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也稱義和團運動、庚子國變、庚子拳亂,1900年,20世紀的第一年,北京城迎來驚天動地的庚子事變,由於列強欺凌過甚,激起中國百姓普遍的憤恨,造成義和團的興起,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拔電桿、毀鐵路、燒教堂、殺洋人和教民,最後導致八國聯合組織攻打北京城,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庚子事變為中國人不堪外國人壓迫之民族排外運動,不惜以血肉之軀與敵人炮火相抗,愛國精神可嘉,行動卻愚昧。經此事變,清廷已成風中殘燭,中國人則在受盡屈辱之後,更迫切地追尋振興國家之道,並不屈不撓地邁向這個偉大的目標。

基本信息

事件背景

 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
義和團起於山東,初以拜神練拳為主,後因發生教案,逐漸演變為仇教團體,自詡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紅燈照、藍燈照等法術。戊戌政變後,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緒,保護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分子,仇外情緒更烈,山東巡撫毓賢揣摩慈禧懿旨,暗中鼓勵拳民,後毓賢調京,袁世凱署魯撫,壓制拳民活動,拳民遂轉往直隸發展。
直隸總督裕祿最初反對義和團,認為拳民乃恃眾戕官之亂賊,應嚴行剿捕,以免致巨患。然而慈禧不允,裕祿逢迎上意,改變態度,招拳民“大師兄”張德成、曹福田等人,待以上賓之禮,並向清廷保薦拳民可用,時義和團大批人馬在涿洲、保定一帶拆鐵路、毀鐵路,局勢嚴重。慈禧密召拳民入京,旬日之間,竟有十萬之眾入京,太后召見拳民首領,言多獎勵,從此親貴爭相信從,廟宇府第,遍設壇場,拳民出入宮禁,橫行無忌,大肆燒殺,北京陷入瘋狂混亂中。義和團起于山東,初以拜神練拳為主,後因發生教案,逐漸演變為仇教團體,自詡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紅燈照、藍燈照等法術。戊戌政變後,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緒,保護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分子,仇外情緒更烈,山東巡撫毓賢揣摩慈禧懿旨,暗中鼓勵拳民,後毓賢調京,袁世凱署魯撫,壓制拳民活動,拳民遂轉往直隸發展。直隸總督裕祿最初反對義和團,認為拳民乃恃眾戕官之亂賊,應嚴行剿捕,以免致巨患。

事件經過

庚子事變庚子事變
6月11日,日本公使館員杉山彬(Sugiyama)在永定門外為董福祥甘軍所殺,慈禧召開御前會議,籌議和戰,經過一番激辯,主戰派居於上風。20日,端郡王載漪麾下神機營官兵殺德國公使克林德於途。是日,慈禧命令清軍和拳民圍攻使館。不過情勢惡化之際,主政東南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共扶危局,與上海各國領事簽訂東南互保條約“中外互保、互不侵犯”。
至於列強方面,義和團入京時,各公使紛電本國派兵保護。6月17日,聯軍軍隊攻占大沽炮台,鏇又向天津挺進,直隸提督聶士成率軍抵抗,終致不敵,壯烈犧牲。8月4日,聯軍北攻,直隸總督裕祿兵敗自殺,清軍和拳民一戰即潰,通州失陷。20日,俄、法、英、美、日、意、奧等八國聯軍陷京師,慈禧偕光緒狼狽出奔,經大同、太原,後至西安。聯軍入京之後,大肆燒殺,尤以俄、德為甚。10月,聯軍統帥瓦德西抵京,以捕剿拳民為名,派兵四出,任意妄為,極盡暴行之能事。
北京失陷,清廷命全權大臣李鴻章與各國談判,由於各國利害不同,難獲結論,最後在懲凶和賠款兩項問題上,意見趨於一致。1901年7月25日,《辛丑條約》簽署,中國不僅賠償四百五十兆銀兩,還被迫將大沽炮台以及京師至海通道之炮台一律剷平,並且被迫同意各國派兵駐守租界地,中國主權徹底淪喪。庚子事變為中國人不堪外國人壓迫之民族排外運動,不惜以血肉之軀與敵人炮火相抗,愛國精神可嘉,行動卻愚昧。經此事變,清廷已成風中殘燭,中國人則在受盡屈辱之後,更迫切地追尋振興國家之道,並不屈不撓地邁向這個偉大的目標。

史料介紹

全副武裝的義和團全副武裝的義和團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載淳已17歲,兩宮太后不得已交出權力,實行歸政。但載淳的親政仍難擺脫慈禧太后的干預。慈禧太后為了享樂,命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復圓明園,讓太后離宮居住這一辦法擺脫太后干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此策對國計民生極為不利,修復耗資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對,但此項工程竟然開工!
同治帝親政未及兩年,就因病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修復圓明園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罷,然而唯有此事是載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參與過的決斷。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載淳染上天花,於十二月五日死於養心殿東暖閣。謚繼天開運中居正寶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寬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同治皇帝死時並無一子,慈禧只得把自己的外甥兼侄子載湉過繼過來,載湉的生母是醇郡王的側福晉、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載湉當時年僅4歲,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恐怕"失和"而"退讓"。光緒十年,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駛入福建水師基地馬尾軍港。清軍被迫迎戰。同年,法軍又進攻吳淞口。法軍再侵犯台灣淡水、雞籠(今台灣基隆),台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領守軍扼守淡水,擊退敵軍侵略。第二年初,法軍在水路進攻浙江鎮海,在陸路進攻鎮南關,清軍獲得"鎮南關大捷"。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勝求和"、"不敗而敗",派李鴻章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開始親政,頒詔天下。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簾訓政,光緒被囚禁,其間12年,為光緒親政時期。

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光緒皇帝改革,引發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麼先同意變法後鎮壓變法,前後幾個月,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西太后並不是一開始就反對變法,光緒皇帝在變法的開始的時候,曾經頒布一個詔書,這份詔書叫《明定國是詔》。光緒皇帝企圖通過這個《明定國是詔》,把變法,把改革確定為國家的根本政策。光緒皇帝頒布這份詔書的時候,是請示過慈禧太后,而且慈禧太后不僅表示同意,而且慈禧太后表現得相當激進。慈禧太后當時說"今宜專講西學",意思是說說皇帝你要變法嘛,很好啊!
光緒皇帝把起草這個變法檔案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老師翁同龢,而且把慈禧太后的思想"今宜專講西學"告訴了翁同龢,翁同龢覺得西太后走得太遠了,所以後來翁同龢在詔書里還改了一下,叫"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基,同時又需要博採西學之切時務者,實力講求"。意思就是翁同龢在西太后的意見上,他做了一點折衷,做了一點調和。他說我們首先要把中國的古代聖人的學問要作為國家的基礎,同時呢,把西方學問裡邊對我們有用的那部分東西,我們要學過來。所以說慈禧太后最初贊成變法的,而且是主張學西方的,有些變法的內容慈禧太后是支持的。

變法底線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
有一條不能夠超越的界限。這個界限就是不能夠損害西太后本人的權力,不能夠損害滿洲貴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夠涉及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而恰恰維新派的改革和西太后本人的權力、和滿洲貴族的利益發生了衝突,所以正是在這個情況底下,西太后決心鎮壓。那么把譚嗣同他們,六君子送到了菜市口,把他們殺了,把維新變法全部否定了,所以,就是西太后認為只要你的改革觸及到了西太后本人的權利,觸及滿洲貴族的利益,那她是不能容忍的。

變法失敗之後

慈禧太后非常仇恨光緒皇帝,想把他廢掉。但是呢,受到各國駐華使節的反對,在慈禧太后鎮壓維新派的中間,英國和日本出面保護了維新派的首領康有為和梁啓超等人,因此西太后非常仇恨洋人。1900年,華北地區發生了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