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茶座》

《歷史學家茶座》

《歷史學家茶座》,作者王兆東,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於2009年出版。其內容是給農曆新年注入更多的信仰成分,歷史學家不應只鑽故紙堆——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訪談等,可供廣大讀者欣賞。

基本信息

原書名:歷史學家茶座(第一輯)

歷史學家茶座(第一輯)歷史學家茶座(第一輯)

作者:王兆成主編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書號:7209036955出版日期:2005-5-1開本:1頁碼:159

簡介

歷史是過去時,但誰也不能否認歷史與現實及未來的因果關係。大多數人關注歷史——無論事件、人物、經驗、教訓,其著眼點還是為著現實和未來。也有的學者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一來,客觀似乎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卻是歷史學界面對現實中的許多重大社會問題時的缺位與失語。\r\n其實,歷史與現實哪裡能隔開呢?研究歷史,不著眼於現實,歷史學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研究歷史,書寫歷史,是不應該切斷歷史與現實的關聯的。真正關注現實,才有可能以更深廣的目光切入歷史,成為一個有擔當的歷史學家。行文至此,我很想說一下張純如。很難說她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學家,她卻用自己的熱忱做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事。因為她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來凝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無法忽略的傷疤。張純如走了。關於她的走有著種種猜測,作為史學界裡的一員,我在為如此年輕而燦爛的生命的隕落覺得惋惜的時候,也有一些內疚。如果,如果我們可以對現實關注更多,如果,如果我們能更切實地為歷史做一點什麼……\r\n讓歷史切入現實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得有讓人喜歡的話題和風格。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快節奏、重效率的時代,但人們也更需要休閒和放鬆。因此,有味、有趣和有用,就是我們作者、編者應為之努力的方向和追求。《歷史學家茶座》今日開張,“茶客”們不棄,盡可以在這裡談學問,話家常,品茗論道,雅俗共賞。這廂有禮,請了!

基本簡介

作者:王兆成主編
歷史學家茶座歷史學家茶座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47241
出版日期:2010-08-06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字數:160000

編輯推薦

盂祥才“文革”中“民眾專政”親歷記申曉雲蔣介石與他的外交親信孫言誠郭沫若和秦始皇豐家驊柳亞子晚年的“牢騷”毛佩琦等從明中後期到清前期——中國從先進到落後的歷史考察龔詠梅歷史學家不應只鑽故紙堆——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訪談王振忠徽州文書的再發現(上)徐慶全康生、齊燕銘關於《聊齋志異》版本信跋

內容簡介

《歷史學家茶座》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由王兆東編寫的一本2009年第一輯期刊,主要內容有給農曆新年注入更多的信仰成分,歷史學家不應只鑽故紙堆——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訪談等,可供廣大讀者欣賞。

媒體評論

中國歷史有其獨特的邏輯發展線索。大一統的君主宗法制社會,經過了一千五百餘年的發展,已經明顯地開始了轉型——從古代到近代的轉型。在沒有受到外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野蠻扭曲的情況下,這種轉型將會沿著自身的軌道邁向近代。但是明清易代改變了這一歷史軌跡。我認為,清朝統治是推遲中國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清朝統治二百餘年造成了中國的落後。 ——毛佩琦《從明中後期到清前期——中國從先進到落後的歷史考察》在我個人的印象中,講課講得最精彩的是張維華和趙儷生兩位先生。張先生講課底氣十足,聲音響亮,一口山東國語,鄉音很重,上課時嘴上香菸不斷,一支接著一支,一進課堂,就不必再用火柴。菸灰落在前胸,也不撣去,思想高度集中。課程內容豐富,聽來很有收穫,所以有一時我很想搞明清史,在校時曾注意過明代的朝貢貿易問題,這完全是受張先生課的影響。趙先生有一副男中音好嗓子,聲音洪亮寬廣,抑揚頓挫,十分悅耳。他上課是全身心投入,在講台上走來走去,寫板書時貼近黑板,非常用力,經常將粉筆崴斷。一門想來比較枯燥的哲學思想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被他講得十分生動有趣,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然仍余意未盡。——鄒逸麟《“八馬同槽”時代的山東大學歷史系——一個學生的回憶》

書摘

名家訪談歷史學家不應只鑽故紙堆——著名歷史學家伊格爾斯訪談編者按:格奧爾格·伊格爾斯是中國讀者十分熟悉的著名歷史學家。他對中國十分友好,多次訪問中國。他與他夫人合著的回憶錄不久將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回憶了他們豐富生動而又曲折的學術人生。伊格爾斯教授在下面的訪談中,暢談了他的經歷和他對歷史學及為人等方面的看法。問:作為一位有世界性影響的學者,您的猶太人身份似乎對您的一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您的家庭於1938年10月以難民的身份從德國逃亡到美國。1942年當您已經身處美國的時候,您首次讀到了有關大屠殺的報導。即使您並不是一名大屠殺的受害者,大屠殺是否仍然作為一個重要的事件深深地震撼著您,促使您成為一名嚴肅地對待人類歷史、認為人類記憶不該忘記歷史的歷史學家?是哪些動因讓您決定要成為一名歷史學家?據我所知,您出生於商人家庭。為什麼您對歷史和歷史學有一種特殊的興趣?答: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而是包含著幾個不同的問題,涉及我的身份認同,我與大屠殺的關係,以及我怎樣成為一名歷史學家。對問題的第一個部分的回答是:我始終從文化和宗教的意義上覺得自己是猶太人,但猶太人身份只是我整個身份認同里的一部分。我的猶太人身份並不是我的學者工作的中心部分,這個身份不是由大屠殺(我和我夫人都僥倖逃脫)所塑造的,而是由更早些時候,即1933年至1938年我作為一個猶太兒童在納粹德國的生活經歷所決定的。我生在一個猶太人家庭,我在納粹德國經歷的那些對猶太人的歧視,強化了我當時自己是猶太人的意識。當然,大屠殺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無法想像我曾經認識的體面得體的德國人怎么會支持納粹,而且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已經養成了一種很強烈的正義感,而且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反對非正義。1935年義大利人侵衣索比亞,我為此非常難過,當時就在我就讀的德國公立學校里聲明反對這一侵略行徑。我為大屠殺的暴行所深深震撼,也為世界其餘地方的人如何袖手旁觀而聽其發生而震驚,就像我為他們後來如何對盧安達的種族滅絕、對目前發生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大屠殺聽之任之而感到震驚一樣。不久前海登·懷特在上海回應我說,我們必須讓我們自己卸下過去的包袱,要生活在當下。當然,我們必須生活在當下,但是我們關於過去的記憶(這種記憶記載著過去的一切可怕的方面)對於形成我們的現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能夠返回德國了,因為過去的兩代德國人,比那一代作惡的德國人,更加願意誠實地面對他們的過去。

與歷史、考古、文物相關的雜誌

中國歷史悠久,地下文物豐富。現在與之相關的期刊雜誌也相當地多,一下就讓我們盤點一下。

《歷史研究》
《文物》
《考古學報》
《中國歷史文物》
《歷史檔案》
《文史知識》
《文獻》
《文史參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中國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動態》
《中國收藏》
《清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考古》
《歷史教學問題》
《檔案春秋》
《世紀》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中華文史論叢》

《學問.東北史地》
《史學集刊》
《古代文明》
《國學》
《文史》
《滄桑》
《文物世界》
《歷史學家茶座》
《孔子研究》
《蒲松齡研究》
《探索歷史》
《安徽史學》
《江淮文史》
《中國農史》
《中國名城》
《明清小說研究》
《東南文化》
《國際博物館》
《中原文物》
《文史博覽(文史)》

《文史博覽(理論)》
《時代郵刊.人物》
《考古與文物》
《文博》
《敦煌研究》
《西域研究(漢)》
《吐魯番學研究》
《文史雜誌》
《中華文化論壇》
《心事.新歷史》
《巴蜀史志》
《看歷史》
《文史雜誌.收藏參考》
《西藏研究(漢)》
《中華遺產》
《世界遺產》
《西部.華語文學》
《近代史研究》
《炎黃春秋》

《當代中國史研究》
《世界歷史》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西藏藝術研究(藏)》
《北方文物》
《中國文化遺產》
《文史春秋》
《四川文物》
《紫禁城》
《華夏考古》
《抗日戰爭研究》
《江漢考古》
《時代郵刊》
《歷史學文摘》
《文史天地》
《文物天地》
《尋根》
《貴陽文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