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作者陳繼儒。內容涵蓋了立德、修身、讀書、為學、立業等諸多人生話題,陳說利害、指點迷津,以言醒世,讚美人世間一切真情實感;勸勉人們要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學識和良好的性情。《小窗幽記》所選格言妙語、小品片句,或含蓄蘊藉,令人回味悠長;或情趣盎然,讀來津津有味。

基本信息

簡介

《小窗幽記》,十二卷,是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隱居崑山之陽,後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契約春》、《陳眉公詩餘》、《虎薈》、《眉公雜著》等。

內容

《小窗幽記》為明代陳繼儒輯撰,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集,內容主要闡明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首,表現了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之情,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書善畫,與董其昌齊名,其文今日讀來,頗有風致,清賞美文外,於處世修身,砥礪操守或有啟發。

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作者簡介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與董其昌、王衡齊名。主要生活於明萬曆、天啟年間,“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棄之”,絕意於仕進。他編寫的書很多,如《太平清話》、《安得長者言》、《模世語》、《狂夫之言》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記》尤受時人喜愛。這些書是小品中的小品,如語錄體、格言體,其中精妙絕倫的語言,道眼清澈的慧解,靈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對人生的思索、處世的智慧在“熱鬧中下一冷語,冷淡中下一熱語,人都受其爐錘而不覺”。(沈德先《安得長者言跋》)作者描繪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極簡樸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態、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為現代人尋回本真的自我,滌去心靈的積埃,超脫於塵世的喧囂、煩擾,獲得一份寧靜、淡泊、灑脫的心地,提供了心靈的明燈。

有關國學的新書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本期任務要盤點的是有關國學的新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