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論評

地質論評

韓家懋HAN Xian Xian

簡介

《地質論評》 Geological Review

地質論評地質論評

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學術雙月刊,1936年於北平創刊。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出版。抗戰勝利後,刊址遷到南京。1952年與《中國地質學會志》合併為《地質學報》,在北京出版。1957年復刊。1961~1962年、1967~1978年曾兩度停刊,1979年再次復刊至今。
《地質論評》設有學術論文、科研簡訊、問題討論、科研述評、書刊評介、通訊資料及訊息報導等欄目,內容涉及地質學各分支學科及其邊緣學科。主要文章之後附英文摘要。

創刊

1936 年 1 月 27 日,謝家榮等理事提出辦一種中文刊物,名叫《地質論評》,登載地質學論文、報告、書評、新聞等。

成績

目前她在地質學術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文稿的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均位居前列。她是中文核心期刊,曾獲得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協的國家期刊獎、優秀科技期刊獎、雙獎期刊稱號。被國內眾多檢索系統收錄,國際上被JICST、BIG、Biological Abstracts、Geographical Abstracts等專業檢索機構收錄。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期刊論文統計分析”中,其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多年來位居前列;在中國核心科技期刊遴選中,按多因子加權統計排序,2004年《地質論評》位列地質類期刊的第一位,2008年位列第三;2005年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6年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錄用率

本刊的錄用率一直在30%左右,由於優秀稿件很多,不得不多次擴容。2000年以前,我刊為小16開,每期112頁,2001年起改為大大16開,容量增加20%以上。2006年起擴容為每期152頁,2012年起再次擴容為每期200頁。

發刊辭

發刊辭(謝家榮,1936年3月北平)
中國地質學會於創辦之初,即發行會志,刊載會員平時調查研究之所得,及每屆年會與常會宣讀之論文,因所載多為專門著作,為便於國際流傳計,率多用英德法三國文字發表,此實為不得已之辦法,非故為標新立異也。發行至今,已十有四年,年出四冊,共成一卷,無稍間斷;其初每年共不過二百餘頁,今則已達六百餘頁,其進步亦不可謂不速也。所載論文,包羅地質學術之全部,間亦略及其相關之科學如礦冶考古諸問題,在理論上實用上俱有重要之貢獻,而足供國內外地質同人之參考。
但中文刊物,至今尚付缺如,實為遺憾。夫一國學術之發表,豈能盡恃外國文字,此乃事理之至明者;況會志所載,限於專門著作,至若通俗論文與紹介最新學說,則以限於體裁,無從攬入,此與學會以灌輸普通智識為職者,尚多未合,而本會之工作,似亦未盡達到共應賦之使命也。抑又有進者,近年來國內地質研究,突飛猛晉,各項報告論文之發表,日見增多:而尚無一隨時摘錄紹介之機會;至若國外學者之著作,則除閱外國雜誌外,更無法得其概要,為同人研究便利計,尤其在地質圖書不甚豐富之處,誠屬莫大之阻礙也。
因此,本年春季在南京開第十二次年會之時,由理事會議決發行一中文《地質論評》,每二個月發行一冊;年共六冊,匯成一卷,內容除專門報告及論文外,亦擇錄一二通俗之作,此外又注意於國內外地質書報之摘要,以供讀者之參考;末復附以地質及相關機關之訊息及地質界同人之近況,所以通聲氣而便切磋也。
顧本刊為我國目下惟一之中文定期地質刊物,創刊伊始,業艱任重,編輯仝人,學識淺陋,時虞隕越,所望海內同志,隨時匡正,並希源源賜稿,俾本刊得以發揚光大,則幸甚焉。

復刊詞

復刊詞1(1956年,原發表時無署名)

中國地質學會於1922年發刊了外文季刊“中國地質學會會志”,1936年刊行了中文雙月刊《地質論評》。這兩種刊物在國際和國內地質學界起了很大的宣傳推動作用。直到1952年,由於集中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改出一種中文期刊,就是《地質學報》。
近年來地質工作大量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根據國內、外的要求,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會決定恢復《地質論評》的出刊,並在《地質學報》論文中加強外文摘要。
《地質論評》的復刊,對國內廣大的地質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復刊對於在人民民眾中普及地質知識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科學必須放在廣大的民眾基礎上,才能健康地迅速地發展。?
由於我國近幾年來地質工作大量展開,各種地質專業多方面的發展,無論對於地質構造、岩石、地層、各種礦床、石油地質、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等都作了很多工作,得到不少成績和經驗,關於這些資料就需要儘量地、趕緊地報導出來。同時在工作中也必然會碰到許多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和困難也需要及時地公布出來。近若干年來世界先進國家的地質科學理論和方法日新月異,這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也需要儘快地介紹出來。
因此,凡是地質工作中一點新知,一得之見,區域性的和全國性的,專題性的和綜合性的,都可以提出發表。這樣就會使學術知識交流和學術問題討論得到及時地廣泛地開展,從而達到百家爭鳴、提高學術水平的目的。
請會員同志們和地質界工作同志們大力支持這一刊物的任務,並希望隨時提出意見。

復刊詞2(郭文魁,1979年)

中國地質學會先後於1922年和1936年,分別創刊了外文季刊《中國地質學會會志》和中文雙月刊《地質論評》。這兩種刊物曾在地質科學方面發揮了國內外學術交流的作用。
1952年,由於集中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決定將原有兩種刊物改為一種中文期刊,定名《地質學報》。
迨至1957年,為了適應國內地質科研迅速發展而大量湧現出的地質專業論著的交流與傳播,《地質論評》又行復刊,到1966年為止,前後斷續刊布了共24卷。其中除各種專門論文外,還增設了討論、書刊評介、研究報導及地質活動等多欄。內容生動活潑,深受地質界讀者的歡迎。?
但自1966年以來,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地質論評》被迫中斷了十三年。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來,各方面的地質研討,突飛猛進,各種報告論文,日漸增多,《地質學報》一刊,已顯然不能滿足有關同志們及時發表良著的要求。加之許多學術問題需要討論,有關訊息也應報導。
因此,今年春季在北京召開中國地質學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之時,由理事會議決恢復《地質論評》,並定於今年十月建國30周年之際,與國內外廣大讀者見面。?
《地質論評》的任務將繼續發揚過去的優點,除反映地質科學研究的進展與動態外,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並對許多地質科學問題和在各種不同學術觀點或學派之間,進行實事求是地自由討論,相互切鑿,取長補短,以促進學科發展。同時,傳播國內外的新知卓見,報導學會的學術活動及其他有關訊息。通過以上活動,以逐步加深對有關地質客觀實際的認識,不斷提高地質科學技術水平。?
在此再次復刊之際,深感責任重大。切盼廣大地質工作同志們隨時提出寶貴意見,並踴躍投稿,以利本刊逐步提高編輯水平並日益發揚光大。

編輯委員會

主編 Editor in Chief:任紀舜 REN Jishun
副主編Deputy Editor in Chief:
周新民ZHOU Xinmin, 韓家懋 HAN Jiamao, 顧家裕 GU Jiayu,
聶鳳軍NIE Fengjun, 史曉穎 SHI Xiaoying
委 員 (以姓氏拼音為序) Members of Editorial Committee
安芷生AN Zhisheng, 陳 駿CHEN Jun, 陳 旭CHEN Xu, 陳江峰CHEN Jiangfeng,
鄧起東DENG Qidong,董樹文DONG Shuwen,杜樂天DU Letian,顧家裕GU Jiayu,
韓家懋HAN Jiamao,侯增謙HOU Zengqian,李乾生LI Gansheng,
李廷棟LI Tingdong, 李獻華LI Xianhua, 劉敦一LIU Dunyi,
駱華寶LUO Huabao,馬宗晉MA Zongjin, 聶鳳軍NIE Fengjun,
錢祥麟QIAN Xianglin, 喬秀夫QIAO Xiufu, 任紀舜REN Jishun,
史曉穎SHI Xiaoying, 舒德乾SHU Degan, 塗光熾TU Guangchi,
汪品先WANG Pinxian, 王 駒WANG Ju, 王京彬WANG Jingbin,
王鐵冠WANG Tieguan, 肖序常XIAO Xuchang, 張國偉ZHANG Guowei,
張宗祜ZHANG Zonghu, 趙 越ZHAO Yue, 趙鵬大ZHAO Pengda,
趙一鳴ZHAO Yiming, 鄭綿平ZHENG Mianping, 周新民ZHOU Xinmi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