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林

1938年初,在中共浦東工委的領導下,王才林與連柏生、林達等籌建南匯保衛團第四中隊,王任中隊副。 王才林,男,195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浙江省浦江縣檀溪鎮潘家村立橋畈人,1981年因意外事故造成右上肢殘。 王才林,男,漢族,1959年4月生,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

王才林 上海人

王才林(1910-1942),南匯縣(現上海市南匯區)鹽倉鄉立新村人。父母都是農民。才林自幼聰明。深感父母供他讀書不易,所以學習十分刻苦,新陸師範畢業時,他的成績是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畢業後,先後在上海江灣虬江國小、塘橋塘畔國小任教。1937年日軍占領上海後,王才林棄職返鄉,參加“青年抗敵後援會”。後又到上海難民收容所從事抗日的組織、宣傳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初,在中共浦東工委的領導下,王才林與連柏生、林達等籌建南匯保衛團第四中隊,王任中隊副。第二年秋,擴編為南匯縣抗日自衛總團第二大隊,王才林任大隊副。1940年夏,“抗衛二大”改為“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五支隊”,王任支隊副。王才林革命意志堅定,一次,駐祝橋鎮的和平軍將他的父親扣為人質,並揚言要殺死其父親,以此相威脅,要他屈服,但王才林當即回答:“盡忠不盡孝,忠於革命不動搖。”後經營救,和平軍釋放了他父親。王才林善於團結同志,善於搞統戰工作。1940年4月,中共浦東工委派王才林等10餘人,通過王才林和偽十三師第六團特務連長周振庭的關係打入該部,從事策反工作。11月,400餘人持槍脫離偽六團,投奔“五支隊”,被收編為“五支隊第四大隊”。1940年10月中旬,“五支四大”在鹽倉西朱施房圈遭到從祝橋出來的日偽軍襲擊,王才林等泗水突圍,王才林終因水嗆進肺里,病勢嚴重,離隊休養,於1942年逝世,是年32歲。

王才林 浦江人

王才林,男,195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浙江省浦江縣檀溪鎮潘家村立橋畈人,1981年因意外事故造成右上肢殘
王才林從自身實際和家庭條件出發,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種植業。2004年,種植茶葉12畝、桑樹3畝、農田1畝、翠冠梨7畝、南瓜200株,全年總收入10000多元。2005年,決定再發展“浙農113”優質茶葉3畝、吊瓜4畝,種植面積達到30畝以上。
由於王才林忠厚老實、辦事公道,村民們有事都找他商量,2000年在廣大村民的要求下,他主動擔任立橋畈自然村“村長”,積極協會村兩委、居村幹部的做好立橋畈自然村的工作,多次得到鎮領導的肯定和讚揚。2002年,在村里沒有集體資金的情況下,由王才林帶頭籌集了2萬多元,完成了立橋畈自然村40戶村民有線電視的安裝,安裝率達100%。每年為村里修路等義務勞動達10工以上。
2004年,有臨近村民來找他商量,想發展種植茶葉,他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繫把20000株“浙農117優質”茶苗送到他們手中,並把多年來的種植經驗毫無不保留的傳授給他們。
2004年3月清明節,立橋畈村發生了一起森林火災。火災發生後,王才林第一個上山撲火,帶領其他民眾配合鎮幹部奮戰到晚上12點多。火災撲滅後,為防止零星火點從新燃起,王才林等堅守在山上直到凌晨4點鐘。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家說活到老學到老,我是要活到老乾到老。”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王才林 無錫人

王才林,男,漢族,1959年4月生,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1982年江蘇農學院蘇州地區專科班農學專業畢業。現任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2年1月畢業於原江蘇農學院蘇州地區專科班農學專業。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特別研究員,赴日本宮崎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組成員、江蘇省水稻攻關協作組首席專家、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水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水稻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蘇省遺傳學會理事會副秘書長、江蘇省種子協會理事,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揚州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導師。王才林同志長期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先後參加雜交粳稻國家攻關、省攻關和國家863等項目,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948”、“973”、跨越計畫、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計畫、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省高技術研究、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套用基礎研究、國際合作、回國人員基金等項目,多次赴日本進行合作研究。現主持國家“863”、“948”、科技支撐計畫、行業科技專項、超級稻育種與示範、跨越計畫、轉基因專項等重大項目研究。主持育成抗條紋葉枯病優質高產粳稻新品種“南粳44”、優良食味水稻新品種“南粳46”、“南粳5055”、雜交粳稻“95優161” 和BT型粳稻不育系“95122A”通過審定。育成抗除草劑等轉基因水稻新品系多個。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明二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1項、中國發明專利優秀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新品種權14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新品種權11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主編著作3部。2008年獲得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農科院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