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沙生植物園

民勤沙生植物園

民勤沙生植物園位於甘肅省民勤縣,是中國西北地區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活動場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種、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的特性觀察、測定及探索經濟利用途徑等的實驗研究。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面積:67公頃

種類:298特殊種群:檉柳、沙拐棗、錦雞兒、岩黃芪、白刺、蒿等屬

主要展區:蒐集區(包括喬、灌、草三個分區)選育區經濟植物區固沙造林實驗區天然灌叢封育區採種區苗圃綜合制沙展覽室

詳細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建立在內蒙古境內的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東南緣,占地面積為400公頃,是中國第一座沙漠植物園。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以沙生、早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科,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理學、生態學的觀察,測定及探索其經濟利用途徑等試驗研究,為發展荒漠地區的林牧農副業提供優良種苗、技術措施和科學依據,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黃龍伏地,層林盡染。就在這美麗的沙生植物園中,鳥兒歡唱,狐狸、金雕出沒,蜜蜂、蝴蝶盤桓於花間草叢,連南方的“候鳥”也在這裡安家落戶了,昔日小西河那花香鳥語、氣候宜人的“良辰美景”仿佛又回到了人間。爬上橫穿園內的明代長城烽火台,遠望這栽滿各種沙生植物的林園,整個林園像瀚海中的綠色群島,顯示著她無窮的魅力。

沙生植物園自1981年對外開放以來,先後接待了日本、美國、法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貴賓及國內客人5萬餘人。如今這瀚海綠島已拂去河西老母的醜陋,變成一位漂亮的少女,頭裹綠裙,胴體洋溢出青春的氣息,風韻綽約,令人心醉。一些外國專家在這裡考察時,都情不自禁地讚嘆道:“奇蹟,沙漠深處有這樣美麗的公園,真是奇蹟!”

沙生植物園,這是民勤人向沙漠進軍的里程碑,它的開創,使民勤人從死亡的困谷中走出。它不僅成了中國西北地區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內外技術交流的場所,而且以其獨特的景觀、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成為大漠的一方名勝。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自然保護區內,高大的沙包接連不斷,沙包上長著紅柳、白茨和梭梭。有狐狸、金雕出沒,蜜蜂、蝴蝶盤桓,據介紹,甚至連南方的“候鳥”也在這裡安家落戶。

民勤沙生植物園,是民勤人向沙漠進軍的里程碑,它的開創,使民勤人從死亡的困谷中走出。它不僅成了我國西北地區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內外技術交流的場所,而且以其獨特的景觀、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成為大漠的一方名勝。

住宿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民勤賓館:是民勤縣建築面積最大,服務設施最佳的接待單位。

住房寬敞豪華,備有彩電和長途直撥電話,菜點中西兼備,精美可口,服務熱情周到,耐心細緻,並為外來客商提供醫療、理髮、商業等特殊服務。

美食

民勤人的麵食做得非常精細,也特別受親友的歡迎,主要種類有發麵饃饃、民勤拉麵、醒揪面,挽面、月餅、鍋盔、油果子。

補充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在民勤縣薛百鄉境內,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髮現了沙井文化,它因發現於沙井村柳湖墩而得名。沙井文化是我國青銅器時代末期的一種文化,沙井遣址以柳湖墩為主體,向四周擴展半徑兩華里為該遣址保護範圍。遺址大部分已被沙丘所復蓋,只有在沙嶺相間的平地上,暴露很多夾砂紅陶片。文化內涵有石斧、帶孔石刀、手制夾砂粗紅陶,器形有單耳或雙耳罐、筒形杯和融等,此外還發現金耳環,綠松石和貝殼等裝飾品。

沙井文化居民就是古月氏族。沙井文化在民勤的分布還有西渠鎮大壩村東的火石灘遣址和建立村西端字號柴灣遺址、昌寧鄉阜康村北的四方墩遺址、紅沙梁鄉小東村西的三角城遺址、泉山鎮團結村西北的小井子灘遺址、大灘鄉北新村西的古城遺址。沙井文化遺址體現了甘肅古文化遣存的豐富,同時也反映了甘肅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的歷史淵源。

1963年2月11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將沙井柳湖墩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植物介紹

沙生植物園是中國惟一的具有北方乾旱沙漠地區特色且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沙生植物園,位於河西走廊武威市民勤縣城西南20公里的沙漠腹地,海拔1300多米,占地67公頃,是1974年國家計畫委員會下達的全國科研重點項目,也是我國西北地區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活動場所。植物園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種馴化為中心,主要從事發掘沙區野生植物資源、選育良種、繁殖推廣等工作;同時,開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學、生理學、生態學的特性觀察、測定及探索經濟利用途徑等的實驗研究。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先後有聯合國及美國、英國、波蘭、義大利、瑞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名專家、學者、官員前來考察。整個植物園被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箭桿楊和毛條栽植的綠籬劃分成蒐集區(包括喬、灌、草三個分區)、選育區、經濟植物區、固沙造林實驗區、天然灌叢封育區、採種區、苗圃、綜合治沙展覽室、氣象站等12個各具特色的區域。引種栽培的沙生、旱生植物及鄉土植物總計470餘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3種),收藏植物標本700餘種計5000多號,動物及病蟲標本500餘種計2000多號。沙生植物園是目前國內最具規模的荒漠植物種質資源立體基因庫,是我國科學家和勞動人民向沙漠和乾旱做鬥爭的智囊和兵工廠。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夏日來臨,沙生植物園內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當你走進植物區,第一感覺是種類豐富和絢爛多姿。草有芨芨、沙蔥、苦豆子,多種多樣;喬木有白臘、刺槐、複葉槭,名目繁多;灌木有木蓼、檉柳、錦雞兒,舉不勝數。500多種植物,就有500多種姿態,500多種顏色。楊樹枝繁葉茂,爭高直指;紅砂旁逸斜出,枝枝蔓蔓;松柏如傘如蓋,槐榆虬曲多姿。這些草木有的婀娜婆娑,有的淡雅疏朗;有的蒼鬱遒勁,有的清麗纖柔;有的富麗堂皇,有的質樸無華;有的搖曳著異域風情,有的展現出鄉土本色。綠色是這裡的主宰,然而綠色並不一律,有墨綠,有翠綠,有嫩綠,有黃綠,有亮綠……綠得豐富,綠得深厚。雜花生於樹,奇葩發於草,馨香和著鳥鳴,蝴蝶戀著芳草,更顯得絢爛多彩。每個植物區自成格局,曲徑通幽,毛竹緯地,藤蘿經天,高樹淺草,上下密織。旭日升騰,金黃色的線條勾勒出層層綠樹的輪廓,繼而遍園金波銀浪。草莓、櫻桃、酸梨、山杏……探手可得,使你在賞覽美景的同時,可以盡情品味巧奪天工的綠色沙珍。

沙生植物園建有植物標本室、動物標本室、治沙科技展覽室、主要沙旱生植物蒸騰耗水觀測實驗場等科研科普設施。植物標本室薈萃國內外沙生植物精品600餘種,使你大飽眼福。動物標本室陳列著500多種動物標本,把你引入神奇的動物世界。治沙科技展覽室里陳列的各種資料,可以詮釋沙生植物園的發展歷程及它在治沙研究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隨著科研事業的不斷發展,沙生植物園已成為我國沙生植物的科研教學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沙生植物園已飲譽海內外。

民勤沙生植物園民勤沙生植物園

植物園先後代表中國為許多開發中國家舉辦了5屆中國治沙技術推廣培訓班,接待了日本、西德、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英國、以色列、比利時等國家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團、專家和官員400多

人次,並代表中國政府為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的林業和治沙進行技術諮詢。有20多個國家同民勤沙生植物園交換了植物名錄和植物種子80餘種,使甘肅的治沙走向世界,享譽全球,為全世界治沙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

交通提示

從武威市火車站坐客車到達民勤縣汽車站後前往民勤西沙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