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是中國最早的近代新型圖書館之一,辛亥革命之後正式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五四"運動前後,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為當時的革命活動中心之一,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圖書館隨北京大學遷至原燕京大學校址,1975年,在校園中心地帶建成一座新館,成為當時中國國內建築面積最大,館舍條件最好的圖書館。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由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博士捐資興建的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落成。新館於1998年底投入使用,新舊館總面積超過51,000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多個,藏書容量可達650萬冊,規模上成為亞洲高校第一大館。

基本信息

概況介紹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2000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原北京醫科大學圖書館改稱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擁有館舍面積10200平方米,閱覽座位1000餘個;現有藏書34萬餘冊,以生物學、醫學、衛生學和醫藥類為主;中外文期刊4000種。

發展

百年來,經過幾代北大圖書館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現已達530餘萬冊,居國內高校圖書館之首,現收藏中文現刊4045種,外文現刊3167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達14000餘種,光碟及網路資料庫260個。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的地位,現有古籍150萬冊,其中善本書17萬冊,珍稀品種和版本數千種,在全國圖書館中居第三位。所收藏古籍善本不僅對於保存和研究傳統文化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而且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館藏資源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現藏金石拓片約24000種,56000份,絕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數量居中國前列,中國高校之首。這些拓片反映著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於古文字、古代書法繪畫的研究,以及補充正史之不足都有很高的價值。

作為"211工程"兩個公共服務項目之一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的管理中心以及"文理中心"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將為我國高等教育的資源共享和數位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設在新館一樓的光碟及網路檢索區是北京大學圖書館面向現代化的一個視窗,擁有近百台工作站和大型塔式光碟驅動器和光碟庫,收藏有270多種學術性光碟,引進了國外DIALOG、OCLC、UNCOVER、UMI、EBSCO等各類網路資料庫和電子期刊,可同時為館內和校園網用戶提供本館機讀目錄、光碟資料庫和國際在線上網路資料庫的檢索,以及課題查新、論文查收查引等服務。

服務體系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於1999年啟用UNICORN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UNICORN系統包含公共查詢、採訪、編目、流通、教學參考書、連續出版物控制、器材設備預訂等模組,並能通過網關檢索其它在線上商業資料庫和自建資料庫。

北京大學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與圖書館的優質服務密不可分。圖書館主樓首層設電子檢索、信息諮詢、書刊陳列室及接待室,二至五層分別為人文社科理科圖書、報刊開架閱覽室、台灣文獻中心和美國文獻中心,六層為培訓中心和計算機房,地下為古籍書庫和空調、電力設備用房。南配樓首層為音樂視聽室,地下室為錄像廳;北配樓首層為學術報告廳,地下室為多功能廳。南北兩配樓與主樓在建築格式上相互連線,在空間上相對分隔,功能上劃分為動區和靜區,動靜結合,分合有序。圖書館西樓(舊館)二層設總出納台,三層設庫本庫,四層設報紙和文藝期刊閱覽室。西樓南面為學生自習區,為讀者提供了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整體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可提供參考諮詢、閱覽、外借、情報檢索、用戶培訓、館際互借、文獻印刷、複製、裝訂等多種類型、多層次的服務。

機構設定

全館設有採訪部、編目部、期刊部、流通閱覽部、信息諮詢部、自動化部、古籍特藏部、視聽資料室、文獻服務部、特藏部、總務科、保全部、館長辦公室、分館等業務及行政部門。

全館職工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工作積極認真,服務熱情周到,不斷開拓新的服務手段和內容,主頁所設"讀者留言"欄目成為館員和讀者溝通的重要橋樑,2000年被北大學生網站"一塌糊塗"評為本校服務最好的工作單位,圖書館已真正成為北大教授學子心中的知識聖殿。

發展建設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多年來,北京大學圖書館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鄧小平同志親自為圖書館題寫館名,江澤民同志為北京大學圖書館題寫了"百年書城"題詞。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大型綜合性圖書館,現為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中國圖書館協會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的機構會員。北京大學圖書館為北京大學的教學和科研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並建立了廣泛的國際聯繫,與國外500多個圖書館、學校、研究機構保持著固定的資料交換和館際互借關係。

北京大學圖書館非常重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於2000年成立的數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字圖書館模式、標準規範(元數據、數字加工標準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準等的研究,並開始進行小規模套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在進行研究和套用實驗的同時,還開始進行部分項目的建設,並本著"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逐步實現在校園網上提供服務,如電子資源導航系統、學位論文提交與檢索系統、多媒體點播系統,古籍拓片示範資料庫檢索系統,北大名師檔案,網路課程服務等。

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目標為:建設一個學術型、研究型的數字圖書館,以教師、學生、科研人員為服務對象,構建一個完全基於網路環境的新型虛擬圖書館,從信息資源、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信息技術諸方面都能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數字信息服務環境。

為加強北大文獻資源建設的整體規劃,把全校的文獻資源納入一個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文獻資源的最佳利用,北大圖書館正在全面實施"北京大學圖書館系統"建設,到2002年9月為止,已經有9個院系圖書館成為分館。預計到2005年,將有20個院系圖書館成為分館,初步建成"北京大學圖書館多館系統"。2002年9月迎來了圖書館的百年誕辰,目前北京大學圖書館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的目標不斷邁進。

歷史沿革

回顧北京大學圖書館一百多年來走過的歷程,許多名人學者為圖書館的建設傾盡心血,更有無數北大圖書館人撒下無私的汗水。北大名師的皇皇巨著,北大學子的健康成長,都與北大圖書館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北京大學圖書館寄託了幾代北大人發憤學習,振興中華的夢想,她不僅是燕園的亮麗風景,更是北大人心中的知識聖殿。

一.館藏:百年搜求,蔚為大觀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早在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原強學會官書局的藏書歸入京師大學堂,這是京師大學堂的第一批藏書,可惜這批圖書多毀於庚子事變

1902年同文館併入京師大學堂,其藏書成為京師大學堂復校後的第一批藏書。

1904年,接受巴陵方氏碧琳琅館藏書捐贈,這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接受的第一批重要個人捐贈,成為館藏善本圖書的基礎。

民國初年,校友周慕西博士、日本阪谷男爵、英國教授亞當士、黃樹因講師等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贈書,館藏得到很大補充。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蔡校長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積極籌措圖書經費,從1918年到1922年,李大釗任主任的北大圖書館藏書每年增長一萬冊左右。

1930年12月,蔣夢麟任北京大學校長,以全校經費的五分之一作為圖書儀器購置費,使得館藏增長較快,此次發展的黃金時期因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而被迫中斷。

1946年至1949年期間,藏書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北平圖書館的全國第二大圖書館。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燕京大學約50萬冊館藏併入北大圖書館,館藏得到極大的增加,在古籍善本以及西文藏書方面都更加豐富,更具特色。院系調整時,原存北大研究所的以著名“藝風堂”、“柳風堂”為主體的金石拓片調歸北大圖書館,這樣,加上原有的藏拓,北大圖書館在拓片收藏方面獨具特色,居國內圖書館前列。

近年來,美國總統柯林頓贈書、日本友人正木龍樹先生連續十四年贈書、哈佛大學方誌彤先生珍貴外文贈書,以及圖書館所設“北大文庫”等專藏機構,使圖書館補充了大量珍貴館藏。

1999年北京大學實施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畫,圖書館經費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基本上能夠確保國內中文學術圖書、期刊的訂購,同時增加外文期刊訂購,大量引進和自建電子期刊、電子圖書、資料庫、多媒體資源等新型文獻資源,使北大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階段。截止到2005年,已收藏書刊600萬冊,電子資源數十萬種。

二.人物:百年風雲滄桑巨變,幾代名人獨立潮頭

北京大學圖書館蔡元培先生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不僅開創了北京大學歷史上思想自由、學術繁榮的黃金時代,而且對北大圖書館的發展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蔡元培先生一直把辦好圖書館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的一部分,他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後,提出籌措款項,多購新書的主張,同時積極動員社會捐書,並為建築新館奔走募捐。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此項計畫未能實現,但蔡校長的首倡之功不可埋沒。蔡元培校長對北大圖書館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於1918年聘任李大釗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1918年,李大釗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上具有開創和革新精神的圖書館館長,在他主持圖書館工作的四年中,對圖書館進行整頓和改革,建立發展規劃、完善規章制度;積極配合教學改革;調整圖書館機構和工作人員隊伍;加強和改善讀者服務工作;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圖書館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提出“兼容互需”的藏書建設方針,積極引進新思想書籍,使北大圖書館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大圖書館逐步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學圖書館。

1923年,袁同禮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他是國內圖書館界第一批具有現代圖書館學知識背景的專才,在任北大圖書館主任三年期間,他積極採用西方新式管理方法,組織人員清理大量積壓的西文書刊,編輯館藏書本式目錄,使北大圖書館在艱苦的條件下能夠維持局面,並有所發展。

1929年,馬衡任圖書館主任,邀請武昌文華大學圖書館專科的高年級學生幫助整理積壓西文書籍,公布新擬定的《圖書館借書規則》,整頓讀者借閱混亂的狀況,同時組織出版《北大圖書部月刊》,這是北大圖書館歷史上第一次出版月刊。

1930年,蔣夢麟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在他的主持下,圖書館的地位得到提升,成為校長直接領導的機構,並專門成立了校圖書委員會,規定以全校經費的五分之一作為圖書儀器經費,同時準備籌集資金興建新館。1935年,新館建成後,蔣夢麟校長親自擔任圖書館館長,對圖書館的繁榮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1931年,毛準任圖書館館長,他曾兩任圖書館館長,是1949年前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上任職較長的館長之一,也是對北大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館長之一。毛準任館長後,首先順利完成新館建成前松公府臨時館舍的搬遷,同時積極開展新館建設工作。毛準主持松公府館舍期間,修訂各種規章制度,讀者服務工作有很大改善,藏書得到較快增長,著手建立完善的卡片式目錄體系,編制各種書目,在《北京大學周刊》上開闢《圖書館副刊》,作為對讀者宣傳的主要刊物。1946年,毛準再次擔任北大圖書館館長,直至1949年。此間北大圖書館藏書增長迅速,成為國內僅次於北平圖書館的第二大圖書館,編目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開館時間和總閱覽量有很大的增加。

1935年新館建成後,嚴文郁任圖書館主任。嚴文郁早年畢業於武昌文華學校圖書館專科,曾赴海外圖書館工作,抗戰期間曾任西南聯大圖書館主任。嚴文郁主持圖書館工作期間,經費充裕穩定,藏書發展較快,積極改革和調整圖書館組織機構,改進編目制度,完成了反映全部館藏的卡片目錄體系,改進圖書採訪方法,加強讀者服務工作,使北京大學圖書館在此時期各項工作得到很好的發展,成為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之一。

北京大學圖書館胡適先生

1946年,胡適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一直關心支持圖書館事業,任校長後,親自過問圖書館事務,以英美模式為指導,對北大圖書館的發展起到重要的積極影響。

1949年,向達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成為北平解放後的第一任館長。他首先建立由館內外人員組成的館務會議,作為過渡管理機構。在1952年院系調整,在他的主持下,順利完成遷入燕京大學圖書館館舍、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的併入以及與其他院校的藏書調入調出,同時組成了新的圖書館領導機構和人員隊伍。作為歷史學家,向達非常注重中國傳統文獻的收藏,在任期間收購了一些珍貴古籍文獻,如從隆福寺、琉璃廠等地訪求了一批敦煌卷子,成為北大圖書館相關收藏的基礎。

三.館舍:從公主府到燕園,從傳統到現代

圖書館館舍直接影響到藏書建設的發展和讀者服務工作,寬敞的館舍和現代化的設施,是辦好圖書館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之一。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走過的百年歷程中,館舍幾經遷徙,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狹小到宏大,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過程。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1902年,大學堂藏書樓地安門內馬神廟的和嘉公主府梳妝樓為館舍正式成立。

1918年10月,李大釗任主任的北大圖書館遷入沙灘紅樓一層,並且設立兩處分館,館舍條件得到改善。同時計畫在海內外募集資金,建築新館。

1935年9月,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終於落成並正式接待讀者,這是北大圖書館擁有比較現代的獨立館舍的開始。新館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可容納圖書30餘萬冊,採用當時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是當時國內第一流的圖書館。當時新館的建成,進一步擴大了圖書館對讀者的開放性,使整體布局趨於合理,便於現代化的管理,為北大圖書館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京大學遷入燕京大學校園,燕京大學圖書館併入北京大學圖書館,經過調整,形成以原燕京大學圖書館為總館的新的格局。由於燕京圖書館館舍較小,加之大量燕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的併入,館舍條件非常緊張,從院系調整之初,就提出興建新館的問題,並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重視,但由於種種因素未能落實。

到七十年代,北大圖書館館舍條件非常困難,藏書分散在十五個地方,對於管理和借閱都造成很大的困難。經過積極爭取,1975年初,新的圖書館在燕園中心落成,總面積達24,000多平米,閱覽座位2,400個,可容納藏書360萬冊,是當時國內建築面積最大、館舍條件最好的圖書館,為文革後圖書館的恢復發展奠定了基礎。(該館舍後被稱為“西樓”)。

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由香港實業家李嘉誠先生捐資興建的新館(東樓)落成,新館在設計上具有面向現代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大開間布局,與舊館完美對接,總建築面積達到51000多平米,在建築規模上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高校圖書館,成為北大圖書館歷史上第一座具有世界影響的館舍。新館建成後,在網路電子資源、讀者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2005年,由教育部和北京大學撥款,對圖書館西樓重新進行了改造和修繕。至此,圖書館總面積已接近53,000平方米,閱覽座位4,100多個,為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提供了良好的館舍條件。

四.業務管理:從向西方學習,到獨具一格
京師大學堂成立時,梁啓超代總理衙門起草的《京師大學堂章程》即明確提出“今設一大藏書樓,廣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瀏覽,以廣天下風氣。”說明無論從藏書內容,還是讀者範圍來講,將要建立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都不同於傳統藏書樓,而具有近現代圖書館的性質。藏書樓不僅收藏西學書籍,而且在管理和體制上也以西方近代圖書館為楷模。

應該說北京大學圖書館百年歷史是中國圖書館事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個縮影,百年歷史,經歷了從向西方學習,到獨立發展、獨具特色的發展過程。

大學堂藏書樓成立之初,就著手制定規章制度,包括工作人員的職責和許可權;圖書收藏和整理方法;藏書借閱方式;教學用書的提供辦法;禁規和違禁處理辦法等,體現了向西方近代圖書館的過渡,不僅在北大圖書館歷史上具有開創性,而且對國內其他圖書館也具有示範作用。

民國初年,圖書館管理混亂,藏書散失十分嚴重。

1918年至1922年李大釗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他在任期間對圖書館管理做出了重大調整,首先是制訂了圖書館歷史上第一個業務工作章程——《北京大學總務處圖書部實行條例》,提出了詳細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其次,調整圖書館機構,使之更適合現代大學圖書館的要求。同時在目錄設定、書刊採購、借閱制度等方面學習國內外先進圖書館經驗。在圖書編目方面,開始採用杜威十進分類法,略作修改。

1923年袁同禮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在三年的館長任期間,袁同禮致力於採用西方新式的管理方法整頓圖書館,清理積壓西文書刊,編輯館藏目錄。1931年毛準任圖書館館長期間,組織編制了各種館藏書本式目錄:《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方誌目錄》、《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193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正式採用皮高品《中國圖書十進分分類法》,一直延續到1975年改用《中國圖書分類法》為止。

193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遷入新館後,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反映全部館藏的卡片目錄體系。中文、西文圖書分為書名、著者、分類三套目錄。1936年編制出版了《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叢書目錄》、《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期刊目錄》。1947年起,開始編制《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每月編成中日西文書目》。

1952年院系調整,燕京大學圖書館併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在機構上進行了重組,同時調整圖書編目規則,中文書繼續沿用皮高品的《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西文圖書沿用燕京大學採用的《杜威十進分類法》。1954年至1957年,先後制定了《中文編目股工作條例》、《西文編目股工作條例》、《俄文編目股工作條例》、《期刊編目股工作條例》、《採訪部工作手冊》等業務規範。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北大圖書館沿用燕京大學圖書館的做法,依據《美國國會圖書館主題表》編制主題目錄,除文革中數年中斷,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國內最為完整的西文主題目錄。

由於解放前北京大學圖書館積壓了大量的未編書,加之院系調整時大量圖書調入,北京大學圖書館面臨著大量的積壓未編圖書的問題,圖書館發動員工進行突擊整理,對舊書刊進行整理編目,儘快提供給讀者使用。

改革開放後,圖書館編目努力實現文獻工作標準化,1983年,西文圖書編目率先採用“國際標準書目著錄”格式和“英美編目條例”,建立了規範文檔。1984年,中文圖書編目採用國家標準《普通圖書著錄規則》。同時,圖書館開始進行編目自動化的研究與實踐,1990年西文圖書正式開始利用光碟及其軟體進行機編,1991年開始中文書目資料庫建設。

90年代初,在建立了書目資料庫的基礎上,圖書館正式啟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並提供OPAC檢索和計算機借還書服務。1999年,圖書館引起美國SIRSI公司的UNICORN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此系統體現了近年來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並具有很強的中文信息處理能力和發展潛力。系統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圖書館的業務管理科學化,圖書館藉此疏理了業務流程,調整了業務部門設定,並於2000年在館內出版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業務工作規範》(試行稿),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流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實現了圖書館的各項業務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管理。在此基礎上,組織管理方面也逐步得以完善,通過規定工作流程、科學設崗,實行崗位聘任和崗位津貼制度,這對於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除Unicorn系統外,為保證各項業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圖書館還引進和開發了其它各類計算機系統,如數字資源加工系統群、數位化服務系統群,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服務的平台:元數據著錄系統、學位論文提交和發布系統、古文獻發布系統(秘籍琳琅)、北大名師北京歷史地理資料庫、統一檢索平台、虛擬諮詢系統網路培訓系統、科技查新系統、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系統、學科導航系統、電子資源導航系統、統一認證系統、數字圖書館門戶系統等。

1999年起,圖書館開始配合CALIS聯合目錄部進行在線上合作編目的實驗,並於2000年正式加入此項目。自此,編目工作真正實現了標準化。

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圖書館一直致力於適合於北京大學教學科研的文獻資源的收集,為此,圖書館專門成立了“文獻資源建設委員會”,這有力地保證了文獻入藏的種類和數量,從而保證了教學科研用書。

在讀者服務管理方面,圖書館成立了專門的“讀者服務委員會”,定期與學生和教師座談,收集讀者的意見,改進圖書館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全校廣大師生的稱讚。

五.讀者服務:從被動到主動,從簡單到完善

現代圖書館的核心任務就是把豐富的文獻資源提供給讀者。百年來,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從最初簡陋、被動、閉架的形式,發展到今天全面、主動、開放的格局。回首當年的艱苦創業,我們當更加珍惜今天難得的條件和機遇。

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成立之初,採取嚴格的閉架借閱方式,每年暑假前,所結書刊都要歸還,同時根據教學需要,提供教學用書。

民國初年,開闢了中文閱覽室和西文閱覽室,制定了《圖書館閱覽室規則》。但存在仍以收藏為重點,開館時間很短,目錄殘缺不便利用等問題。

1918年至1922年李大釗任圖書館主任期間,提出圖書館工作要配合學校教學改革,並採取了一些具體措施:增加教學用書複本,延長開館時間,增設教師閱覽室,在《北大日刊》上介紹新到書刊,舉行書刊展覽陳列等等。同時,李大釗還提出了實行開架式閱覽的構想,可惜由於當時館舍條件的限制沒有實現。

1931年毛準任圖書館館長,並組織遷入新館建成前的松公府臨時館舍,這一時期的北大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服務方式更加靈活周到。

1935年新館建成後,增加了開館時間,每周開館時間達到76小時,同時增加新的服務:設立研究室24間,開展館際互借等。

1952年院系調整後,形成了以燕京大學圖書館為中心的三個主要借閱處,共有閱覽座位1700多個,到五十年代末期借閱處增加到八處,讀者服務規模得到很大擴大。在服務方式方面,增加了學生讀者的服務工作,對教師讀者的服務工作也不斷豐富和加強,專門設立教師借書處,設立教師專用閱覽室等。

文革之後,圖書館重新調整讀者服務體系,加強基礎性工作,在國內高校圖書館率先嘗試開架借閱,並於1984年明確提出使開架借閱量達到70%以上的目標。到80年代末期,開架書刊已超過50萬冊。在藏書組織體系方面提出三線藏書的建設目標:一線藏書為開架借閱,二線藏書為基本書庫和總出納台,三線藏書為複本書庫和善本、舊報刊等。逐步建立以學科文獻為中心的文獻情報服務系統,各專業閱覽室開展相關參考諮詢工作,編制二次文獻揭示館藏。1984年,北大圖書館在國內大學圖書館率先成立了國際在線上情報檢索組。1988年成立“北京大學文庫”,同時成立了美國、蘇聯、加拿大等文獻情報中心。同時,進行館藏珍貴資源的縮微工作,為方便閱覽和保存館藏做出了努力。

80年代以來,圖書館引進並自主開發了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隨之建立了機讀的館藏目錄,逐步由淺入深實現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自動化。1999年UNICORN系統的引進與使用,使資源查詢、書刊借閱、預約、EMAIL傳送各類到期、過期及催還通知、異地借還書等基礎讀者服務工作得以深化。

90年代起,除書本式文獻外,圖書館大量引進國內外光碟及網路資料庫以及多媒體資源,建立了電子資源檢索室,初步實現了數位化及多媒體服務的環境。隨著資源的增加,服務量的也隨之增加,資料庫的數量和訪問量均居國內高校圖書館之首。

圖書館非常重視讀者培訓工作,除正常的新生培訓外,為揭示館藏,提高讀者檢索利用館藏資源的能力,圖書館還從1999年起,不定期舉辦“一小時講座”,深受讀者歡迎。接著在學校開設了公共課“電子資源的檢索與利用”,使學生充分掌握在網上查找知識的技能,並使圖書館的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今天,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已經揭開了新的篇章,圖書館充分利用新的館舍條件和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所帶來的新的機遇,改善讀者閱覽環境,實行開放式、大開間開架借閱方式,在開架藏書量、開架閱覽面積、閱覽座位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同時,圖書館極盡所能為讀者提供多類型、多層次、比較完善的服務:書刊借還、閱覽、目錄及電子資源檢索、學科及出版物類型導航、一般諮詢及網上諮詢、課題諮詢(項目諮詢,查新,查收查引)、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信息素質教育(一小時講座,檢索課等)、教學參考資料、多媒體點播、學科館員等。

現在,圖書館正在構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整合包含印刷本書刊、電子資源、傳統借閱、網路服務等各類資源和服務,在網際網路上為讀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檢索和信息服務。因此,無論是從服務內容、服務態度、還是服務水平和服務深度等方面,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六.隊伍建設:向高層次、專業化發展

擁有高水平的專業隊伍,是做好圖書館工作的關鍵。北京大學圖書館經過百年的積極探索和經驗積累,在隊伍建設方面已經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做法。

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圖書館的主管人——提調官由官方任命,從事管理工作的供事只是負責圖書的借還、登記等基本工作,實際上還不具備近代圖書館員的素質。

民國初年,圖書館員仍多是京師大學堂藏書樓留用下來的人員,由於不懂外文,導致外文圖書大量積壓。

1918年,李大釗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對原有工作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同時採用公開招聘、考核的方式錄用新的工作人員。同時還聘用文化素質較高的大學生擔任“助教式”工作人員,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開始逐步形成。1923年,袁同禮任圖書館主任,他是中國現代第一批具有圖書館學知識背景的專門人才,對於促進圖書館隊伍的專業化具有推動作用。1929年,馬衡任圖書館主任,請來武昌文化大學圖書館專科高年級學生幫助整理積壓西文圖書,表明當時圖書館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同時也表明圖書館在相關人才方面還相當缺乏。1952年,燕京大學圖書館併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增加了新的專業力量,如後來任副館長的梁思莊,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在西文編目方面卓有成績。

文革之後,圖書館注意改變文革時期圖書館人員混亂的狀態,開始多渠道引進人才,注重學科分布,鼓勵在職人員學習和培訓,為他們的專業提高提供條件,包括海外學習進修,在職攻讀學位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圖書館人員的專業學術水平。

今天,一支具有多學科專業素質和現代化圖書館技能的專業隊伍正在形成,目前全館人員學歷構成:博士5人,碩士39人,本科65人,大專25人,大專以下54人;全館人員職稱構成:研究館員8 人,副研究館員45 人,館員 73人,助理館員28 人,其他人員 34人。高素質的專業隊伍為建設現代化圖書館以及提供高水平、深層次的讀者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研究開發:發揚學術傳統,促進業務工作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展的歷史上,一些著名學者如章士釗、袁同禮、馬衡、毛準、向達等曾任圖書館館長,同時,錢玄同顧頡剛等著名學者曾在圖書館工作過。這種背景使北大圖書館具有注重研究的優良傳統,在做好讀者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業務研究和開發,為北大圖書館人贏得了尊重和聲譽。

針對豐富的館藏,北大圖書館人積極進行館藏的揭示和深層開發,除了有關館藏書本式目錄的編寫,還進行館藏珍貴資料的整理出版,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稿本叢書》、《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曆代金石拓片菁華》等。

為便於圖書館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優秀期刊的訂購中,對圖書館的期刊採訪進行指導,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力編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外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國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並成為發表論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為方便學者研究,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員編寫了《論語索引》、《孟子索引》、《周易索引》等傳統典籍的索引,受到好評。

北京大學圖書館人才濟濟,他們除了做好服務工作外,積極進行相關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應該說研究工作和服務工作互相促進,對圖書館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大學圖書館在自動化研究和實施方面一直走在國內高校圖書館前列,早在1979年,北大圖書館就成立了自動化研究組,1980年開始與中科院圖書館等六單位協作進行MARC的研究與試驗。1986年北大圖書館訂購的第一批小型計算機到貨並安裝調試完畢,1990年開始初步實施北京大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1998年,為了提高圖書館自動化水平,圖書館與美國SIRSI公司簽訂了引進併合作漢化其UNICORN系統的協定,不僅使系統功能得以漢化利用,還培養了工作人員對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研究能力。

自90年代起,為了活躍圖書館學術研究氛圍,圖書館每兩年舉辦“五四科學討論會”,迄今已舉辦7屆,出版了7冊論文集,共收錄本館、分館、醫學圖書館學術論文400餘篇。更有一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學校及省部級的獎勵,如:謝琴芳等,CALIS在線上合作編目手冊(上、下),2002年獲北京大學第八屆社科二等獎,獲教育部第三屆社科三等獎;姚伯岳,黃丕烈評傳,2002年獲北京市第三屆社科三等獎;肖瓏等,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2003年獲北京大學第九屆社科一等獎,2004年獲北京市第四屆社科獎二等獎、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成果專著二等獎;等等。這些研究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圖書館的工作。

2002年,圖書館成功舉辦“數字圖書館時代:現狀與發展趨勢——紀念北京大學圖書館建館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出版會議論文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年增刊)。

北京大學圖書館還承擔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課題,如:

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球科學SCI論文產出與影響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我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型研究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研究重大科技專項――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範研究

這些課題的承擔充分證明了圖書館的學術研究能力和水平,這將對圖書館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新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北京大學圖書館緊跟新技術的發展,並將新技術套用到圖書館的各項工作當中,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和建設是近年來圖書館研究的重點。於2000年成立的數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字圖書館模式、標準規範(元數據、數字加工標準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準等的研究,並開始進行小規模套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在進行研究和套用實驗的同時,還開始進行部分項目的建設,並本著"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逐步實現在校園網上提供服務,如電子資源導航系統、學位論文提交與檢索系統、多媒體點播系統,古籍拓片示範資料庫檢索系統,北大名師檔案,網路課程服務等。經過數年的努力,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和建設已經有了深厚的基礎,目前正在進行數字圖書館門戶的研究和建設,將統一檢索、統一認證、資源調度與整合等各種新技術融入到數字圖書館建設當中。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建設為北大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與讀者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圖書館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百年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館藏,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可以說,經過百年的風雨,北京大學圖書館已經確立了她在國內大學圖書館界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北京大學圖書館百年中所創造的輝煌,將激勵我們今天的北大圖書館人不辱使命,發憤向前,為譜寫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新篇章而繼續努力。

組織機構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館藏分布

一層資源分布

總諮詢台(新館一層大廳)CALIS管理中心(135)

機讀目錄檢索廳(舊館一層大廳)總借書處(1-1)

光碟及網路檢索室(E101)總還書處(1-1)

工具書閱覽室(E102)證卡管理室(1-1)

保全部及消防中心(E103)採訪部(111)

貴賓室(E106)期刊收登編目(114)

會議室(E108)總複印室(117)

善本特藏閱覽室(E117)目錄廳(118)

善本特藏陳列室(E117)總務科(121)

館長辦公室(E118)照相室(126)

音樂視聽室(南配樓)會計室(129)

學術報告廳(北配樓)黨委辦公室(131)

二層分布

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E2-1)

編目部(201)

北京大學文庫(204)

打字室(208)

日加澳歐文獻中心(218)

文學圖書借閱區(223)

三層

科技圖書借閱區(E3-1)

新書閱覽室(E3-1內)

學位論文閱覽室(E3-1內)

教學參考書閱覽室(E3-1內)

保存本閱覽室(3-2)

語音室(313)

《大學圖書館學報》編輯部(314)

四層

期刊閱覽區(E4-1)

期刊編目(404)

過刊閱覽室(含1949年前中文舊報刊和外文過期報紙閱覽室)(409)

報紙與文藝期刊閱覽室(419)

五層

台灣文獻中心(E5-1)

美國研究中心(E5-1)

六層

自動化部

CALIS管理中心(E601)

培訓中心(E607)

規章制度

入館注意事項

一、校內讀者憑本人的有效校園卡、借書證閱覽證入館;校外讀者憑介紹信及本人有效證件(學生證、工作證或

身份證)於圖書館東門聯繫入館。

二、保持圖書館內安靜,禁止在館內喧譁或朗讀。入館後請將手機調至震動擋,接、打電話請到館外或洗手間。

三、圖書館是重點防火單位,嚴禁在館內任何地方吸菸、用火。違者除令其立即將火熄滅外,還將視其情況按北京

市有關規定處以罰款。

四、保持館內清潔衛生,禁止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違者按北京市人民政府1990年8月3日的24號令予以處罰。

五、愛護館內設施設備,嚴禁隨意塗抹刻畫和破壞設備。違者將視污損及破壞程度予以罰款處理。未經許可,禁止

在館內張貼或散發廣告及其他宣傳品。

六、維護館內秩序,不用物品搶占閱覽座位,禁止隔夜占用書包櫃存放各種物品。不得隨意挪動閱覽桌椅。

七、進入圖書館應注意言談舉止文明大方,衣裝整齊,禁止穿挎籃背心、運動短褲或拖鞋入館。

八、禁止攜帶任何食品進入閱覽區。

九、自覺遵守本館的各項規章制度,支持工作人員按章辦事。

十、對違反上述規定者,任何人都有權進行制止和批評,情節嚴重者由圖書館保全部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處理。

借閱制度

一、外借圖書

1、讀者憑本人校園卡或借書證可借閱圖書5-20冊,一般圖書借閱期限為一個月,可續借二次;期刊合訂本借閱期為一周;各借書處或閱覽室如有特殊規定,遵照各處、室規定執行。

2、某種圖書如可借複本已全部借出,讀者可直接在網上辦理圖書預約請求,如有問題可到各諮詢台及借、還書處請求幫助。

3、讀者所借圖書已經到期仍需繼續使用,在無讀者預約的情況下,又未因其他原因而被停止借書權時,均可自己在網上續借,如有問題可到各諮詢台及借、還書處請求幫助。

4、圖書過期、遺失、損壞等,均按《北京大學圖書館對於讀者借閱過期、遺失和損壞書刊的規定》執行。

二、館內閱覽

1、讀者憑本人借書證或閱覽證可以在閱覽室內閱覽書刊。

2、讀者未辦借閱手續,不得擅自將書刊攜出閱覽室外,否則按竊取書刊處理。

3、閱覽室內開架書刊,每位讀者每次限取書刊不得超過3冊,閱畢應按閱覽室規定放回。

4、讀者須遵守《北京大學圖書館閱覽室管理規定》。

三、館際互借

1、本館讀者(限教師、研究生)需要向與本館有館際互借關係的圖書館借書,可到本館館際互借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

2、與本館有館際互借關係的圖書館借閱本館圖書,可派人憑館際借書證及本人有效證件到本館相關借閱處(室)辦理借書手續。

3、憑館際互借證借閱的圖書不能按期歸還或丟失,由該證所屬圖書館負責賠償。

四、非本館讀者借書

非本館讀者因承擔科研項目或其它需要利用本館藏書的讀者,按《北京大學校外讀者接待辦法》接待。

五、特殊圖書的借閱

1、本館設保存本、北大文庫、工具書閱覽室、學位論文、教學參考書、新書閱覽室、台灣文獻中心閱覽室,上述閱覽室圖書僅限室內閱覽,不得外借,可部分館內複印,必須當天歸還,如違反規定,每天罰款10元。

2、期刊合訂本的庫存品種本僅限在期刊閱覽室內閱覽。

3、本館工具書不外借,讀者可憑藉書證或閱覽證在室內閱覽。

4、古籍珍善本、地方志、1949年前的中文期刊、碑貼拓片等一般只供本校有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在館內閱覽。

貼士

開館時間

周一至周五早8:00-晚10:00

周六上午9:00-12:00

周日上午9:00-晚9:00

聯繫地址

地址:北京 海淀區 北京大學圖書館 100871

北大圖書館分館

去年,北大建立了其新的圖書館分館,北京大學圖書館附屬中學分館位於海淀黃莊的北大附中,西樓北面。採用北大的管理模式,與北大圖書館的光纜聯通。圖書館分為4層,一、二層為報告廳,三層為未名廳,四層為博雅廳。大量的圖書供老師和學生借閱學習。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10:00到17:10.三層除了有大量的圖書外,還有康幔屋,一個專門為學生設定的休閒區。其間有3個大電視,播著CCTV9和一些新聞資訊,以及一些優秀的影片。有各種各樣的沙發,讓學生在完全輕鬆的環境間學習。旁側還有3個討論室,是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小論文寫作的最佳討論之地。

現任領導

館長:朱強黨委書記:高倬賢副館長:肖瓏 陳凌 聶華黨委副書記:季紅工會主席:李曉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