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

《中國收藏》

《中國收藏》雜誌是我國目前向民間收藏領域的一本國家級月刊。自2001年創刊以來,以獨特的視角報導新聞,以平實的方式傳播知識,以優質的服務吸納讀者參與,深受全國收藏界、拍賣界以及文化藝術界讀者的喜愛,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收藏投資類權威期刊。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中國收藏中國收藏
《中國收藏》雜誌是我國目前向民間收藏領域的一本國家級月刊。自2000年創刊以來,立足民間收藏領域,發揮國家收藏力量,以推動中國民間收藏的發展為己任,兼顧新聞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參與性,深受全國收藏界、拍賣界以及文博界的喜愛,已成為全國收藏愛好者歡迎的權威期刊。《中國收藏》雜誌100頁全彩色印刷,設計高雅,印刷精美。現分為“關注”、“典藏”、“市場”、“互動”四大板塊,包括聚焦天下、燦爛精華、藏家論道、長史紀略、風情民俗、藏友自薦、藏品估價等一批優秀欄目,成為全國各地以及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者每月定期的精神大餐。此外,《中國收藏》雜誌還廣泛聯繫全國各地收藏組織、收藏家及收藏愛好者,並建立了《中國收藏》個人資料庫、民間藏刊資料庫。《中國收藏》個人資料庫已接收成員數千人,民間藏刊已收集各類收藏組織、愛好者創辦的報刊上千種,在此基礎上舉辦的交流、講座、交易、展覽、評比等活動受到廣泛好評。《中國收藏》雜誌還是多家拍賣公司、收藏市場、古玩城以及工藝品、禮品企業發布信息、廣告的重要園地,所發布的信息廣告往往具有十分良好的反饋。《中國收藏》雜誌期待著您的參與。

期刊信息

主辦單位:中國商報社
社長:徐艦
主編:陳念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報國寺1號
郵政編碼:100053
電話:010-63173324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5861
國內統一刊號:CN11-4502/GO
郵發代號:2-688
單價:16.00
定價:192.00

欄目介紹

現分為“新聞”、“特別策劃”、“藏品”、“市場”四大板塊,包括視野縱橫、燦爛精華、品藏說事、強力碰撞、名家講壇、藝壇風尚等一批優秀欄目,成為海內外收藏者每月期待的精神大餐。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電視戲曲》
《中國西洋棋》
《中國朝鮮族教育》
《中國圖書館學會工作通訊》
《中國朝鮮語文》
《中國健身術》
《中國標準服務網網刊》
《中國體育雜誌》
《中等職業教育》
《中國百老匯》
《中國圖書在版編目快報》
《中國傳媒科技》
《中國集郵》
《中國連環畫》
《中國鐵路文學》
《中國電子出版》
《中國考試》
《中國電大教育》
《中國教工》
《中國出版》
《中國電影市場》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中國報刊月報》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中國教育網路》
《中國教育前沿》
《中國教師》
《中國體育教練員》
《中國記者》
《中國環境管理》
《中國數學教育》
《中國書法》
《中國廣播影視》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中國攝影》
《中國廣播電視年鑑》
《中國廣播》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中國典籍與文化》
《中國培訓》
《中國版畫》
《中國比較文學》
《中國翻譯》
《中國民族教育》
《中北大學學報》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
《中國漫畫》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中國俄語教學》
《中國出版年鑑》
《中國成人教育》
《中國博物館》
《中國標準化》
《中國電影年鑑》
《中國圖書評論》
《中國電視》
《中國圖片》
《中國體育年鑑》
《中國體育科技》
《中國體育》
《中國特殊教育》
《中國收藏》
《中國標準導報》
《中國電化教育》
《中國少年兒童》
《中國輕工教育》
《中國檔案》
《中國農業教育》
《中國名城》
《中國美術教育》
《中國科技教育》
《中國科技獎勵》
《中國科技翻譯》
《中國科技產業》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
《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大學教學》
《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報業》
《中國發明與專利》
《中國釣魚》
《中國外語》
《中國傳媒報告》
《中國攝影家》
《中國少年文摘》
《中國排球》
《中國高教研究》
《中國鋼筆書法》
《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電力教育》
《中國編輯》

與歷史、考古、文物相關的雜誌

中國歷史悠久,地下文物豐富。現在與之相關的期刊雜誌也相當地多,一下就讓我們盤點一下。

《歷史研究》
《文物》
《考古學報》
《中國歷史文物》
《歷史檔案》
《文史知識》
《文獻》
《文史參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中國收藏》
《清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考古》
《歷史教學問題》
《檔案春秋》
《世紀》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中華文史論叢》

《學問.東北史地》
《史學集刊》
《古代文明》
《國學》
《文史》
《滄桑》
《文物世界》
《歷史學家茶座》
《孔子研究》
《蒲松齡研究》
《探索歷史》
《安徽史學》
《江淮文史》
《中國農史》
《中國名城》
《明清小說研究》
《東南文化》
《國際博物館》
《中原文物》
《文史博覽(文史)》

《文史博覽(理論)》
《時代郵刊.人物》
《考古與文物》
《文博》
《敦煌研究》
《西域研究(漢)》
《吐魯番學研究》
《文史雜誌》
《中華文化論壇》
《心事.新歷史》
《巴蜀史志》
《看歷史》
《文史雜誌.收藏參考》
《西藏研究(漢)》
《中華遺產》
《世界遺產》
《西部.華語文學》
《近代史研究》
《炎黃春秋》

《當代中國史研究》
《世界歷史》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西藏藝術研究(藏)》
《北方文物》
《中國文化遺產》
《文史春秋》
《四川文物》
《紫禁城》
《華夏考古》
《抗日戰爭研究》
《江漢考古》
《時代郵刊》
《歷史學文摘》
《文史天地》
《文物天地》
《尋根》
《貴陽文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