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博物館

民勤縣博物館

民勤縣博物館,聖容寺(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始建立於明洪武初年,成化初年由縣城東北隅移建今址。整個寺院坐北向南,東西寬50米,南北長125米,占地面積6250平方米,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聖容寺聖容寺
該館館址設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聖客寺(又名大寺廟),該寺原在縣城東北隅,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明成化13年(1477年)移建今址,占地面積6250平方米。寺內建築分前、中、後三院,有山門、大殿、三聖殿、藏經閣、魯班殿、觀音堂以及前中兩院廊房等共163間,建築面積為2480平方米。大殿系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頂棚以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構成,斜面和平面滿繪佛像和雲彩構成大面積彩繪。1987年5月由佛教組織在殿內塑三座佛像、觀音及十八羅漢等。三聖殿為單檐前倦棚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聖容寺,“文革”當中,該廟遭到很大破壞,後經恢復修繕,現前院為民勤縣聖容寺佛教協會和尚占用,進行佛事活動。中、後兩院為民勤縣博物館使用。修繕聖容寺始建於洪武初年,原址在縣城東北隅,明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今地,清道光十三年擴建山門,民國八年(1919)重修前中西廊房,1959年對整個寺內建築進行維修、彩繪,1983年和1986年又進行修繕。大殿系重檐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當心間施斗拱五朵,其餘間各施三朵,殿內頂棚做船底式,系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滿繪佛像和雲彩,構成大面積彩畫,1987年5月又在殿內塑三座大佛和觀音金身,周邊塑十八羅漢像等。三聖殿為單檐前卷棚硬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藏經閣系單檐懸山頂,二層樓閣,面寬五間,進深三間。聖容寺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均為東西長55米,南北寬130米。東面隔路靠居民住宅,南面隔路接居民住宅,西面緊靠居民住宅,北面至工業品批發公司。聖容寺為我縣現存最早,占地面積最大,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寺廟,歷來為我縣佛教活動的場所和中心,因此極有觀賞和研究價值。
歷史寺始建於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16年)。建成後始名“瑞像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西巡至瑞像寺降香,御改為“感通寺”。中唐後吐蕃占據河西時改名“聖容寺”沿襲至今。真是千年聖容寺古寺,毀於一旦。歷史會給人們留下幾多遺憾。20世紀50年代初,這一歷史名寺和其他許多文化遺產被破舊迎新的時代所遺棄。所剩的寺門和殿宇也被當地民眾拆除。欣喜的是御山峽谷南、北山頂的兩座佛塔保存了下來,成為河西現存的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御山,又稱御容山,御谷。關於御山,歷史記載最有名的當屬晉代高僧劉薩訶和尚對御山將顯大佛像的預言。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劉薩訶和尚雲遊至番禾(今永昌縣),向御容山頂禮膜拜,眾弟子不解其意,問薩訶。薩訶預言御容山谷將出現大佛像。佛像出現時首身完整,無下將太平,反之則天下大亂。果然,在劉薩訶預言過了80年後,一天,雷電大作,山崩地裂,御容山峽谷北石崖出現了一丈八尺高的無頭大佛。世人記起早已仙逝的聖僧劉薩訶預言,害怕無下大亂,立即著能工巧匠造出一佛頭安裝,但晝安夜落,天下隨之大亂。又過30餘年,涼州七里澗發現了一具發光的石佛頭、遂被送到御容山,安在無頭石佛上,隨即靈光普照,天下太平。在今天看來,這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傳說,無疑是封建社會利用宗教統治感化人們的一種方法。但就此,御山聖容寺卻名播天下,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貴人朝拜的名剎。這也是敦煌莫高窟中有了御山聖容寺以及聖僧劉薩訶壁畫的背景。隋煬帝西巡親至其寺敕題“感通寺”,唐僧去西方拜佛求經歸來時,到這裡拜佛謁寺,使這一禪寺盛極一時,名揚中外。於是歷史就留給了御容山許多傳奇。九井八澇池、月牙湖、四台子廟、隋煬帝、乾隆皇帝和香妃都在這裡有了故事裡的故事。山河依舊,風物無故。今天雖然已看不到歷史上御山聖容寺十里禪林,千百佛家弟子和善男聖容寺信女朝佛誦經的盛況。但歷史必定給這裡留下了許多文化遺蹟。漢、明長城穿越御山峽如一條巨龍蜿蜒東西,出峽隘門至毛卜喇,這裡是永昌縣境內長城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之一。僅毛卜喇這一地名,就會讓人們有了許多遐想。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御山聖容寺在一些虔誠僧人和佛徒們的熱心募化和社會捐贈下,又重新建設了起來。聖容寺的恢復修建,不僅僅是單一的宗教行為,而是重續了一段過去的歷史和文化,它的建設,無疑對我們保護和研究開發御山峽的眾多的文化遺存產生積極的影響。

館舍介紹

博物館成立後,接受了原文物管理辦公室文物177件,以陶器為主。後又收藏出土文物,徵集流散文物共361件。1981年9月省政府公布了縣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1983年8月縣政府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1990年5月再次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

館藏作品

該館設有歷史文物圖片展覽和民勤人書畫陳列。歷史文物圖片展覽以80件文物和文物保護單位的圖片按時代先後展出。民勤人書畫陳列展出書畫作品220件。該館館藏文物538件。該縣沙井柳湖墩遺址是沙井文化的發祥地,曾出土有雙耳彩陶罐,夾沙單耳紅陶罐,鼓腹圓底和陶瓶等。該館編印有《民勤縣博物館簡介》、《鎮國塔簡介》、《瑞安堡簡介》、《王慶雲其人》、《民勤歷史演變講解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