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第三,進行引文分析。 第五,學科專家鑑定。 經過上述五個步驟,各學科的核心期刊表便最終確認。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辦刊宗旨: 報導我國計算機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最新科研成果。
發展歷史: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她誕生於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初創時期(1958年),是我國第一個計算機刊物,她是隨著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四十多年來,該刊始終結合我國計算機事業不同時期的重點和需要,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選題,刊登了大量國內最新科研成果和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項目的論文,對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技術領域人才的培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她是中國計算機類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
地位及水平: 多年來,該刊一直被評為我國計算機類核心期刊,是國務院學位辦指定的評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已被多個國際著名的檢索系統收錄,如美國《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學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誌》等;其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在同類學術期刊中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刊登內容: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套用成果。刊登內容:述評、計算機基礎理論、軟體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圖形圖象、體系結構、人工智慧、計算機套用、資料庫技術、存儲技術及計算機相關領域。
讀者對象: 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各行業、各部門從事計算機研究與開發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各大院校計算機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和研究生。
研製中文核心期刊表的具體方法:
第一,進行載文量統計。
鑒於我國目前出版的中文期刊數量很大,我們此項工作亦屬初次,要按學科對現有全部刊物逐一調查統計尚難以做到。 因此我們選擇了《全國報刊索引》作為工具,依其統計各學科文獻在各種期刊中的載文量, 年限為1988年—1990年共三年。不過,《全國報刊索引》收錄並 不完全,對於某些學科常有重大遺漏。如遇此情部況,則改為主要利用與該學科相關的其他索引工具進行統計,或者直接統計此年限內該學科學術論文在各期刊上發表的數量。根據上 述統計結果,按各刊所載一次文獻量的多少,依序列出第一個備用期刊表。
第二,進行文摘量統計。
選擇與本學科相關的一種質量最高、收錄範圍較廣的文摘(或題錄)進行統計,年限與上同, 亦依各刊被摘貯的該學科學術文獻數量多少, 依序排列,得出第二個備用期刊表。對於文科 各學科,我們主要以中國人民大學的《複印報刊資料》或《新華文摘》作為統計依據。
第三,進行引文分析。
從上述兩個期刊表中選出名列前茅並富有引文的5—10種期刊,或徵求該學科專家的意見選擇數種質量高的、其內容能覆蓋本學科各下級學科的期刊,對其中的文後引文進行統計,年限亦與上同。根據統計結果,依各刊被引次數的多少順序排列,得出第三個備用期刊表。鑒於目前我國文科學術論文所附引文數量較少,必要時亦可以《複印報刊資料》所選用的文章作引文分析,一般說來這些文章質量較高,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多數都附有引文。
若以上述三種方法所得的期刊表經研究後尚嫌不足時,再酌情增加其他適當的排序方法。
第四,綜合篩選。
先求出上述三個表中每種期刊被索引、被摘貯和被引用的次數占總次數的百分比,即: A刊被索引的百分比 [V1(A)]=1988—1990年《全國報刊索引》收錄A刊該學科論文條數÷同 期《全國報刊索引》收錄該學科論文的總條數 ×100%
A刊被摘錄的百分比 [V2(A)]=1988—1990年所用文摘對A刊該學科文章摘錄的條數÷同期該文摘對該學科文
章摘錄的總條數 ×100%
A刊被引用的百分比 [V3(A)]=1988—1990年所選來源期刊對A刊該學科文章引用的次數÷同期該來源期刊內
該學科文章的引文總數 ×100%
得出上述三個百分數之後,對它們作加權平均處理,求出各刊的V值。一般情況下,其權重可依次選取0.2、0.3和0.5。即:V(A)=[V1(A)×0.20+V2(A)×0.30+V3(A)×0.50]
但是這樣的權重對於有些學科不一定合適,這時就需視各學科的具體情況適當安排這三個數據的權重。得出各刊的V值之後,依其大小順序排列,於是得到一個綜合了上述三種途徑所得結果的第四個備用期刊表。然後,按此表順序從大到小累加各刊的V值,至其累加量達到70%左右為止,在此區域內的期刊即為初步認定的該學科的核心期刊。
第五,學科專家鑑定。
延聘具有較高水平的、目前正活躍於各學科領域的專家,把與其相關的初步認定的學科核心期刊表送請他們審
查鑑定。每一學科的專家人數不少於三位。根據專家所提出的意見,對已初步認定的該學科的核心期刊表作適當的
、必要的調整。
經過上述五個步驟,各學科的核心期刊表便最終確認。
幾點重要說明:
第一,“核心期刊”有它特定的含義,這在本書第一版前言中已作過明確的解釋。“核心期 刊”的概念不同 於“優秀期刊”,因為兩者評價標準不同。某些發行量很大、深受讀者歡迎的期刊,並未進入本書的“核心區”,而本書的核心刊,不一定都被評為優秀期刊。“核心期刊”的概念也不同於通常所說的“館藏重要期刊”,或“館藏核心期刊”。館藏期刊應視各館讀者群的不同需求而有所差別。比如大學圖書館在根據自己的學科設定選購有關的核心期刊之外,還應不同程度地選購非核心期刊。而地方性的公共圖書館則不宜過多地購置學術性、專業性極強的核心期刊,應選購科普性的大眾化的讀物。
第二,核心刊與非核心刊的區別只有相對意義,而非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本書核心刊是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篩選出來的,旨在揭示一定時期中文期刊的發展概貌,為圖書情報界、出版界及提供一種參考工具。如何使用核心期刊表,不同部門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有的學位授予和職稱評定部門根據本身的業務要求,對核心期刊作一定的增刪,制定出作為本部門評價有關學科論文質量依據的期刊表,這可能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而且,“核心刊”與“非核心刊”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界線,差別僅僅在於“核心期刊”集中了較多的高質量論文而一般期刊的這類論文數量相對少一些;對於某一具體刊物來講,其在位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變更的,這段時期甲刊是核心期刊,下段時期可能乙刊變為核心期刊。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核心期刊只是在總體上反應各類期刊在一定時期的發展狀況,它的排序也不可能完全準確。個別進入核心區的期刊,可能不孚眾望,而某些重要的刊物也可能被遺漏而未進入核心區。尤其因為我們的工作剛開始,不當和疏漏之處,難以完全避免。懇切希望編輯出版界以及學者、專家們理解此項工作,並多加批評指正,以期使這項工作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