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是由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主辦的美術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月刊自2005年1月創刊以來,本著“繁榮民族文化事業,搭建學界美術交流平台,為美術及美術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服務,為關注當代中國美術的專業工作者和廣大人民民眾服務”的宗旨,傳播最新的業內動態,推廣優秀的美術作品,展示知名的大家風範,介紹流行的藝術思潮。幾年來,本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國內外的專家和讀者的好評。

《中國美術館》月刊作為一個學術和交流的平台,成為美術館業內唯一一份正式出版的美術刊物,得到了業內專家和公眾的好評,作為中國美術館館務工作向外延伸的橋樑和連線公眾的紐帶,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盛世興收藏”,如今恰逢太平盛世,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故使得歷來為文人雅士喜愛的書畫等藏品越來越多,收藏人士日益劇增,藝術品投資逐漸成為繼金融、房地產之後的第三大投資熱點。為了全面展示中國書畫名家的創作成就,《中國美術館》月刊自2007年8月起在原專欄的基礎上將開闢“盛世珍藏”專欄,提名推介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墨寶(每期限8-10個篇幅),向海內外收藏界和書畫愛好者集中展示我國當代書畫家的家珍墨寶。

主要欄目

《中國美術館》月刊設有17個欄目,常設欄目有“特別企劃”、“展覽”、“中國美術家”、“理論空間”、“文摘”、“紙上展覽”、“新聞”、“往事”、“館藏精品”、“視覺前沿”、“域外管窺”、“美術館經營與管理”、“編輯部客話”、“刊中方寸”等;非常設欄目有“特別報導”、“公共教育”、“各地美術館”等。

欄目特點

《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特別企劃”欄目是探討當代藝術問題的學術平台,每期有一個學術主題,通過約稿的形式來組織文章。相繼探討的問題有:“全國美展與新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中國版畫創作”、“兩岸美術交流”、“山水與風景”、“關於軍事題材的美術創作”、“中國書法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當代中國油畫的欠缺”、“設計的時代與時代的設計”、“院校美術教育的個性化與當代中國美術的多樣化”、“20世紀中國美術品的國家收藏與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脫離架上的雕塑如何面對公共空間”、“如何認識當代語境中的‘現實主義’”、“民間美術傳承人與文化遺產保護”、“陶藝與當代文化”、“當生活遭遇設計”、“時代之遇——東南亞美術”、“歷史主題創作的歷史與現實”、“關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集體記憶”、“‘寫生’的意義”等。

“展覽”欄目主要是配合中國美術館當月展出的各種展覽以及重大的展事活動,同時,還通過與其他欄目的互動,體現出了編輯方針中的相關性,從而突出了學術方面的價值取向。譬如在“特別報導”欄目中,《中國美術館》月刊對於這些展覽相關的系列活動也進行了充分、準確的報導。對於個展,本刊與畫家及展覽聯繫人積極合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針對一些重要的美術家的展覽,本刊在“中國美術家”欄目中刊登了相關內容。自創刊以來,先後介紹了劉開渠、黃永玉、劉迅、於希寧、李可染、李平凡、韓樂然、彥涵、劉宇廉、周思聰、艾中信、歐陽中石、沈鵬、丁聰、黃苗子、郁風、王琦、楊之光、楊延文、趙延年、劉海粟、錢紹武、梁名誠、劉勃舒、許麟廬、林墉、余秉楠、趙望雲、莫朴等。

“理論空間”欄目主要選擇中國美術館組織召開的一些研討會中產生的主要論文,如“晚清民國間的國畫之變”研討會、“當代中國書法創作與文化建構”學術研討會等。而“博士論壇”,則由博士生導師推薦文章。本刊已經推出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的部分博士生導師所推薦的博士生論文。

“文摘”欄目主要是摘選近期內發表在重要報刊上的有關藝術和美術乃至文化學方面的文章。“紙上展覽”欄目刊登了一些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美術家的作品,兩年來共推出94位美術家。“新聞”欄目下設“新聞”、“中國美術館新聞”、“圖片新聞”、“簡訊”四個部分。

“往事”通過回顧一些業內難忘的往事,積累一些為人們所忘卻的美術史料。“經典憶舊”由本刊記者通過採訪的形式,請一些曾經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創作出經典美術作品的老畫家講述他們當時的創作經歷;“老照片中的美術史”多由畫家家屬或親友提供一些具有美術研究價值的老照片文字,以此彌補一些美術史料的不足。

“館藏精品”欄目主要介紹中國美術館藏的經典作品。如介紹“任伯年m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四大家”、“中國美術館藏抗戰時期油畫、版畫及國畫”等。

“域外管窺”介紹國外著名的美術館與博物館及展覽資訊。介紹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泰特現代博物館、加拿大蒙特婁美術館等,還有亞洲的新加坡國立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藝術館等。此外,也刊登了一些對國外藝術界時事的評述與報導。

“美術館經營與管理”旨在搭建美術館經營與管理的平台,重點刊登有關本館的經營與管理理念的文章,也介紹了一些其他國家美術館經營與管理的相關理念。

“編輯部客話”邀請了知名的美術家來編輯部做客,請他們講述自己最近的創作動態。我們邀請了歐豪年、李奇茂、劉國松、韓美林、袁運甫、馮健親、廣軍、袁運生等人。

“刊中方寸”欄目特邀南京藝術學院徐利明教授每期推薦兩位篆刻家。“特別報導”、“公共教育”、“各地美術館”屬於非常設欄目。

“特別報導”主要詳細報導中國美術館內的重大展覽、研討會等重要事情。如重點報導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藝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當代大家書法邀請展”及“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等,特別是對於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召開的“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

相關評價

《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月刊的出版,把中國美術館與國內外美術現狀、與當前美術史論研究,與社會文化,與廣大民眾的距離接近了。定期邀請著名藝術理論家和藝術家舉辦公開的學術講座,將要建立的“美術館之友”和義務講解員制度,將有力地推動美術館成為公共藝術場所的進程。

美術館事業興旺的重要標誌是上有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有藝術家們和民眾的熱情支持。政府撥專項收藏資金,為美術館收藏藝術珍品解除了後顧之憂,而收藏家、藝術家們出自社會使命感和把藝術奉獻社會大眾的信念,向中國美術館所做的無私捐獻,更為它的收藏提供源源不絕的後援。近年來,李平凡、劉迅、華君武、張仃、於希寧和李松山韓蓉夫婦等向中國美術館捐獻的大量中外藝術珍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現在談談美術館建設與文化產業的關係問題,我覺得中國美術館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獲得健康發展,還必須在發展文化產業這項工作上有所作為。

眾所周知,在文化管理領域,有兩個概念和兩項基本內容,這就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長期以來,我們只有文化事業這個概念,而沒有文化產業這個概念,雖然文化產業(至少它的初級形態)一直存在著,只是未得到重視,當然這影響了文化藝術事業的均衡、和諧的發展,影響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反過來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文化的根本性質是非商業化、非產業化的,有其精神的內涵,有的文化項目和門類可以做成產業,但不能把所有的文化活動都推向市場,把一切文化事業都當作商品來對待。以精英性和公共性為特徵的文化事業不能走過度商業化的道路,國家必須有相應的物質保證。美術館建設當然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有政府資金的投入方能正常運轉,這是大家的共識。

現在人們對政府應該制定和發布的“藝術贊助法”正翹首以待。個人及企業向包括《中國美術館》在內的藝術機構、藝術項目進行捐贈和贊助,應該享受“同額免稅”的待遇,這是國際慣例。如果個人或企業對藝術事業贊助之後再交納相應的稅金,這等於是對其進行懲罰,無疑極不合理。不過,即使這一法規不久之後能夠出台,美術館建設和發展的籌款渠道仍然受到來自體育、影視、演藝等大眾娛樂項目的激烈競爭。顯然,社會上人們對美術館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

因此,在社會上廣泛宣傳《中國美術館》的社會意義,宣傳它在提高人民精神素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仍然任重道遠。以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播20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藝術創造成就為主要宗旨的中國美術館,憑藉它的硬體和軟體,憑藉它長期的努力,它的名字越來越響亮了,在北京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了,我們深信,儘管它現在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未來還會遇到許多困難,但伴隨著中國現代社會前進的步伐,《中國美術館》的前景肯定是無比光明的。

相關活動

2005年第3期《中國美術館》2005年第3期《中國美術館》

“東西南北——《中國美術館》創刊兩周年專題展”開幕式暨答謝晚宴舉行
2006年11月29日下午4時30分,“東西南北—《中國美術館》創刊兩周年專題展”開幕式在中國美術館大廳如期舉行。

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籌備工作,《中國美術館》編輯部在諸多中國畫家的支持之下,截止於11月28日,收到中國畫作品總計86件。這其中不乏內地國畫名家的作品,同時也得到了台、港、澳地區畫家的支持。在這些作品當中,既有部分畫家的陳年力作,也有特意為本次專題展精心創作的作品。雖然畫展的籌備時間有些侷促,但是畫家們的回響是熱烈的,這足以看出畫家們為本次畫展投以了足夠的關注與支持,這使得整個畫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與質量,是值得欣賞觀摩的一次中國畫盛會。

開幕式之前,中國美術館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一切準備就緒。下午4時許,受邀嘉賓陸續抵達美術館,襲人的寒意竟慢慢淡去,美術館內漸漸熱鬧起來,一時間只覺得春意融融。這次開幕式,美術館共邀請嘉賓近200人。他們有文化部的代表、參加展覽的畫家、媒體代表、贊助單位代表、希望書庫基金會代表以及其他受邀人士,並特別邀請了中國記協名譽主席邵華澤,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中國政協副秘書長盧昌華,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空軍創作室主任、著名作家韓靜霆,全國政協常委、著名作家霍達,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郜宗遠,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副總編輯林陽等人。同時,中國美術館全體領導也出席了開幕式及晚宴。

下午4時30分,畫展開幕式開始,受邀嘉賓依次就坐。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錢林祥主持。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館》主編范迪安致詞。范館長在講話中談到《中國美術館》月刊是在上屆美術館領導班子本著“繁榮民族文化事業,搭建學界美術交流平台,為美術及美術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服務,為關注當代中國美術的專業工作者和廣大人民民眾服務”的宗旨而創辦起來的。《中國美術館》月刊積極配合中國美術館其他部門實現並延伸了一些相應職能。如“展覽”欄目及時配合中國美術館當月展出的各種展覽以及重大的展事活動,使美術館所行使的展示職能得到了延伸。同時,還通過欄目之間互動,體現出了編輯方針中的相關性,從而突出了學術方面的價值取向。譬如在“特別企劃”欄目中,《中國美術館》月刊對於當前美術界和文化界的一些熱點話題展開研討交流,許多文章富有新穎的理論視角和求實的文風,反映了刊物參與美術理論建設的積極姿態。創刊兩年來,刊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為此致以謝意。

接下來,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郜宗遠致詞,他主要談到了與《中國美術館》合作的一些情況。他談到在兩年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並表示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會一直關注與支持美術館事業。隨後,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向參展畫家代表頒發“參展證書”,畫家邢少臣作為代表接受證書。在開幕式中,中國美術館向“希望書庫”捐贈2005年《中國美術館》1期至12期500套,以此作為館內的一項公益活動來回報社會。同時,“希望書庫”基金會向中國美術館饋贈“捐贈證書”以及紀念銅牌。

下午5時,開幕式結束。所有人員步入美術館圓廳參觀展覽。一進圓廳,大家便看到了展覽前言。前言簡要地說明了這次專題展的緣起及展覽概況。再往裡走幾步,大家不由駐足觀看廳中的一件“裝置”,這原來是由自創刊來不同月份的《中國美術館》月刊堆放而成,高低各不相同,錯落有序。周圍散放著鮮花,意味著對月刊兩歲生日的祝賀。不同的封面圖及主色調在精心的布置之下顯得格外漂亮,使得兩年來編輯部努力工作的成果更具一種“物化”的效果,它也是《中國美術館》月刊逐步成長的見證。這一別出心裁的設計,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大家紛紛拍照。展廳牆上的畫作才是大家真正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京的眾多畫家親臨展廳與大家交談、合影,這種情況並不尋常。在這次畫展中,大家不僅見到了活躍在畫壇的內地畫家的許多作品,而且有幸欣賞到了來自台、港、澳名家的佳作。如台灣畫家歐豪年、江明賢,香港畫家熊海、胡永凱,澳門畫家孫蔣濤等人的畫作為整個展覽增色不少。大家盡情地觀摩作品,相互交流,一時間,展廳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大家觀看完展覽,緊接著就要進入下一個重要活動項目,那就是受邀嘉賓入席答謝晚宴。美術館此次設立晚宴的初衷,就是為了感謝參展畫家提供作品,同時也是為了感謝多家媒體為了配合中國美術館的活動而不辭辛勞進行宣傳、推廣的記者們,以及對美術館事業給予支持的各界朋友。下午5時30分,晚宴開始。晚宴設在美術館三號廳,這也是美術館第一次在展廳用中餐招待來賓。因為中餐的安排有別於西餐,中餐需要更為周密的安排,實施難度也會增大。這次晚宴穿插安排了貴賓講話,並特意安排了抽獎活動,將晚宴的氣氛變得更為活躍。宴會活動由本刊執行副主編陳履生主持。

主持人先後介紹了為晚宴提供獎品的單位和產品。為本次活動提供的獎品有北京君澤興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電腦辦公系列產品,如存儲空間高達320G的移動硬碟、電腦用空氣清新器及筆記本散熱器等;也有海盜船銀飾公司提供的多種銀飾產品;還有貴州茅台鎮提供的“九品酒”;以及由本刊編輯田達治提供的世界第一女高音傑西諾曼全球巡演CD加DVD套裝;更讓大家心動的就是韓美林先生提供的神秘禮品,那就是由韓先生親自簽名的奧運會吉祥物福娃一套,這一神秘禮物的出現將晚宴熱烈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抽獎活動期間,參展畫家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一級畫師王為政就本次活動發表了講話。北京圖文天地印刷公司一直負責《中國美術館》月刊的印刷業務,其董事長謝宇波也受邀出席了晚宴並講話,他在講話中扼要地回顧了與《中國美術館》編輯部的合作經歷,也坦言在今後的合作中更要注重印刷質量的提升,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好的印刷品質。整場晚宴高潮迭起,大家相互親切交談,頻頻舉杯祝賀,氣氛熱烈融洽。

相關新聞

《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館長被訴抄襲案因證據不足被駁回
最近,廣受社會關注的自由撰稿人黃以明狀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抄襲案在北京市二中院有了一審結果。法院認為,黃以明未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範迪安侵犯其著作權,故駁回了其訴訟請求。不過,被告浙江金華奧托康特種生物開發中心需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0元以及訴訟合理支出6000元,停止使用涉案作品,並在其網站首頁刊登道歉聲明。
黃以明稱,他獨立創作了對台灣藝術家蕭長正雕塑藝術評論文章《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後經其刪減發表在台灣《藝術新聞》雜誌上。2006年3月15日,蕭長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雕塑展,在整個宣傳過程中,全國多家媒體包括《中國美術館》館刊都對他創作的該文進行了全部使用、部分使用、觀點使用或原句抄用,卻沒有一家媒體署過他的名字。

而發表在“全球特產網”以及“中華特產網”的署名為“文章作者:范迪安”的《我的森林與自然精神》一文,該文共1626字,其中1518字完全來自他的《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黃以明因此將范迪安、蕭長正以及網站所屬的浙江金華奧托康特種生物開發中心告上法庭,要求對方公開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

庭審中,黃以明出示了40餘份證據材料,但范迪安的代理律師楊大民指出,這些證據都是各大媒體對事件相關的報導以及相關的保全公證書,並不能證明範迪安是否產生過剽竊黃以明作品的行為。

法院認為,黃以明是涉案作品的作者,其享有的著作權應到法律保護。黃以明提出蕭長正侵犯其著作權的主張,但未能提供證據證明。稱范迪安侵權,也未能提出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浙江金華奧托康特種生物開發中心未經許可摘錄涉案作品載於其網站上,並未署原告名,其行為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權、改編權和網路信息傳播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電視戲曲》
《中國西洋棋》
《中國朝鮮族教育》
《中國圖書館學會工作通訊》
《中國朝鮮語文》
《中國健身術》
《中國標準服務網網刊》
《中國體育雜誌》
《中等職業教育》
《中國百老匯》
《中國圖書在版編目快報》
《中國傳媒科技》
《中國集郵》
《中國連環畫》
《中國鐵路文學》
《中國電子出版》
《中國考試》
《中國電大教育》
《中國教工》
《中國出版》
《中國電影市場》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中國報刊月報》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中國教育網路》
《中國教育前沿》
《中國教師》
《中國體育教練員》
《中國記者》
《中國環境管理》
《中國數學教育》
《中國書法》
《中國廣播影視》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中國攝影》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
《中國廣播》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中國典籍與文化》
《中國培訓》
《中國版畫》
《中國比較文學》
《中國翻譯》
《中國民族教育》
《中北大學學報》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
《中國漫畫》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中國俄語教學》
《中國出版年鑑》
《中國成人教育》
《中國博物館》
《中國標準化》
《中國電影年鑑》
《中國圖書評論》
《中國電視》
《中國圖片》
《中國體育年鑑》
《中國體育科技》
《中國體育》
《中國特殊教育》
《中國收藏》
《中國標準導報》
《中國電化教育》
《中國少年兒童》
《中國輕工教育》
《中國檔案》
《中國農業教育》
《中國名城》
《中國美術教育》
《中國科技教育》
《中國科技獎勵》
《中國科技翻譯》
《中國科技產業》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
《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大學教學》
《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報業》
《中國發明與專利》
《中國釣魚》
《中國外語》
《中國傳媒報告》
《中國攝影家》
《中國少年文摘》
《中國排球》
《中國高教研究》
《中國鋼筆書法》
《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電力教育》
《中國編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