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張掖西北12.5公里處。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候鳥及其自然生態系統。區內多人工林及沙生植物。野生動物主要是鳥類,已知有28科47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天鵝、小天鵝、鳶、紅隼等。

基本信息

介紹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高台縣境內,東經99度23分-100度06分,北緯39度15分-39度49分,面積48.53平方公里。黑河流域中游,地勢平緩,水源充足,並建有多座水庫,成為鳥類理想的繁殖越夏、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候鳥及其自然生態系統。區內多人工林及沙生植物。野生動物主要是鳥類,已知有28科47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天鵝小天鵝紅隼等。 
位於甘肅張掖西北12.5公里處。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多數墓葬已被沙埋沒,凡未被沙漠埋沒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盜.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1956年國家地質勘查隊進行勘查後,認定遺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傳西漢以前匈奴移居這裡,劃疆為小月氏國國都。因當地人稱匈奴為“黑匈”,故稱為“黑水國”。按《天下郡國利病書》《杜氏通典》說,其地系漢時張掖古城。《甘州府志》稱:其地在唐為鞏筆繹,元為西城驛,明則稱小沙河驛,當地人呼之為“老甘州”或“黑水國”。《擾新記程》載:“隋朝韓世龍守黑水國駐此,有古壘四,去後一夕為風沙所掩”。
漢墓群南北兩側,有古城堡故址兩座,兩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為方形。南城堡東西長248米,南北寬222米,東面正中開門,並加築瓮城。門寬7米,牆厚4.6米,夯土厚層0.15米。城堡內建築物已蕩然無存,地表面有大量磚塊瓷片,還發現石磨等物。北城堡與南城堡相距約1公里。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20米,門開在南面,寬約4米。城垣西南角築有土台,正方形,每邊長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沒黑水國遺址遭到了風沙的侵襲,同時也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解放前,駐軍師長韓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奪,珍貴文物所剩無幾,就是人為破壞的最突出的一例。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黑河流域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中斷,流域南以祁連山為界,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東西分另與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海,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相接壤,流域範圍介於東經98——102度,北緯37度50分——42度40分之間,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自治區三省(自治區),國土總面積14、29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省6、18萬平方公里,青海省1、04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自治區約7、07萬平方公里。黑河流域有35條小支流。隨著用水的不斷增加,部分支流逐步與幹流失去地表水力聯繫,形成東、中、西3個獨立的子水系。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討賴河、洪水河等,歸宿於金塔盆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中部子水系包括馬營河、豐樂河等,歸宿於高台鹽池一明花盆地,面積0、6萬平方公里,東部子水系即黑河幹流水系,包括黑河幹流、梨園河及20多條沿山小支流,面積11、6萬平方公里。

特點習俗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皮影是我國獨特的民間藝術品,早在西漢至北宋時已有流傳。據傳,皮影戲最早產生於漢代。漢武帝死了寵妃李夫人,想她想出了病。宮中有個叫少翁的人,用素紙剪成李氏人形,於燈前投影帳幕,武帝似見到李氏一樣,病漸見好。這便是皮影戲的雛形。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彩繪鏤雕,又改紙制為皮製,再配上音樂,唱腔,慢慢地成了後來的皮影戲。由於受材質限制,保存甚難,所以傳至今世的古影不多。張掖的上寨小滿一帶製作的皮影是用牛皮或驢皮作原料,刻成各種生動傳神戲劇人物,博得人們的喜愛。張掖當時的皮影具有造型簡潔、紋樣誇張的特點。它除作戲劇表演外,還是一種有趣味的裝飾品和藝術欣賞品。逢年過節,喜慶日子,都要請皮影戲班子唱戲。三、四十年代中,張掖皮影戲有七十多個正本戲,一百多個折子戲,不少是個人創作獨家所有,內容上也逐步有所改進。高蹺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表演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道具,雙腳踩著木高蹺(高者一米多,低者三四十厘米)按照一定的規矩,一定的套路,或行或走,或演或唱,給人一種動的藝術享受。高蹺歷史悠久,遠在兩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列禦寇寫的《列子·說符》中就有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它的表演藝術後來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藝術結構也臻完善,成了廟會佳節中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高蹺不拘形式,花樣繁多,多在秧歌旱船竹馬兒表演後出現,還配有一些丑角,扮相醜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樂,插科打揮表現角色性格,製造節日歡樂氣氛。高蹺從清朝同治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就出現在張掖農村各村、寨、堡的秧歌表演中,高蹺中的丑角,雖是秧歌集體舞隊的附屬部分,但卻表現著有趣的民間傳說,折射了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和民眾的思想情趣。譬如常見的丑角蠻婆蠻漢張公背張婆大頭和尚稀妮翠,就表現了人民民眾對造福大眾,驅疫逐邪者的讚美及對通情達理,與人為善者的謳歌。這些丑角的表演大多不受秧歌節奏制約,自由穿插於秧歌佇列的前後即興作戲,調情逗趣,引入發笑,使秧歌表演氣氛更加熱烈。

水文特徵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流域地表水系水文時空分布規律,主要取決於祁連山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時空分布以及祁連山區水文氣象垂直分帶性、下墊麵條件等。一般來說,山區地表徑流年內分配與降水過程和高溫季節基本一致,徑流量與降水量集中於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為主,夏秋季以降水補給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點。年內變化呈明顯的周期規律,受氣溫、森林植被的影響,冬春枯水季節(10-3月),黑河徑流量占年徑流總量的19.73%。降水以固態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10%。這時地表水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來自基岩裂隙水,一部分為當年或前一年夏秋涵蓄於森林植被中降水和森林分布線以上疏鬆坡積物下移到森林中涵蓄的水(據傅輝恩等)。春末夏初,隨氣溫升高,地表徑流量上升,占全年總流量的24.55%,雨季(7-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徑流達55.71%。黑河幹流出山後進入走廊平原,人為因素的作用加劇,至正義峽斷面,徑流年內分配明顯發生變化,3-5月間,中游地區進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現河床斷流現象,因而正義峽以下,地表徑流量處於年內最低值;6月河水開始增加,7-9月出現夏汛,9月份灌溉回歸水和地下水大量溢出,形成年內河水高峰,10月份隨冬灌和降水量減少,河流量再度減少,至11月達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為非農業用水季節,中游用水量減少,地下水(泉)補給穩定,河流量平穩。黑河下游水量年內分配已完全受制於人類塵埃,年內徑流量變化過程是:5-6月河水斷流,7月以後出現徑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後氣溫下降,河水封凍,中游來水減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開始融冰,3-4月形成春汛。

地形特點

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
從黑河流域的整體地形特點來看,主要以山地平原結構為主。東西長而南北窄,形成走廊式結構,故因此而得名。主要介於祁連山龍首山合黎山、張掖的東大山馬鬃山黑山之間,形成盆地結構。即主要是第三紀及第四紀大型的強烈地震引起的地殼運動,與祁連山地隆起及走廊內部斷陷形成,才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典型祁連山地河西走廊地形特點。
黑河所流經的廣大區域,只有在走廊內部用於灌溉,走廊南部即黑河源頭只是作為調蓄河流,北部深處戈壁沙漠,也不能用於灌溉,只能作為地表水的調節器。其南部與青海省最近,並行於走廊南山、托勒山、疏勒山及大通山,作為祁連山南部厚重的幾大禁止山脈。
流域東部是山丹、民樂兩縣,與古休屠地即武威的民勤接壤。流域西端是嘉峪關市,深入於酒泉盆地以東部分。而北部是屬祁連山北支系的合黎山,過合黎進入巴丹吉林沙漠3黑河便是穿行其中而入蒙古高原,並消失於茫茫大漠之中。

相關資料

 住宿指南
張掖本來就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今年隨著我國開發大西北的政策的實施,到張掖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張掖市內有很多專為遊客準備的不同檔次的賓館,服務對象從外國友人、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到廣大國內遊客,服務熱情周到,價格也十分合理,保證遊客可以游得開心,住得放心。
交通指南從張掖市火車站坐巴士到達高台縣美食

香飯、臘羊肉、搓魚面、粉皮麵筋、灰鹼面、羊羔肉墊卷子、糊餺

旅遊技巧

1.絲綢之路旅遊線路長,景點較分散,乘車時間長,請備暈車藥。

2.氣候乾燥,海拔較高,紫外線強,請多喝水,多吃水果,水果甘甜味美,務請注意不要多吃,以免鬧肚子;請自備防曬霜、潤唇膏、太陽鏡、太陽帽等防曬用品。

3.早晚溫差大,請注意增減衣物,以免感冒。

5.因絲路線旅遊景區狀況各異,活動豐富(如騎駱駝、騎馬、登沙山、乘遊船等)請備旅遊鞋。

6.在少數民族地區參觀,請尊重當地的生活、宗教習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7.購買工藝品時,請一定要事先了解價位,在新疆地區特別是在巴扎購物時,如無意購買,請不要隨意講價,以免發生不快。

8.風光好、美景多,請備足膠,在鳴沙山滑沙時,最好不要隨身攜帶照相機,以免損壞或丟失。

9.請保管好自已的隨身物品,貴重物品最好存入酒店保險柜。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甘肅張掖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