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容寺

聖容寺

聖容寺位於縣城西南隅,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成化初年內縣城東北移建今址。寺內占建築群結構精巧,色彩斑斕,古樸典雅,雍榮華貴,其斜面與平面上繪滿了佛像和雲彩,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981年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聖容寺聖容寺
聖容寺,又名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座北向南,東西寬50米,南北長118米,占地面積7900平方米。寺內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即中殿),藏經閣,魯班殿,觀音堂和前、中、後三院陪殿及僧舍。“文革”當中,該廟遭到很大破壞,後經恢復修繕,現前院為民勤縣聖容寺佛教協會和尚占用,進行佛事活動。中、後兩院為民勤縣博物館使用。
聖容寺始建於洪武初年,原址在縣城東北隅,明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今地,清道光十三年擴建山門,民國八年(1919)重修前中西廊房,1959年對整個寺內建築進行維修、彩繪,1983年和1986年又進行修繕。大殿系重檐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當心間施斗拱五朵,其餘間各施三朵,殿內頂棚做船底式,系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滿繪佛像和雲彩,構成大面積彩畫,1987年5月又在殿內塑三座大佛和觀音金身,周邊塑十八羅漢像等。三聖殿為單檐前捲棚硬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藏經閣系單檐懸山頂,二層樓閣,面寬五間,進深三間。聖容寺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均為東西長55米,南北寬130米。東面隔路靠居民住宅,南面隔路接居民住宅,西面緊靠居民住宅,北面至工業品批發公司。
聖容寺為我縣現存最早,占地面積最大,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寺廟,歷來為我縣佛教活動的場所和中心,因此極有觀賞和研究價值。

歷史

聖容寺聖容寺
寺始建於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16年)。建成後始名“瑞像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西巡至瑞像寺降香,御改為“感通寺”。中唐後吐蕃占據河西時改名“聖容寺”沿襲至今。真是千年古寺,毀於一旦。歷史會給人們留下幾多遺憾。20世紀50年代初,這一歷史名寺和其他許多文化遺產被破舊迎新的時代所遺棄。所剩的寺門和殿宇也被當地民眾拆除。欣喜的是御山峽谷南、北山頂的兩座佛塔保存了下來,成為河西現存的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御山,又稱御容山御谷。關於御山,歷史記載最有名的當屬晉代高僧劉薩訶和尚對御山將顯大佛像的預言。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劉薩訶和尚雲遊至番禾(今永昌縣),向御容山頂禮膜拜,眾弟子不解其意,問薩訶。薩訶預言御容山谷將出現大佛像。佛像出現時首身完整,無下將太平,反之則天下大亂。果然,在劉薩訶預言過了80年後,一天,雷電大作,山崩地裂,御容山峽谷北石崖出現了一丈八尺高的無頭大佛。世人記起早已仙逝的聖僧劉薩訶預言,害怕無下大亂,立即著能工巧匠造出一佛頭安裝,但晝安夜落,天下隨之大亂。又過30餘年,涼州七里澗發現了一具發光的石佛頭、遂被送到御容山,安在無頭石佛上,隨即靈光普照,天下太平。在今天看來,這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傳說,無疑是封建社會利用宗教統治感化人們的一種方法。但就此,御山聖容寺卻名播天下,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貴人朝拜的名剎。這也是敦煌莫高窟中有了御山聖容寺以及聖僧劉薩訶壁畫的背景。隋煬帝西巡親至其寺敕題“感通寺”,唐僧去西方拜佛求經歸來時,到這裡拜佛謁寺,使這一禪寺盛極一時,名揚中外。於是歷史就留給了御容山許多傳奇。九井八澇池、月牙湖、四台子廟隋煬帝乾隆皇帝香妃都在這裡有了故事裡的故事。山河依舊,風物無故。今天雖然已看不到歷史上御山聖容寺十里禪林,千百佛家弟子和善男信女朝佛誦經的盛況。但歷史必定給這裡留下了許多文化遺蹟。漢、明長城穿越御山峽如一條巨龍蜿蜒東西,出峽隘門至毛卜喇,這裡是永昌縣境內長城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之一。僅毛卜喇這一地名,就會讓人們有了許多遐想。當你觀望大泉水庫山崖上先民們刻在岩石上的一幅幅生活圖景,還遐想頃刻間好像超越了一萬年時空……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御山聖容寺在一些虔誠僧人和佛徒們的熱心募化和社會捐贈下,又重新建設了起來。聖容寺的恢復修建,不僅僅是單一的宗教行為,而是重續了一段過去的歷史和文化,它的建設,無疑對我們保護和研究開發御山峽的眾多的文化遺存產生積極的影響。

景點介紹

聖容寺聖容寺
聖容寺俗稱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據《鎮番縣誌》載,聖容寺於明洪武九年(1376)初建於縣城東北隅,成化五年(1469)移建於縣城西南隅,聖容寺是民勤縣僅存的一座明代建築。聖容寺座北向南,占地面積625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藏經閣和觀音堂組成一條中軸線,前院和中院兩側有陪殿和齋房。
走進大寺廟巷便可看到聖容寺的山門,門樓高大寬闊,圖飾精美艷麗。正門兩側各書“福”、“地”二字,筆力渾厚雄健。門下懸掛“聖容寺”匾額,威風凜凜。大寺前院幽雅寧靜,院內草木叢生,松柏吐翠,柳絲婀娜,清水環繞假山,全然一處雅境。前院的南面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彩像;北面為大雄定殿,東西兩面由經堂、齋舍和陪殿組成。大雄寶殿位於一高台之上,殿宇十分壯觀。面寬五間,深三間,重檐歇山式頂。當心間五朵斗拱,其餘和各間施斗拱三朵。殿內頂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上滿繪佛像和彩雲,構成大面積的彩畫。步入殿堂,即有置身於“西竺仙境”之感。殿內彩繪佛像很多,保存比較完整,在武威的古建築中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大殿內正中為三大佛祖塑像,兩邊為十八羅漢護法神;佛祖背面出抱廈一件,塑有觀音菩薩像。大殿的東側是觀音堂,西側為韋馱殿。繞進大雄寶殿,就到了中院。中院由三聖殿及兩邊陪殿組成,三聖殿是寺內現存最早的建築。三聖殿後是藏經閣。聖容寺為民勤縣現存最早、面積最廣、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1981年9月10日,聖容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5月,聖容寺內設立民勤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70多件。聖容寺,已成為民勤城最好的一處遊覽場所。

詩詞

聖容寺聖容寺
【作者:李復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應感雖無地,棲真自有緣。
寶坊開泗水,香露散秦川。
草亂遺庵廢,珠明舊相圓。
豐碑傳異事,細字刻誠懸。

相關信息

聖容寺聖容寺
美食
灰鹼面
張掖傳統的灰鹼面是用手工擀制。將上好的麵粉用鹽水加用灰草燒成的灰鹼和好,反覆揉搓後,拼成薄薄的麵皮,撒一層豆粉,折成三指寬的一疊,用刀細細切過,輕輕抖散,鬆鬆地擰成一絞,擺放整齊。吃時用白水煮熟,撈進涼水中浸過。煮出的麵條薄細均勻,微微發黃。按所需多少撈進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黃瓜絲,或肉炸醬,再加上油潑辣子和蒜泥,調上陳醋,口感柔韌滑爽。灰鹼面是張掖農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斷姑娘和媳婦做飯手藝的一個標誌。新婚第三天新媳婦的“試刀面”即指灰鹼面。
購物
沙蔥
沙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本地羊吃沙蔥後,羊肉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沙蔥嫩葉可當蔬菜食用,可醃食、炒食,味道鮮美。分布於我區荒漠、沙灘等處,夏秋季節特別是雨後采沙蔥者極多。現今有人用拖拉機等運進城內供應居民食用,經濟效益可觀。地卷皮地卷皮,藻類植物,念珠藻科。細胞球形,多數串成鏈狀,外包膠質,構成不規則的葉狀體,藍綠色。洗淨炒食,味道鮮美,包餃子、包子風味獨特,是當地農村招待貴客的好菜。廣布全區山坡、荒原、草地。
小貼士張掖古稱甘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也是河西四郡之一,馬可•波羅東遊中國時曾在此停留長達一年時間。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張掖有豐富的歷史遺蹟,如月氏黑水國遺址、長城烽燧、隋代木塔、唐代五松園遺址、西夏大佛寺、明代鐘樓、臨松山馬蹄石窟等。除了這些沉甸甸的歷史遺存之外,張掖還有許多風景宜人的所在,如當年的皇家馬場——山丹軍馬場融觀景、娛樂與草原生活於一體,景色秀麗,野趣天成。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獨有的民族風情,更為這個物產豐饒的“金張掖”增色不少。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