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圖書館學會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國家級圖書情報學專業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創刊於1957年。50多年來,她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肩負讀者重託,為繁榮中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被業內專家和學者譽為“中國圖書館學第一刊”。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圖書館學會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國家級圖書情報學專業期刊。

《中國圖書館學報》創刊於1957年,目前為雙月刊。50多年來,她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肩負讀者重託,為繁榮中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被業內專家和學者譽為“中國圖書館學第一刊”。

《中國圖書館學報》以廣大圖書情報工作者和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以開展圖書情報學學術研究和交流為宗旨,是發表學術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專業學術性刊物。其任務是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指引下,開展學術討論,提高學術水平,促進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

《中國圖書館學報》堅持從嚴選稿,刊登文章質量普遍較高。所發表的許多文章,都體現了中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最高水平。發文中列為國家或部委研究課題的論文占有相當比重。據統計,從90年代中期至今,《中國圖書館學報》所發文章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在國內圖書館學期刊中都位居第一。

正因為她發表的文章學術水平高,觀點新,在專業界影響大,所以被定為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期刊,並榮獲國家期刊獎之百種重點期刊獎。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優秀圖書館學期刊。被國際上許多著名的檢索期刊如《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圖書館文獻》和《最新連續出版物題錄》等收錄。

辦刊宗旨

發表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成果,開展學術探討,提高學術水平,發現和培養人才,促進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以圖書館學、目錄學、文獻學領域的專題論文為主,適當介紹相鄰的學科知識。

主要欄目

理論研究·實踐研究
事業發展·現代化建設
綜述·評介
探索·交流
信息·動態

把“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並列,作為主體欄目,表明了她的學術性和理論色彩。

讀者對象

讀者對象:國內、國外圖書情報工作者及本專業科研、教學人員,偏重於科研教學人員,及相關企業從事圖書情報工作的對象。以開展圖書情報學學術研究和交流為宗旨,是發表學術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專業學術性刊物。其任務是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指引下,開展學術討論,提高學術水平,促進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

引文分析

《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

在科學文獻的體系結構中,文獻之間存在著引用與被引用的相互聯繫,這種相互聯繫是緊密的,表明了每一篇文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其中被引用的文獻就稱為引文。一篇文獻的引文是文獻作者對新知識、新成果的吸收程度和該文獻可信程度的重要標誌。而且一篇文獻被引用次數的多少,也可作為該文獻參考價值大小或其學術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的測度。同樣,一種期刊所刊載的論文被其他文獻引用次數的多少也是該刊學術價值的一種標誌。因此對文獻的引文進行科學的分析可以為科研工作人員的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務;情報學家可以方便的分析科學情報的結構,也可以定量的研究科學的發展趨勢;科學研究人員可根據引文分析結果洞察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與進展水平,並為他們合理的利用文獻提供參考。

《中國圖書館學報》是圖書館學專業的國家級權威學術刊物,主要刊載圖書館學方面具有創造性的優秀學術論文。對《中國圖書館學報》所刊載的論文的引文進行分析,可了解圖書情報科研工作者及有關的科技人員的閱讀特點,掌握圖書館學研究的進展狀況、學術水平和發展方向等,從而對圖書情報工作及圖書館學研究工作有所啟示。本文從2004-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報》所刊載的284篇論文的2487篇引文入手,通過對引文的數量、年代、類型三個方面的統計與分析,得出幾點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的結論。

一、引文的數量
1、數量統計
期刊論文的引文數量是指某一期刊在某一指定時間內所引用的文獻的數量,是作者對新知識、新成果吸收量的重要標誌,可表明作者利用文獻的水平,可代表該刊的研究水平及圖書情報部門對文獻資料的蒐集和提供的水平,《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2005兩年共刊載論文284篇,這284篇論文的總引文量是2487篇,平均每篇論文引用文獻量為8.76篇。

2、數量分析
《中國圖書館學報》的平均引文量略高於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但同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些差距(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量為8.5篇,國際上科技論文的平均引文量在15篇以上),這表明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情報工作者吸收的新知識、新成果數量較少,因此論文水平相對國際先進水平也會有相應的差距。從上表中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引文數在1到5篇之間的論文最多,有101篇,占總引文數的35.56%。另外,在這284篇論文中有一篇論文的引文數達到55篇之多,可見這篇文章吸收的先進知識,先進成果之多,論文的水平也會相應較高,但這284篇論文中有6篇論文沒有引文。引文數在6-10篇和11-15篇分別占約33.80%和19.37%,論文的引文數多在1~15篇之間分布。

3、原因分析
根據表中的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的圖書情報工作者的閱讀面窄,導致對於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成果接受較少,因此我國的圖書情報科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由於經費有限,致使圖書館資料收藏不全,只能有選擇的購買一些核心期刊或出版物。而且不同的資料收藏部門給圖書情報工作者提供的期刊量也是不均衡的。因此,我國各級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圖書情報事業,重視知識經濟,為資料收藏部門提供強大的經濟後盾。另外,圖書情報工作者對資源共享意識偏低,僅限於對本地區資料收藏的利用,不能充分的利用高科技先進技術進行圖書情報資料收集的工作,也影響了論文的引文數量。

②有些圖書情報工作者雖然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參考文獻,但是對編寫引文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真實的體現我國的圖書情報工作者的研究水平和利用文獻的能力。論文所附引文是作者使用文獻後留下的標記,它是論文質量的高低、論據的充分性和嚴謹性,結論的真實可靠性的一項可供參考的指標,同時也是讀者進行追溯檢索的一種途徑,是一篇完整的科學論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圖書情報工作者忽視了論文所附引文的重要作用,不重視引文的標註,不僅會影響論文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會給圖書館學的統計分析、讀者追溯檢索帶來不便。

二、引文的年代
1、年代統計
對引文年代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文獻的傳播利用及老化規律。2004~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報》所刊載論文的引文中,引文年代在1997年以前的有268篇,2003年的引文數最多有559篇之多,2002年的引文數也相對較多有453篇。

2、年代分析
從分布曲線圖可以看出,引文年代的高峰期集中在2001年到2004年之間,其中2003年達到最高峰。從2001年開始,引文的數量逐年增長,幾乎呈直線上升趨勢,這一時期是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繁榮昌盛時期,在這幾年中發表的圖書館學文獻也達到空前的數量,這說明了在這段時期許多圖書情報工作者都從事學術研究,圖書館學的研究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從2001年到2004年間的圖書館學論文水平質量也相對較高。從分布曲線圖還可以看出1997年到2001年之間引文數幾乎持平,也表明了這幾年間圖書館學的發展較均衡,即沒有飛躍式前進,但這段時期里的穩定發展卻為後一階段的加速前進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引文的類型
1、引文類型統計
研究引文文獻類型的分布,可以確定論文的文獻來源和組成,有利於圖書館和資料部門確定文獻蒐集的重點和各類文獻所占的比例,還可作為科研人員利用文獻時的參考。

2、引文類型分析
從表2可見,引文以期刊為主,期刊有出版迅速、內容新穎、研究性強的特點,從而決定了它在圖書館學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期刊內容的整體性不如圖書,所以圖書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所有的引文來源中會議論文所占比例僅為2.4%,但其價值卻不容忽視,它們是每年各方面科技成果的報告及對科技發展趨勢的分析和總結,以及近幾年最先進的知識成果。雖然篇幅較少,但卻是精華,科學研究價值很高。這其中也包含一些博士畢業論文,它們代表了最先進的技術成果,如何更多更好的利用會議論文值得我們思考,否則勢必會影響論文的研究範圍及水平。我國的圖書情報工作者應該儘量多的參加國際、國內的學術會議,與中外學者進行探討與交流。而圖書館也應對會議論文的收集引起足夠重視。其他類型的引文主要有國際標準、前人手稿等,對於論文的參考價值也是不可小視的。在引文類型中,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網路文獻,其所占比例已超過了圖書

3、新型引文來源—網路文獻
網路文獻的出現才僅僅5、6年的時間,已是論文引文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預測在未來的幾年內它將逐步成為最主要來源。那么傳統的獲得資料的手段是否能被計算機網路等高新技術完全取代?我認為如果網路文獻真正成為主體,它也只可以取代期刊的位置,圖書由於整體性強、篇幅大,不適合在網路上進行閱讀,如果下載也未必有出版發行的圖書價格便宜,所以說在近幾年內圖書還不能被網路取代。

從2004-2005年的《中國圖書館學報》的引文類型來源來看,網路文獻多數為外文文獻,利用網路可以解決圖書館資料部門缺少外文文獻的的弊端,但對於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的外文水平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他們不僅要了解中文網站的搜尋引擎,更要研究外文網站及相關的搜尋軟體使用。

相關評論

《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報》是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界的核心期刊之一,經過閱讀幾本《中國圖書館學報》,不難看出《學報》的文章的專業性。

1、這些專門性的研究,都對已有文獻的相同或相關文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狀況作出了一定的概略性說明介紹。如:《學報》2004年第三期的《圖書館學、情報學與信息科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的關係問題》在探討作業自己觀點之前,說明了前人的一些意見,如國外學者對本問題的看法,之後又介紹了一些國內的看法,如劉國鈞先生在《什麼是圖書館學》一文中對圖書館學的看法。《學報》2004年第四期的《國內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評述》文章的開篇部分“國內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狀況”就介紹了本論文所探討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而且所談到的相關文獻的文章實效性是比較強的。並用一定的數據說明了當時的研究狀況。但是,所看的文章中,基本沒有引言。在摘要、關鍵字和分類號後,直接就是正文了。文章對相關領域的概要介紹一般出現在了正文的開頭部分,而不是引言中,這有些不符合《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一文的要求。

2、對已有文獻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須註明出處。對所閱讀文章的參考文獻和引文的真實性作了一定的核實,但是由於閱讀量不大和本人水平,沒有發現文章中的沒有註明引文出處的問題,但不敢保證這一問題一定沒有出現。

3、原則上不採用間接引用方式。
在我閱讀的文章中,所調查的引文都是使用的直接引用方式,這樣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所引內容的準確無誤。例如:《學報》2004年第一期的《論公共圖書館事業與城市文化戰略的互動關係》一文中的引文1來自於《復旦學報》2002年第五期的《構築國際大都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第一段的最後一行。引文的觀點是《構》一文的文章,使屬於直接引用的,而且保持了被引內容的原義。又如《學報》2004年第一期的《論公共圖書館事業與城市文化戰略的互動關係》一文中的引文12來自《圖書館雜誌》2002年第11期《維護公共圖書館的基礎體制與核心能力》一文的第三段的最後一行。同樣屬於《維》原文的原創,是直接引用。

4、引用以必要,適當為限。
所閱讀的全部文章均有引用行為,說明作者在進行論文寫作之前對所研究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與研究,具有相當的專業水平。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文章引用是必要、適當的。所閱讀的《學報》的文章平均因為7條,每條的字數也控制在正常程度。文章本身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和再發展性,並不是引文的串聯或是引文的介紹,並沒有把引文作為文章的主要介紹部分,這樣的文章是有自身存在價值的,而且很好的執行了“引用以必要,適當為限”,引用他人著作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研究課題,而真正的東西還是作者自己創作的。如《基於中文自然語言理解的知識檢索模型》(《學報》2004年第2期)引文數量為5條,均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論述,而在《基》一文中作者很好的把握了引文的使用方法,利用了引文的內容,更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模型。

5、引用不得改變或歪曲被引內容的原貌、原義。
經過閱讀《學報》中的部分文章及核實文章的引文,我發現在此方面,《學報》作的仍然是很正規的。在直接引文方面,如《學報》2004年第4期《知識秩序·知識共享·知識自由——關於圖書館精神的制度維度思考》一文中引文3“客觀知識具有可共享性特徵”來源於《學報》2002年第5期的《客觀知識的基本性質》的第六個觀點。經過我的閱讀發現,其原貌沒有改變,原義也沒有篡改,對比兩篇文章,也沒有發現斷章取義的現象。在概括引用方面,同樣是《知識秩序·知識共享·知識自由——關於圖書館精神的制度維度思考》一文中的引文5來自於《學報》2001年第1期《論圖書館的經濟學屬性——公共物品》。《論》一文中並沒有引文5的原句,但我經過閱讀發現引文5的原句完全符合《論》一文中的意思,沒有游離原義,保持了原義。又如《學報》2004年第3期的《基於分類法和主題詞表的圖書館知識組織》引用1明確指出了此觀點來源於張曉林博士。引用的來源是張曉林博士的《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學報》2000年第5期)。在《基於分類法和主題詞表的圖書館知識組織》一文中所引用的趙曉林博士文章內容屬於概括引用,通過對兩篇文章的閱讀,可以發現引用概括出了著者的真正主張。

6、引用原則上使用原始文獻。
本條規範在我的閱讀中沒有得到考察。

7、引用原則上使用最新版本。
如2001年第1期的《論圖書館的經濟學屬性——公共物品》參考文獻中的霍國慶著《現代圖書館學理論》出版於1999年2月1日是論文編寫時的最新版本。但是同樣在《論圖書館的經濟學屬性——公共物品》中的參考文獻陳共著《財政學》使用的是1998年的版本,淺談《中國圖書館學報》學術規範信息管理系00330010竇曦騫第3頁共5頁但論文成於2000年,其間陳共的《財政學》出版了1999年版和2000年版,所以這本書在時間上不是最新的。但是所謂“最新版本”不一定是最新出版的修訂本,而是最能反映作者某一時段思想主張的版本。因為沒有閱讀過《財政學》,所以在此我不好就此問題對“最新版本”進行界定。

8、引用標註應完整、準確地顯示被引相關作品的相關信息。
《學報》的文章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所閱讀的文章,在文章結尾後的參考文獻標註上,使十分規範的。《學報》採用的印證標註方法是採取了國家標準局的《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我參閱的所有的《學報》上的文章都遵守了《標準》的要求,按照作者、題名、出版信息、位置信息的順序排列,中間以.間隔。如2004年第3期《訪問控制在數據安全系統中的套用》一文的參考文獻4[美]TerryEscamilla著;吳炎等譯.入侵者檢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就是標準的標註方法。閱讀的文章也均採用了“順序編碼制”。在做此方面考證的時候,我有一點發現,就是所閱讀的所有文章的參考文獻列表,所有的數字都沒有用“[]”括起來,只是單純的列出阿拉伯數字,我不知道是不是期刊的特殊要求。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採取了《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所以參考文獻和引文出處界限不清的局面就在這裡比較廣泛的存在。比如《學報》2004年第4期《國內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評述》的“參考文獻”中,所列舉的都是引文出處。《學報》2004年第3期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在傳播先進文化中的新拓展》的參考文獻均屬期刊,由於沒有在文章中做出標記符號,所以我理解這些“參考文獻”是真正的參考文獻,而不是引用出處。當然還有一些文章是參考文獻與引用出處在一起,區分起來就更有困難。

9、引用網路資源必須注意“動態性”。
《學報》中雖然網路資源的引用與參考並不是主要部分,但是可以看出網路資源的套用已日漸的受到重視。我所閱讀的文章中的網路資源的引用規範基本上均注意了動態性的體現。如:2004年第4期《學報》中《歐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對我們的啟示》的參考文獻據來自於網路,除了符合其他引用的基本規範外,每條參考文獻都注意了動態性的體現,標註了獲取時間。如:1ThePublicInformationResourcesReformActof2001.[url]http://www.nclis.gov/govt/assess/assess.appen11.pdf[/url](visited2002/11/6) 但也有一些文章沒有注意網路資源的動態性,如《學報》2004年第3期《高可用性數字圖書館框架研究》的參考文獻3[url]http://www.djvuzone.org/djvu/djvu/djvuspec/001.djvu[/url]這裡並
沒有標註任何的時間信息。

除此之外,《學報》的主體欄目為“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學報》的文章也以理論實踐化、實踐理論化的文章居多。圖書館理論是實踐的理論,工作在實踐的指導下,依託原有基礎,可上升為理論,從而指導新的實踐工作。“理論研究&實踐研究”這樣的欄目正是在實踐工作者與理論提出者間起到了良好的溝通作用,這是圖書館學、情報學所必需的。《學報》的文章有很強的引文意識,而且也重視外文資料的引用。如2004年第4期《學報》中《歐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對我們的啟示》的參考文獻絕大部分來自於國外。我所閱讀的文章中,參考文獻以期刊為多,通過利用期刊更新周期相對短,內容新的特點,增強了《學報》文章的新鮮度。《學報》的自引現象也是很突出的,說明期刊的權威性在專業內是很強的。其他的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期刊還有《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圖書館雜誌》等。

除分析學術引用規範外,我還認為《學報》從季刊到雙月刊的變化,2003年《學報》從96頁曾至104頁,文章的時滯性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依託這種變化增強了《學報》的新鮮性和新聞能力,也從“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等欄目體現出來。“在版文摘”欄目中把期刊中所登出論文的題錄、文摘、主題詞和分類號用英文表現出來,這樣突出了專業性和國際化,有利於專業人士的國際間交流。不知道這些部分是不是能夠劃入學術規範的高層次規範,體現了《學報》的學風與進取,在專業化,國際化、嚴謹性、文章時效性等方面的特別工作。這是我第一次對專業期刊進行學術規範的評價,受本人水平限制,一些東西不知道是不是也屬於學術規範的範圍,但由於進行了一些總結,還是寫了出來,還請老師多多指正。

評價

《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報》代表著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很多年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看到《中圖學報》,當時就下決心要在這個學報上發文章。可惜現在中圖學報看不到了,只能看看目錄,解解饞了。

中圖學報2006年第2期是非常有意思的,從總體上看,這期的學報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圖書館研究的技術性傾向正成為一種趨勢,這是一種好的趨勢,代表著我們的圖書館學研究正在成熟。最近幾期的中圖學報上,新技術套用成果層出不窮,語義網路,本體論等新名詞在學報中頻頻出現,這些新技術在國外也同樣還遠沒成熟,圖書館學雜誌上類似的論文也不是太多,這說明我們的學者的學術眼光越來越和國際圖書館學研究的前沿同步。看到這些論文的題目就想讀,可惜讀不到,所以也無法評論。讀這些論文題目,心裡在猜想,這些研究課題都是實驗性非常強的,這些論文會不會是一個實驗系統的研究報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圖書館學研究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前一次技術研究高潮是數字圖書館研究,那次研究高潮,大浪淘沙,最後沉澱下來的成果不很多,有價值的沉澱包括張曉林他們搞的標準和Keven他們搞得DC本地化。可惜的是,很少讀到這些標準的套用報告。現在,新的技術研究高潮又起,不知結果會是什麼,不過有高潮總是好的。

這期學報中我最想讀的是三篇文章:
第一篇是譚教授的大作,《為公共圖書館辯護——“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之我見》,據說這是一篇爭議新圖書館運動的文章,但是題目卻是為公共圖書館辯護。在我印象中,新圖書館運動的目的就是為公共圖書館辯護,是為公共圖書館尋找新的生存基礎。公共圖書館在世界範圍內都面臨挑戰,中國也不例外。美國有一點陣圖書館員為抗爭關閉公共圖書館,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關閉公共圖館敲響了民主的喪鐘》,多有說服力?比較而言,我們面對公共圖書館的困境,只能說我們為這個服務為那個服務,不能擲地有聲地為公共圖書館辯護,新圖書館運動就是要為公共圖書館尋找一個新的價值觀,可以依此為公共圖書館雄辯!大家都想為公共圖書館辯護,那么有什麼可爭論的?想不通。

第二篇是葉鷹教授的大作《科學化圖書館學及其問題建構》。我是葉教授抽象圖書館學的忠實反對者,在葉教授眼裡,雨僧這位假和尚可能就像一條狗,逢葉必叫。自從葉教授聲明抽象圖書館學是一種方法論後,對這篇新發表的大作,我是既想讀又怕讀,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這篇大作沒有說服不了我,我又要叫了;如果說服了我,我會很失落。不過,我內心倒是希望這篇大作說服我的。葉教授對自己的學問是執著的,執著到像我這樣的逢葉必咬的狗也會底氣不足,那么,新圖書館運動的倡導者們,葉教授就是榜樣,大家不要怕爭論,越爭論離真理越近。

第三篇大作是本期最後一篇,是一篇關於農村孩子閱讀的調查報告,這樣的研究是典型的社會科學研究,很想一讀。

投稿須知

《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

一、論文架構要求
1、論文架構順序:中文題名;作者姓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字;中圖分類號;英文題名;作者漢語拼音姓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姓名、工作單位、職稱或職務、通訊地址、郵編)。

2、標題序號格式:請按照1、1.1、1.1.1格式組織,若級數較多不適宜做標題時,可用實心圓點項目符號。段落中間有需要加序號的地方,請用實用圓數字格式,如①、②、③等。

3、基金項目須以腳註形式標示,並註明基金名稱、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二、正文中引用文獻的標註方法
1、正文中引用文獻的標註方法採用順序編碼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並將序號置於方括弧中。

例:……德國學者N.克羅斯研究了瑞士巴塞爾市附近侏羅山中老第三紀斷裂對第三系褶皺的控制;之後,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亞第3條大型的近南北向構造帶,並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塊體的基底上發展的思想。

2、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只須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弧內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如遇連續序號,可標註起訖序號。
例:裴偉提出…… 莫拉德對穩定區的節理格式的研究

3、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中標註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並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

例:……由於“思想”的內涵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111,所以“編輯思想”的內涵就是編輯實踐反映在編輯工作者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中國青年》雜誌創辦人追求的高格調——理性的成熟與熱點的凝聚,表明其讀者群的文化品位的高層次……“方針”指“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目標[2]222。

三、文後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及示例
參考文獻中各篇文獻須按正文部分標註的序號依次列出。

1、期刊論文
“序號”作者。題“文獻類型標誌”刊物名稱,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例:
李炳穆,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的素質與形象[J].圖書情報工作,2000(2):5-8.
HewittJA.Technicalservicesin1983[J].LibraryResourceServices,1984,28(3):205-218.

2、專著(圖書)
“序號”作者.書名“文獻類型標誌”,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
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徵[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5。

昂溫G,昂溫PS.外國出版史[M].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1-5。

TennantR.ManagingtheDigitalLibrary[M].NeyYourk:ReedPress,2004:150-153.。

3、專著(會議論文集、彙編集等)析出文獻
“序號”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編者,文集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
韓吉人.論職工教育的特點“G”/中國職工教育研究會.職工教育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BUSECKPR,NORDGL,Jr.,VEBLENDR.Subsolidusphenomenainpyroxenes[M]//PREWITTCT.Pyroxense.Washington,D.C.:MineralogicalSocietyofAmerica,c1980:117-211.
4、報紙
[序號]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例:
張田勤.罪犯DNA庫與生命倫理學計畫[N],大眾科技報,2000-11-12(7)。

5、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例:
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的隨機擾動及其在守恆律方程中的套用[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8。

6、電子文獻
一般網上文獻
“序號”作者.標題.[檢索日期].網址。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電視戲曲》
《中國西洋棋》
《中國朝鮮族教育》
《中國圖書館學會工作通訊》
《中國朝鮮語文》
《中國健身術》
《中國標準服務網網刊》
《中國體育雜誌》
《中等職業教育》
《中國百老匯》
《中國圖書在版編目快報》
《中國傳媒科技》
《中國集郵》
《中國連環畫》
《中國鐵路文學》
《中國電子出版》
《中國考試》
《中國電大教育》
《中國教工》
《中國出版》
《中國電影市場》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中國報刊月報》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中國教育網路》
《中國教育前沿》
《中國教師》
《中國體育教練員》
《中國記者》
《中國環境管理》
《中國數學教育》
《中國書法》
《中國廣播影視》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中國攝影》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
《中國廣播》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中國典籍與文化》
《中國培訓》
《中國版畫》
《中國比較文學》
《中國翻譯》
《中國民族教育》
《中北大學學報》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
《中國漫畫》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中國俄語教學》
《中國出版年鑑》
《中國成人教育》
《中國博物館》
《中國標準化》
《中國電影年鑑》
《中國圖書評論》
《中國電視》
《中國圖片》
《中國體育年鑑》
《中國體育科技》
《中國體育》
《中國特殊教育》
《中國收藏》
《中國標準導報》
《中國電化教育》
《中國少年兒童》
《中國輕工教育》
《中國檔案》
《中國農業教育》
《中國名城》
《中國美術教育》
《中國科技教育》
《中國科技獎勵》
《中國科技翻譯》
《中國科技產業》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
《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大學教學》
《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報業》
《中國發明與專利》
《中國釣魚》
《中國外語》
《中國傳媒報告》
《中國攝影家》
《中國少年文摘》
《中國排球》
《中國高教研究》
《中國鋼筆書法》
《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電力教育》
《中國編輯》

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名錄

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檔案、報導、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
《植物分類學報》
《套用生態學報》
《哲學研究》
《動物分類學報》
《近代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世界歷史》
《中國圖書館學報》
《套用數學學報》
《套用數學和力學》
《力學學報》
《光子學報》
《氣象學報》
《地質學報》
《地質論評》
《微生物學通報》
《婦女研究論叢》
《管理科學學報》
《獸類學報》
《中國農村經濟》
《營養學報》
《中國農業科學》
《植物病理學報》
《水產學報》
《半導體學報》
《文學遺產》
《文藝研究》
《現代外語》
《管理世界》
《自然科學進展》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計算數學》
《數學進展》
《數學學報》
《系統科學與數學》
《民族研究》
《數學物理學報》
《當代亞太》
《固體力學學報》
《國際問題研究》
《工程熱物理學報》
《光學學報》
《拉丁美洲研究》
《化學物理學報》
《物理學報》
《計算物理》
《低溫物理學報》
《催化學報》
《分析化學》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物理化學學報》
《有機化學》
《天文學報》
《測繪學報》
《地球物理學報》
《空間科學學報》
《美國研究》
《大氣科學》
《歐洲研究》
《岩石學報》
《政治學研究》
《地理學報》
《生態學報》
《生物多樣性》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菌物學報》
《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生物工程學報》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植物生態學報》
《植物學報》
《會計研究》
《統計研究》
《世界經濟》
《生理學報》
《心理學報》
《中國音樂學》
《土壤學報》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農業機械學報》
《植物保護學報》
《中國人口科學》
《園藝學報》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研究》
《畜牧獸醫學報》
《自然辯證法通訊》
《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學報》
《煤炭學報》
《矽酸鹽學報》
《中國稀土學報》
《金屬學報》
《稀有金屬》
《外國文學評論》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控制理論與套用》
《控制與決策》
《軟體學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過程工程學報》
《無機材料學報》
《汽車工程》
《中國環境科學》
《複合材料學報》
《古生物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
《套用化學》
《病毒學報》
《焊接學報》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中國翻譯》
《世界宗教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機械工程學報》
《中國機械工程》
《潤滑與密封》
《儀器儀表學報》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實驗生物學報》
《電子學報》
《農業經濟問題》
《通信學報》
《遺傳學報》
《套用力學學報》
《數據採集與處理》
《計算機學報》
《中國雷射》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音樂研究》
《系統工程學報》
《建築結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
《土木工程學報》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地質科學》
《中國鐵道科學》
《中國公路學報》
《環境科學》
《無機化學》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化學》
《自然災害學報》
《高分子學報》
《社會學研究》
《鋼鐵》
《數學年刊》
《中國物理快報》
《中國物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
《材料科學與技術》
《中國昆蟲科學》
《磨擦學學報》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
《林業研究》

與“檔案研究”相關的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