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廟[陝西商洛市丹鳳縣二郎廟]

二郎廟[陝西商洛市丹鳳縣二郎廟]

二郎廟位於丹鳳縣城以西15公里,棣花鎮賈塬村,這裡也是文化名人賈平凹的故鄉。棣花曾有“曇花勝地”之稱,是“商州十觀”之一,唐為棣花驛。元稹、白居易等詩人多次吟詩賦詞於此地。由於歷經戰亂兵禍,勝地古蹟損壞幾盡,而今值得一看的唯二郎廟和關帝廟。

基本信息

簡介

丹鳳縣

二郎廟二郎廟

二郎廟位於城西15公里的棣花鎮賈塬村東街,建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是陝西省現存的唯—金代建築。 據載,秦檜曾“割商界給金”,為立標誌界築此二郎廟。建築溶金漢藝術於一爐,為金漢藝術之合璧。

廟周圍有台階,廟堂3間,當中一間長4米,兩邊有1米多的開間,入深7米。廟的挑檐、 斗拱等形式為研究金代建築提供了實物依據。二郎廟外牆壁上留有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書寫的革命標語 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實物資料。

二郎廟修建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歷史。相傳金國侵略南宋到龍駒寨後,遇到這裡的南宋將士奮力抵抗,久戰不分勝負,當朝宰相秦檜力主求和,便割商給金,金國為了立標誌界,按照喇嘛寺的造型,融合漢人建築藝術,建成棣花街二郎廟。

不同角度拍攝的二郎廟景觀不同角度拍攝的二郎廟景觀

二郎廟面闊三間,磚木結構,長10米,寬8米,高7米,廟頂為歇山轉角式,頂部有五脊四坡,用五彩琉璃瓦復面。正脊呈現的叫“魚龍變化”,中間是二龍戲珠和曇花,下面是八仙法器,沿這面坡垂直而下的兩個拱叫垂脊,下沿是兩個龍頭,四面向上略翹的叫仰脊,那些較小的塑像是秦瓊、敬德和飛禽走獸。廊檐斗拱呈矛頭型,代表了金人好戰的本性。

二郎廟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他是秦朝李凍的次子,因治水有功而傳頌後 世,到明、清時,受《封神演義》、《西遊記》、《劈山救母》等文藝作品影響,改李二郎為楊二郎楊戩。

東邊的廟是關帝廟,建於清乾隆18年(公元1837年),是仿二郎廟造型而建,造型相同,兼有唐代建築風格。與二郎廟不同的是正脊所雕的是二龍戲珠,用翠綠色琉璃瓦復頂,拱斗呈象鼻子型或馬蹄型,工藝比較精細,體現了唐代的建築風格。

二郎廟歷經幾百年兵荒戰禍,年久失修,幾盡倒塌。1985年進行了搶救性修復。

二郎廟,為金、漢建築工藝之合壁,由於金代歷史短暫,遺存下來的文物古蹟很少, 全國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築風格的廟宇,其它兩座在山西省,所以就更加珍貴。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載入《全國名勝詞典》。

二郎廟既屬文物古蹟又是革命聖跡,由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紅二十五軍的先遣部隊曾在此駐紮,分別在兩廟山牆上書寫斗大黑字標語:“為創建陝西蘇維埃而戰”,“建立陝西蘇維埃政府”。紅軍走後,國民黨當局多次勒令剷除,當地人民用白土刷遮,終將標語保護下來,後來在“文化大革命”被毀。

廟東有與二郎廟完全相同的關帝廟,是商洛地區最古的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