃在台灣孤島會議大廳,一個默默死於大陸嶺南病榻。並世成雙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間大地。

精彩摘錄

令傅斯年深感汗顏的是,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已是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了。倏忽間,二人穿過歷史的隧道,竟跑到陝北的窯洞裡再敘短長,縱論天下大勢。只是當年那位北大圖書館助理員已作為一顆政治巨星於這塊風清月高的黃土高原騰空而起,中國的命運也將由這個人的一舉一動而重新改寫。相對當年氣壯山河的高大身軀,傅氏今日只是作為一可有可無的策士、辯才,或媒婆一樣的“中間人”出現在光芒四射的超級巨星面前,並籠罩在毛澤東的巨大陰影之下了。世事輪迴,陰陽轉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二人的政治地位發生了強烈的逆轉,各自內心的感慨之情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有人云,傅斯年一生“誤在多讀了書,沾染上知識分子的缺點、弱點,不然,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這話也許不差,但歷史正是由一個個失誤與成功對接而成的,世人最終沒有看到傅、毛二人像當年劉項一樣爭天下的局面,更沒有看到傅斯年建國立號的功業,所看到的只是一位策士與一位政治巨人在昏黃的窯洞中席地而坐的背影。一位西方哲人說過:“如果人不是從一歲活到八十歲,而是從八十歲活到一歲,大多數人都可能成為上帝。”斯年之悲劇,或許淵源即在此不可逆轉的鐵律和宿命吧。

作者簡介

1962年生,山東諸城賈悅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北京。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中國自由知識分子,並著重於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人文知識分子學術、精神及人生歷程的研究。著有考古、歷史題材紀實文學作品《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千古學案》《尋找“北京人”》等十二部著作。另著有以自由知識分子人生命運、情感歷程、學術精神與成就為主體脈絡的《李莊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春去花還在》等紀實文學十部,其中《風雪定陵》《千古學案》等十餘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意、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的當代著名作家之一。

編輯推薦

著名史學家,傅斯年、陳寅恪先生弟子何茲全與著名評論家朱大可、何三坡、陳曉明、白燁、李建軍、謝有順、葛紅兵、解璽璋、張閎、唐曉渡,聯袂推薦。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培養出來的,對北大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除了他辦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還做過北大代理校長,對北大的貢獻功不可沒。

陳寅恪師是繼《資治通鑑》的作者、宋代司馬光之後近一千年一,又一偉大的史學家。——何茲全

這是一部不同尋常的個人傳記。對傅斯年和陳寅恪的記憶,打開了被蓄意掩蔽的歷史之門。他們在20世紀所遭遇的命運劇變,譜寫了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哀歌。 ——朱大可

就作者的寫作功力和這部作品敘事方式、描述角度與文學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而言,是21此類題材的巔峰之作。 ——資深編輯家、作家楊力虹、許志龍、史奉真、楊君

本書敘述了陳寅恪與傅斯年成長、留學以及在動盪歲月中顛沛流離,執著學術事業的艱難歷程,生動卓然地展現了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紀上半頁知識分子心路歷程與事業追求的心靈史詩,讀來感人淚下,悵然太息。

目錄

獨為神州惜大儒(何茲全)1
第一章風雲際會1
走進清華園1
從北大到柏林8
北京初會14
槎浮海外23
第二章江湖多風波35
歐洲行旅35
柏林日夜42
羅家倫信件披露的隱秘51
傅斯年歸國61
中山大學的暗流66
第三章南北兩校園71
傅斯年與魯迅、顧頡剛的衝突71
由同窗到仇寇80
陳寅恪進清華的背後隱秘84
獨為神州惜大儒92
王國維沉湖97
第四章史語所的第一桶金105
元和新腳未成軍105
內閣大檔的摲⒓麛112
陳寅恪與內閣大檔118
第五章望斷天涯路125
盧溝橋事變125
流亡途中128
再別長沙133
第六章南渡記141
暫住蒙自141
遷往昆明145
炸彈下的陳寅恪與傅斯年148
第七章中研院院長爭奪戰155
八方風雨會重慶155
來渝只為胡先生163
揚子江頭流亡客167
第八章縱橫天涯馬175
傅斯年家世情緣175
辭別重慶183
營救陳寅恪186
撋笨紫槲躋孕惶煜聰192
第九章與李莊擦肩而過199
騎上虎背的葉企孫199
傅斯年與葉企孫之爭205
李莊不復見212
第十章西北望221
亂世策士夢221
傅斯年與毛澤東窯洞相會225
延安歸來232
第十一章千秋恥,終當雪241
初聞涕淚滿衣裳241
代理北大校長244
重返平津254
第十二章魂返關塞蒙261
在燕大講台上的背影261
陳寅恪失明經過270
欲將心事付瑤琴276
陳寅恪與蔣介石的因緣280
赴英就醫286
第十三章生別常惻惻293
日暮蒼山遠293
還都南京301
最後的晚餐310
北歸一夢原知短315
第十四章斯人獨憔悴329
醉不成歡慘將別329
退守孤島335
傅斯年之死340
第十五章殘陽如血349
南國的冬日349
汪籛、向達的悲劇356
傅斯年家族的毀滅365
陳寅恪之死373

有關國學的新書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本期任務要盤點的是有關國學的新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