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灣城及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

位於甘肅省高台縣新壩鄉許三灣村,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許三灣城址平面為方形,南北長84米,東西寬66米。南面開門,有瓮城。城垣夯築,底寬6米,頂寬3米,殘高8米,四角有邊長6米的角墩。城內有建築基址。城周圍有三處墓群,城南1.5公里處有古墓3000餘座,礫石封土或為方形,底邊6-30米,高4-5米;或為圓形,底邊2-6米,高2-3米。

基本信息

簡介

許三灣城及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
許三灣城址平面為方形,城東西長66米、南北84米,南面開門,有瓮城。城內有建築基址。城周圍有墓群三處,有帶礫石封土的墓葬3000餘座,密集處封土相互連線。在城西3公里的五道梁,分布墓葬1000多座。城北1.5公里有圓形封土墓200多座。城內外地表散見有灰、紅色陶片,城內曾出土過大量的“五銖”、“貨泉”、“開元通寶”等古錢幣和銅箭頭、銅帶鉤等。 許三灣城及墓群是漢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重要的歷史遺址,對研究當地的歷史、經濟、以及十六國時期割據政權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使用信息

許三灣城及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
美食西北大菜:用豬或羊的肝、心、肺、血剁碎,加精製豆粉與水調和,佐以蔥、蒜、薑末等各種調料和成團,搓成拇指粗細、五寸長短的條,用上好清油炸熟,再將五花豬肉煮至八成熟後切成薄片,加蔥、姜、大料、花椒擺放整齊置於碗中。將“卷桿子”切成寸段裝碗,加肉湯蒸熟後扣於盤中,另加煎成絮狀的雞蛋,配切大葉綠蔬、燈籠辣椒等菱形脆片添置盤中,澆汁使其亮澤。香飯葷素搭配熱氣騰騰,令人慾嘗。小貼士
張掖古稱甘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也是河西四郡之一,馬可•波羅東遊中國時曾在此停留長達一年時間。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張掖有豐富的歷史遺蹟,如月氏黑水國遺址、長城烽燧、隋代木塔、唐代五松園遺址、西夏大佛寺、明代鐘樓、臨松山馬蹄石窟等。除了這些沉甸甸的歷史遺存之外,張掖還有許多風景宜人的所在,如當年的皇家馬場——山丹軍馬場融觀景、娛樂與草原生活於一體,景色秀麗,野趣天成。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獨有的民族風情,更為這個物產豐饒的“金張掖”增色不少。
許三灣城及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
購物天水地毯天水市地毯廠生產的“飛天牌”地毯,圖案新穎,織工精細,毯面色澤鮮艷,如同綢緞,剪花精雕細琢,花紋富有立體感,號稱“軟浮雕”。10多年來,該廠產品質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肅省地毯生產重點廠家之一,1985年獲全省地毯生產優質獎。產品遠銷歐美、日本、中東及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甘谷辣椒天水市廣泛種植線辣椒,其中以甘谷辣椒產量最多,質量最好。甘谷線辣椒形似牛角,色澤紅亮,辣味濃烈,肉質肥厚,油分多,味辣且香,容易乾燥,又耐久存,久負盛名

文化

許三灣城及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
皮影是我國獨特的民間藝術品,早在西漢至北宋時已有流傳。據傳,皮影戲最早產生於漢代。漢武帝死了寵妃李夫人,想她想出了病。宮中有個叫少翁的人,用素紙剪成李氏人形,於燈前投影帳幕,武帝似見到李氏一樣,病漸見好。這便是皮影戲的雛形。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彩繪、鏤雕,又改紙制為皮製,再配上音樂,唱腔,慢慢地成了後來的皮影戲。由於受材質限制,保存甚難,所以傳至今世的古影不多。張掖的上寨小滿一帶製作的皮影是用牛皮或驢皮作原料,刻成各種生動傳神戲劇人物,博得人們的喜愛。張掖當時的皮影具有造型簡潔、紋樣誇張的特點。它除作戲劇表演外,還是一種有趣味的裝飾品和藝術欣賞品。逢年過節,喜慶日子,都要請皮影戲班子唱戲。三、四十年代中,張掖皮影戲有七十多個正本戲,一百多個折子戲,不少是個人創作獨家所有,內容上也逐步有所改進。高蹺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表演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道具,雙腳踩著木高蹺(高者一米多,低者三四十厘米)按照一定的規矩,一定的套路,或行或走,或演或唱,給人一種動的藝術享受。高蹺歷史悠久,遠在兩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列禦寇寫的《列子·說符》中就有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它的表演藝術後來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藝術結構也臻完善,成了廟會佳節中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高蹺不拘形式,花樣繁多,多在秧歌、旱船、竹馬兒表演後出現,還配有一些丑角,扮相醜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樂,插科打揮表現角色性格,製造節日歡樂氣氛。
許三灣城及墓群許三灣城及墓群
高蹺從清朝同治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就出現在張掖農村各村、寨、堡的秧歌表演中,高蹺中的丑角,雖是秧歌集體舞隊的附屬部分,但卻表現著有趣的民間傳說,折射了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和民眾的思想情趣。譬如常見的丑角蠻婆蠻漢和張公背張婆、大頭和尚稀妮翠,就表現了人民民眾對造福大眾,驅疫逐邪者的讚美及對通情達理,與人為善者的謳歌。這些丑角的表演大多不受秧歌節奏制約,自由穿插於秧歌佇列的前後即興作戲,調情逗趣,引入發笑,使秧歌表演氣氛更加熱烈。

相臨景點

·山丹軍馬場

相關詞條

甘肅旅遊景點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華夏始祖伏羲氏曾在這裡推八卦、授漁獵。甘肅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著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於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甘肅張掖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