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

《中國農業科學》

《中國農業科學》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1960年創刊,中文版已有45年歷史,為綜合性、學術性月刊,2010年改為半月刊。主要刊登農牧業基礎科學和套用科學研究論文。讀者對象是國內外農業科學研究院(所)、農業大專院校、綜合性大學的農業科研、教學與管理人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國農業科學》(2009年11期)《中國農業科學》(2009年11期)
【刊物名稱】《中國農業科學》
【英文名稱】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刊物類別】半月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主辦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編輯出版】《中國農業科學》編輯部
【出版日期】每月1、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 11-1328/S
【國際標準刊號】ISSN 0578-1752
【國外發行代號】BM43 
【郵發代號】2-138
【聯合征定代號】LD111328
【刊物版式】大16開224頁

刊物歷史

《中國農業科學》創刊於1960年。
1.創辦初期的《中國農業科學》
1959年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分黨組決定,1960年將1950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編輯出版的《農業科學通訊》改為《中國農業科學》。改刊後的《中國農業科學》是學術性刊物,主要刊登中國農業科學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研究方法和農業科學進展等方面的文章。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農業出版社出版,月刊,每月15日出版,16開本,每期56頁。1960年~1966年8月共出版74期。國內外發行數量最多時達4萬多冊,一般3.2萬冊左右,國外發行約450冊左右。
創辦初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分黨組書記兼副院長程照軒同志親自負責每期文章的修審,並寫編後感評論等;從辦刊方針乃至編輯業務的一些問題,都作過具體指示,使改刊後的《中國農業科學》逐漸有了自己的風範。編輯部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農業科學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學工作者大膽寫作,介紹他們在生產勞動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中取得的成果和創造發明,新的學術觀點和新的研究方法等,對提高農業科技知識,交流和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科學理論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期間的編輯部成員有周昭、程鳴之(編輯室副主任、主任)、鄭易里、黃淑芳、朱先立、呂景辰、唐怡昭、劉醒群、楊占魁、溫汝璋、魯佑君、侯連德、王吉標等。
2.復刊後的《中國農業科學》
(1)1975~1977年
1975年,由中國農林科學院申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林部批准復刊。《中國農業科學》復刊後的第一任主編是方原,第二任主編是胡祥壁。復刊後的《中國農業科學》為季刊,逢2、5、8、11月20日出版,16開本,96頁。由中國農林科學院主編,委託中國農林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編輯,仍由農業出版社出版,公開發行,是當時唯一的全國性農業科學學術刊物。1975~1977年辦刊方針和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貫徹科研為無產階級政治和工農兵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交流“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的豐產經驗;報導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實行領導幹部、民眾和科研人員三結合,開展民眾性農牧業科學試驗的重大成果,為促進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加速實現農業和科技的現代化作出貢獻。讀者對象以農牧業科技工作者為主。
(2)1978~1995年
隨著全國政治經濟科技形勢的逐漸好轉,特別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中國農業科學》為了適應我國農牧業科學事業迅速發展的形勢,加強國際學術交流,1978年起增加了英文目錄,1979年增加了英文摘要。1981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每逢雙月20日出版。刊物的開本、頁碼不變,另增加圖版插頁。重新確定了刊物的性質和任務,即該刊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農牧業科學學術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反映我國農牧業科學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1983年,在原有欄目的基礎上增加了“農副產品貯藏與加工”和“新技術套用”欄目;1984年增加了“生物技術”欄目;1985年增闢了“研究通訊”專欄。1987年為慶祝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30周年,編輯出版了《中國農業科學》專輯(中文版和英文版)。1988年12月,編輯部的隸屬關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管理調整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部代管,劉更另副院長任第三任主編,並組建了第一屆編委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財務每年撥專項辦刊經費8萬元。1990年起,封面左上角增加一枚刊標,圖案由《中國農業科學》拉丁文名每個字的首字母組成(SAS)。1991年1月召開了在京編委會擴大會議,有30多位有名望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對辦好刊物提出了寶貴意見。1992年編輯部購置了兩台計算機、一台針式印表機、一台雷射印表機和複印機;1992年2月,劉更另主編撰文“新春寄語”刊在1992年第1期封二上,代表編輯部與編者、作者讀者溝通關係,感謝大家的幫助。1993年開始由編輯部自己排版。1994年8月,由楊炎生副院長任第四任主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部主任信乃詮任副主編。1995年編輯出版了《中國農業科學》增刊一期。
(3)1996~2002年
1996年9月,《中國農業科學》編輯部的隸屬關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局劃歸科技文獻信息中心,該中心的領導對編輯部的條件建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對原有的計算機進行更新換代,另購了一台雷射印表機,可實現錄入、排版、出膠片一體化。1997年,《中國農業科學》編委會換屆,由呂飛傑院長任第二屆編委會主任委員和第五任主編,副院長許越先和楊炎生、以及科技局局長信乃詮任副主任委員和副主編,科技文獻信息中心主任梅方權任副主任委員和常務副主編。1997年第1期增加了“研究簡報”專欄,並將原來的“研究通訊”專欄改為“研究簡訊”。1998年第2期增闢了“重點實驗室簡介”欄目。1999年刊物的頁碼增至112頁。
為慶祝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40周年,1997年編輯出版了《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論文集。1998、1999年又分別編輯出版了《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論文集。1999年編輯出版了《中國農業科學》增刊一期。1996年起參加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的入編工作,1998年起參加了《ChinaInfo網路信息資源系統電子期刊》及《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路系統》的上網工作。
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適應時代的要求,改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期120頁。同年英文版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月刊,創刊,大16開本,每期120頁。《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的出版,為我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向世界展示進展、新發明、新創造開闢了新的園地。2002年7月份起,《中國農業科學》引進了先進的期刊稿件處理系統,使編輯出版更加方便和快捷。
《中國農業科學》復刊後,先後曾在本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的有蔡盛林、李耿盤、曾文英、王與新、胡潔萍、張世聯(編輯部主任)、龐忠美(編輯部副主任)、李悅坤、胡紅梅、常春等人。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組建新的班子,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博士教授任主編;劉旭、屈冬玉、郭予元、耿旭、許世衛任副主編,編輯部成員有:路文如(主任、研究員)、卞海軍(副主任、副研究員)、孫雷心(副編審)、林鑒非(編輯)、王紅艷(碩士)、張以民、趙琪、孫魯娟(博士)、李世娟(博士)等人。
3.1987年以來質量檢查和獲獎情況
1987年《中國農業科學》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期刊,1992年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和農業部優秀科技期刊;1992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1996年獲全國農口學會第二屆優秀期刊獎;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9年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2年6月獲第三屆全國農口優秀期刊評比學術類期刊一等獎第一名。從1999年起,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資助期刊;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最高級別——雙高期刊。2002年1月,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研究組公布《中國農業科學》在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顯示度排名表中,位居農業科學類期刊第一名。2002年10月獲第二屆國家期刊提名獎;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1993年《中國農業科學》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首批選入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英文版)資料庫,被國家核心期刊研究會列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1990~1995年在入選的100種核心期刊中,從名列第61位上升到第25位。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承擔國家科委下達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課題組作為引文統計期刊源,據1989~1994年的統計分析結果:《中國農業科學》是1240種引文統計期刊源中影響因子較大的50種期刊之一。根據國家科技部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排行榜結果, 1997--2001年連續5年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兩項重要指標名列全國農業學術類期刊最前列和前列。

刊物特色

《中國農業科學》雜誌設有作作物遺傳育種•種質資源•分子遺傳學;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節水灌溉•農業生態環境;園藝•園林•貯藏•保鮮•加工;畜牧獸醫•資源昆蟲欄目。

刊物定位

《中國農業科學》雜誌主要刊登我國農牧業科學在套用基礎和高新技術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重要科研成果的專題報告,各學科研究的新進展和綜合評述等。
《中國農業科學》讀者對象是國內外農業科學研究院(所)、農業大專院校、綜合性大學的農業科研、教學與管理人員。

發展成就

《中國農業科學》雜誌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等兩個最重要的學術評價指標,一直居於全國農業學術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年底公布的數據,本刊2006年影響因子為1.247,達到歷史以來最好的水平,總被引頻次達到3942,在農業科技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國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
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2007年12月公布的數據,《中國農業科學》中文版2006年web下載總頻率為74.4%。 這一數字比上年的34.8%翻一番。
他引率指標多年來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響因子數據主要是以他刊引用為主獲得的,自引率僅占極小的比例。
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雜誌中文版除了被國內所有檢索系統收錄以外,還被下列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信息中心CABI、聯合國糧農組織AGRIS.
近幾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雜誌還不斷獲得各種獎勵或榮譽:
1999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屆國家期刊獎”稱號;
2001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最高陣列“雙高”(高影響力、高學術水平)稱號;
2002年列中國科學院“全國農林學術期刊顯示度”第一名;
2002年獲中國農學會第三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第一名;
2003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二等獎);
2004年獲中國農學會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評比特等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二等獎);
2006年獲中國農學會第五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金犁獎評比特等獎;
1999—2008年連續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科技期刊經費資助。

人員隊伍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任編委會主任/主編,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旭、屈冬玉,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予元、方智遠,著名美籍農業科學家耿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等分別出任編委會副主任、副主編。還有以兩院院士和資深農業科學家為主的陣容強大的顧問組織及海內外著名學者組成的編委會。
《中國農業科學》編委會
顧問(按姓氏筆劃排序)
山侖 王連錚 盧永根 盧良恕 石元春 呂飛傑 任繼周 劉更另 劉秀梵 向仲懷 旭日乾 朱英國 吳明珠 吳常信 張子儀 張啟發 李振聲 束懷瑞 汪懋華 沈榮顯 陳文新 陳宗懋 陳煥春 官春雲 范雲六 侯峰 榮廷昭 袁隆平 蓋鈞鎰 傅廷棟 程順和 董玉琛 謝聯輝 熊遠著 戴景瑞
主任委員:翟虎渠
副主任委員:方智遠、左天覺、Michael T.Clegg
主編:翟虎渠
副主編:劉旭、唐華俊、屈冬玉、郭予元、耿旭、許世衛
委員(按姓名拼音順序排序)
Avi Sadka,Israeli、Bas Bouman, IRRI、Bikram Gill,USA、Bing Yang,USA、Bouzayen M,France、C.Robert Dove,USA、Chen Xian-ming,USA、Chen ZX,USA、Clinton C.Shock,USA、Colin White,Australia、David A. Andow,USA、David Hannaway,USA、David Powlson,UK、G.S. Khush,USA、Gabor L. Lovei,Denmark、Geng Shu,USA、Gerrit Hoogenboom,USA、Greg McMaster,USA、Harry K.Kaya,USA、Herman van Keulen,Netherlands、Hiroyuki T.Kawashima,Japan、Irish VF,USA、Jerry L.Hatfield,USA、Jill Shore Auburn,USA、Kenneth G.Cassman,USA、John Bower,South Africa、Jude Grosser,USA、Kshirod Kumar JENA,Korea、Lester E.Ehler,USA、Li Yi, USA、Lin Xi,USA、Lu Jiang,USA、M. Alley, USA
M.D.Gale,UK、Matthew J. W. Cock, Switzerland Michael T.Clegg,USA、Mike Sadowsky,USA、Pichersky E,USA、R. Appels,Australia、Ralf-Udo Ehlers,Germany、Sanjaya Rajaram, ICARDA、Shaobing Peng,IRRI、Song Kwan Jeong,Korea、T.C.Tso,USA、T.W.Mew,IRRI、Tatsuhiko Shiraiwa,Japan、Thomas Crenshaw,USA、Nick Costa,Australia、Xingen Lei,USA、Virginia Walbot,USA、Wengui Yan,USA、Wolfgang Spielmeyer,Australia、Yang Haishun, USA、Yoshio Inoue,Japan、Yunbi Xu,CIMMYT、Zhanao Deng,USA、Zhang Hailin,USA
(以下按姓氏筆劃排序)
萬方浩 萬建民 于振文 于康震 才學鵬 馬峙英 馬瑞昆 孔憲剛 文杰 方智遠 王韌 王 強 王蒂 王小佳 王小虎 王才林 王漢中 王立賢 王有年 王紀華 王秀峰 王志強 王坤波 王金寶 王海波 王笑梅 王艷玲 計成 鄧秀新 馮雙慶 馮書堂 包滿珠 葉志華 田文儒 白由路 石慶華 任光俊 劉 旭 劉 波 劉大群 劉永志 劉樹生 呂傑 呂加平 孫寰 孫占祥 孫啟忠 孫其信 孫宗修 孫武學 朱士恩 朱化彬 朱立煌 朱慶森 朱有勇 畢陽 許世衛 嚴少華 貢錫峰 何中虎 何晨陽 吳孔明 吳愛忠 張沅 張天真 張世煌 張玉龍 張志芳 張改平 張和平 張國政 張學勇 張洪程陸彪 張愛民 張獻龍 張新友 張福鎖 張端品 李寧 李天來 李世清 李生秀 李立會 李慶章 李向林 李壽山 李楊瑞 李建生 李金泉 李保國 李春儉 李培武 李增智 李潮海 杜永臣 杜立新 杜德忠 楊 寧 楊漢春 楊懷文 楊建昌 辛志勇 鄒琦 陸文龍 陸承平 陳光宇 陳同斌 陳志強 陳懷滿 陳昆松 周光宏 周常勇 屈冬玉 岳德榮 龐鴻賓 林偉 林敏 林而達 林矯矯 羅軍 羅玉柱 羅奇祥 羅振鋒 羅緒剛 鄭小波 鄭有良 鄭康樂 金繼運 侯向陽 侯喜林 姚惠源 柳紀省 段愛旺 榮威恆 趙明 趙開軍 趙玉民 趙春江 駱世明 唐華俊 徐雲碧 徐明崗
殷宏 賈士榮 賈繼增 郭三堆 郭予元 郭天財 郭文善 錢前 錢克明 陶承光 高希武 高旺盛 常有宏 常汝鎮 康紹忠 康振生 曹衛星 曹宏鑫 曹家樹 梁劬 梅旭榮 章力建 黃大昉 黃興奇 黃季焜 喻大昭 喻樹迅 喻景權 彭於發 彭友良 彭抒昂 程式 程式華 童光志 董樹亭 董常生 蔣宗勇 謝從華 謝關林 謝慶閣 謝建坤 謝筆鈞 韓振海 路文如 路鐵剛 翟虎渠 蔡貴信 蔡輝益 雒秋江 樊小林 黎志康 薛飛群 戴小楓 魏欽平 魏益民

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名錄

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檔案、報導、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
《植物分類學報》
《套用生態學報》
《哲學研究》
《動物分類學報》
《近代史研究》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世界歷史》
《中國圖書館學報》
《套用數學學報》
《套用數學和力學》
《力學學報》
《光子學報》
《氣象學報》
《地質學報》
《地質論評》
《微生物學通報》
《婦女研究論叢》
《管理科學學報》
《獸類學報》
《中國農村經濟》
《營養學報》
《中國農業科學》
《植物病理學報》
《水產學報》
《半導體學報》
《文學遺產》
《文藝研究》
《現代外語》
《管理世界》
《自然科學進展》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計算數學》
《數學進展》
《數學學報》
《系統科學與數學》
《民族研究》
《數學物理學報》
《當代亞太》
《固體力學學報》
《國際問題研究》
《工程熱物理學報》
《光學學報》
《拉丁美洲研究》
《化學物理學報》
《物理學報》
《計算物理》
《低溫物理學報》
《催化學報》
《分析化學》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物理化學學報》
《有機化學》
《天文學報》
《測繪學報》
《地球物理學報》
《空間科學學報》
《美國研究》
《大氣科學》
《歐洲研究》
《岩石學報》
《政治學研究》
《地理學報》
《生態學報》
《生物多樣性》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菌物學報》
《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生物工程學報》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植物生態學報》
《植物學報》
《會計研究》
《統計研究》
《世界經濟》
《生理學報》
《心理學報》
《中國音樂學》
《土壤學報》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農業機械學報》
《植物保護學報》
《中國人口科學》
《園藝學報》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研究》
《畜牧獸醫學報》
《自然辯證法通訊》
《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學報》
《煤炭學報》
《矽酸鹽學報》
《中國稀土學報》
《金屬學報》
《稀有金屬》
《外國文學評論》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控制理論與套用》
《控制與決策》
《軟體學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過程工程學報》
《無機材料學報》
《汽車工程》
《中國環境科學》
《複合材料學報》
《古生物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
《套用化學》
《病毒學報》
《焊接學報》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中國翻譯》
《世界宗教研究》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機械工程學報》
《中國機械工程》
《潤滑與密封》
《儀器儀表學報》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實驗生物學報》
《電子學報》
《農業經濟問題》
《通信學報》
《遺傳學報》
《套用力學學報》
《數據採集與處理》
《計算機學報》
《中國雷射》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音樂研究》
《系統工程學報》
《建築結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
《土木工程學報》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地質科學》
《中國鐵道科學》
《中國公路學報》
《環境科學》
《無機化學》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化學》
《自然災害學報》
《高分子學報》
《社會學研究》
《鋼鐵》
《數學年刊》
《中國物理快報》
《中國物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
《材料科學與技術》
《中國昆蟲科學》
《磨擦學學報》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
《林業研究》

農業科學期刊大全(六)

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

《養殖與飼料》
《漁業科學進展》
《漁業現代化》
《漁業致富指南》
《園林花木經紀》
《雲南農業》
《雲南畜牧獸醫》
《雜草科學》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浙江林業科技》
《浙江農村機電》
《浙江農業科學》
《浙江畜牧獸醫》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植物檢疫》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中國蠶業》
《中國草地學報》
《中國稻米》
《中國動物保健》
《中國果菜》
《中國花卉盆景》
《中國花卉園藝》
《中國家禽》
《中國糧食經濟》

《中國林副特產》
《中國林業經濟》
《中國林業科技(英文版)》
《中國麻業科學》
《中國奶牛》
《中國農村科技》
《中國農村科技導報》
《中國農機化》
《中國農技推廣》
《中國農墾》
《中國農史》
《中國農業科學》
《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分冊》
《中國農業文摘-園藝分冊》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中國農資》
《中國禽業導刊》
《中國熱帶農業》
《浙江林學院學報》
《中國果樹》
《中國果業信息》
《園藝學報》
《養豬》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浙江農業學報》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中國林學(英文版)》
《中國農業機械年鑑》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中國城市林業》
《野生動物》
《中國農業年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