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於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豐鎮,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於北涼時期(401年—433年)。開鑿於文殊山前和後山崖壁上。現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窟1座,窟前寺院遺址28處。

基本信息

簡介

文殊寺千佛洞石窟壁畫文殊寺千佛洞石窟壁畫
文殊山石窟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於涼州模式石窟的範圍內,是研究十六國時期佛教藝術的珍貴資料,對研究河西地區與西域的佛教建築、藝術關係有重要價值。其壁畫具有河西地區早期洞窟壁畫的布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現存的西夏時期的壁畫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  

歷史

前山前山
文殊寺石窟群始建於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聲名遠揚。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據傳說和《安多政教史》載,文殊菩薩曾顯靈於此,故名為“文殊寺”,很多中外佛教著作中都有記載。隨著中外遊客的逐年增加和旅遊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這個千年古剎又呈現出勃勃生機。文殊寺石窟群全境分為前山和後山兩個區域,是藏、漢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活動處所,由文殊寺、百子樓、普化寺、千佛洞,萬佛塔、五百羅漢堂、觀音洞,等七部分組成,有魏、晉、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時期的洞窟三十餘個,保存有珍貴佛像500餘身,壁畫1200多平方米。分布綿延在數十里蜿蜒的文殊山間,極為恢宏壯觀。關於文殊山石窟,《肅州縣誌》記云:“城西南三十里的山峽之內,鑿山為洞,蓋房為寺,內塑佛像,舊稱三百禪室,號曰小西天”。千百年來,文殊山石窟以其精巧宏偉的寺院、殿宇、樓閣廟堂及其造像與壁畫聞名於世。前、後兩山窟龕數目近百,是河西走廊眾多的石窟寺中,其規模之大,僅次於敦煌莫高窟的一大石窟群,惜多在“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現存者以前山的千佛洞、萬佛洞和後山的古佛洞等,還留有不同時代的一些造像與壁畫。

位置

文殊山石窟群位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點

文殊山石窟文殊山石窟
洞窟依山勢開鑿於文殊山前山和後山的崖壁上,分布於南北1.5公里、東西2.5公里的範圍內。現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窟1座,窟前寺院遺址28處。中心柱上下分三層,下層為方形台基,上面兩層每面鑿圓拱龕,龕內塑一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造像軀體健壯古樸。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有千佛、說法圖、七佛、伎樂天、供養人等。窟頂繪伎樂飛天,窟壁上層大面積繪千佛,中部繪一佛二菩薩說法圖,下部繪供養人像。壁畫採用西域暈染畫法,強調色彩的明暗對比和人物形象的立體效果。萬佛洞有西夏時繪製的大型《彌勒經變》畫及“鎮窟四天王”像。 文殊寺後山昔日寺廟庵觀齊全,木閣石窟同建,佛教道教共存,規模宏大。山底到頂,建築林立,石窟密布,現存有古佛洞、紅鈞洞、文殊洞等多處風格獨特的石窟群,特別是古佛塔,除阿富汗等一些阿拉伯國家外,在中國實屬罕見。

洞窟

文殊山石窟雕塑文殊山石窟雕塑
現存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萬佛洞、後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為穹隆頂、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

千佛洞

千佛洞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前山,平面近方形,頂略作穹窿式,高3.60米,寬3.94米,深3.80米,中心柱式建築,僅於中心柱四周開龕,窟頂及四圍壁畫色彩鮮艷,風格古樸,保存完好的西壁、南壁均繪有千佛之像。中心柱上下分三層,下層為方形台基,上面兩層每面鑿圓拱龕,龕內塑一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造像軀體健壯古樸。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有千佛、說法圖、七佛、伎樂天、供養人等。窟頂繪伎樂飛天,窟壁上層大面積繪千佛,中部繪一佛二菩薩說法圖,下部繪供養人像。壁畫採用西域暈染畫法,強調色彩的明暗對比和人物形象的立體效果。

萬佛洞

萬佛洞窟形與千佛洞基本相同。兩窟一溝之隔相距約百米左右。高3.70米,寬3.55米,深3.80米,有中心柱,四周開龕造像,壁畫內容豐富,窟內現存的壁畫大部為西夏時期重繪。其中左壁的《彌勒淨土變》及佛本生故事中的“屍毗王割肉貿鴿”、“須達拏太子施捨”及“賢愚變”中的故事和窟內四角的天王像等,都是繪畫功力很突出的引人注目之作。

國家保護

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評審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近年來,睡佛殿、五百羅漢堂等部分古建築得到了修復,已成為新的景觀。

受到侵蝕

甘肅洪水地震致千餘年佛教石窟受侵蝕嚴重甘肅洪水地震致千餘年佛教石窟受侵蝕嚴重
由於年久失修,加之近年來不斷遭受地震、洪水沖刷、雨水侵蝕等自然災害,作為中國早期佛教遺存的甘肅文殊山石窟文物賦存環境不斷惡化,出現石窟岩體開裂、鬆動等險情,嚴重威脅著石窟安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所專家對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萬佛洞、千佛洞和後山古佛洞、千佛洞壁畫進行詳細病害調查和現場修復前期實驗。

甘肅張掖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