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迭山山脈以北,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的西南部。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2800m-3630m,溝谷峽窄,平均坡度28度,由南向北蜿蜒伸展,南北長15km,東西寬約3km,面積2509㎡。

基本信息

美食

灌腸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有肉腸和血腸兩種。肉腸是用絞碎的肺、心腎等內臟加切碎的蒜苗和食鹽灌入大腸;血腸是用絞碎的肉放在血液中,加入食鹽、花椒粉攪勻而灌入細腸內,均以清水 煮熟後食用。其味道十分鮮美,營養豐富。

手抓肉

吃手抓肉最好的季節是秋冬時節,這個時候的羊膘肥體壯,放血宰殺後,文火燉煮至肉爛飄香,灑些花椒鹽即可食用。餐館供應的羊肉一般已經提前煮好,大塊的切開放在防蠅的櫃櫥里等待客人挑選。切記不要因為味美而飽食。

百歲雞

百歲雞前身是“品元雞”,又名“狀元雞”。傳人王西野繼承祖業,將其更名為“百歲雞”,一圖此業興盛百年,長久不衰;二喻此雞可使人延年益壽,長命百歲。百歲雞以火烤雞為主,外表金黃,皮脆骨酥,肉質潔白鮮嫩,香氣四溢。目前,百歲雞的製做已達到數十個品種,其中以火鍋雞最為佳絕。

金魚髮菜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金魚髮菜為甘肅名產“髮菜”烹製的高檔名菜,因形如金魚而得名。將髮菜泡軟,揉成12個小球;將剔去筋骨的雞脯肉同肥豬肉一起剁成細泥,加食鹽、蛋清、味素、香油、澱粉和料灑調成雞茸,即可用雞茸包髮菜,捏成金魚形,並以海米作魚尾,改火腿作魚給,櫻桃作魚 眼,上籠蒸熟後即可入盤。如加高級清湯,則“金魚”飄遊湯中,活靈活現,觀之鮮湯清澈,魚形逼真;食則外酥內嫩,鮮美爽口,可為別具特色的下酒佐料。

唐汪手抓羊肉

其傳統飲食“平伙手抓羊肉”是中亞、西亞的“撤爾塔”色目人東逐時傳入我國並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民族飲食。選用肉質佳,無膻味且肥瘦有致的羯羊,當天宰,當天煮,調料上乘,搭配適宜,火候得當,成品味醇可口,肥而不膩。在位於七里河區小西湖的餐館裡可以品嘗到這一美味。

邦子熏雞

朱家溝邦子熏雞以活雞為原料,加入多種中藥和調料製做,風味獨特,其正宗傳人朱明學1987年來後,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廣泛研究全國名雞的調配和炮製方法,並向當地老中醫請教藥理知識,精心研製出的新一代產品,更具特色,色澤鮮艷,黃酥濃郁,油而不膩,口味純正,補中益氣,食之令人回味無窮。

牛肉拉麵

牛肉拉麵俗稱清湯牛肉麵,是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清湯牛肉麵均是手工拉成,只需一、二分種就可作成一碗,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五大特點。

臊子麵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臊子麵是又一著名的傳統麵食。據說是由唐朝的“長壽麵”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它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臊子麵做工考究:先 用豬肉、黃花、木耳、雞蛋、豆腐、蒜苗及各種調料做成臊子;再用鹼水和面,反覆揉搓,然後擀成厚薄均勻的麵皮,用菜刀切細,在鍋內煮熟。食用時,先撈麵條,再舀臊子,湯多面少,則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麵條細長,筋韌爽口,成為營養豐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豬髒面

豬髒面是用豬大腸烹製的風味麵食,做豬髒面時,選用新鮮的肥豬腸,用食鹽、鹼和醋水反覆搓洗,並用清水沖淨,直至除去異味。食用時,再用煮過面的灰湯將腸煮熟,切成小段。將拉麵條撈至碗裡,澆湯,加肥腸段,並調以蘿蔔片,佐以蒜泥、辣椒油、食鹽、大蔥、陳醋等,吃起來光滑流暢,風味獨具。

文化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插箭節是甘南各地藏族祭祀各自地方神的民眾性活動,多在春暖花開的五、六、七月進行。各地所供養的“拉日”(神山)或稱“伊合德合”(地方神)不盡相同,大到幾個部落供奉一個,小到幾個或一個村莊供奉一個,所以插箭的日期也就不一樣。插起來的箭叢藏語稱“拉卜則”,“箭”是用數米長的木桿作箭桿、用彩繪的木片為箭翼,無鏃。也做刀狀、矛狀。一併插成一叢,周圍用柵欄圍住,外壘石塊,上縛條、方形經幡,綴以羊毛、哈達等潔白之物。箭叢多在高山之巔,遠遠望去,給人以幾分莊嚴肅穆、幾分神秘之感。

每逢插箭日,人們帶上準備好的祭祀供品,騎馬背槍,在神山附近平緩處安營紮寨。時辰一到,一併前往插箭,首先“煨桑”(祭燒供品,有酥油、糌粑、牛奶、清水等清潔之物),由僧人誦經、地方長官致祭、獻哈達,然後帶領眾人高聲齊喊“拉嘉囉”!(神必勝),同時向空中拋撒“龍達”(風馬,幸運之馬,印有駿馬圖案的紙片)祈求山神保護該地人畜平安、好運連年。禮畢,人們還要在紮營的地方玩上幾天,進行賽馬、摔跤活動,飲酒歌舞。不過插箭只有男人可以,女子是不可以的。

採花節是博峪藏族人民傳統的民間盛會,在每年五月端午舉行。相傳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上有家老兩口,膝下六個姑娘,家境貧寒,日子過得艱難。

一年端陽,按規矩該最小的六妹上山採花、“背藥水”,醫治全家痛癢。六妹不負眾望,肩負重任上山採花尋藥,不慎摔傷,疼痛難忍。忽然來了一位姑娘,給六妹治傷,背她回到了家。老兩口見這姑娘舉止文雅,相貌俏麗端莊,便收養了她。這個自稱“達瑪”的姑娘能歌善舞,心靈手巧,品質高尚,每天侍奉倆老,紡線織布,耕地播收,里外勤快。達瑪姑娘率領六姐妹,踩遍博峪山山水水,尋藥配方,治癒民間病傷,受到人們的愛戴。一天,七姐妹上山採花,突然狂風大作,黑雲壓頂,雷電交加,暴雨傾瀉。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七姐妹慌忙背起藥兜覓路回歸中卻迷失方向,雨後失散的六姐妹回到了家,然而久久不見達瑪回來。眾人連夜尋找,發現達瑪緊閉雙眼,靜靜地躺在一棵常青樹下,六姐妹與眾鄉親悲痛欲絕,把達瑪安葬在花山上。六姐妹以她為榜樣,為解除鄉親們的病痛,繼續爬山採藥、救死扶傷,贏得了人們的永久崇尚。之後六姐妹也相繼謝世,和達瑪姑娘安葬於花山上。當地眾鄉親為了永久留住七姐妹的芳跡,將博峪的七座山冠以七姐妹的名字。每年端陽,上山載歌載舞,植樹採花,懷念七姐妹。人們的敬仰感動了長眠九眼泉下的七姐妹的魂靈。

一次,一個小伙子經過達瑪墳場,隱隱約約聽到墓內悠悠地唱“我是小仙,能喚風下雨,除病平災,永遠給你吉祥”。小伙驚魂未定,接著又傳來同樣的歌聲,他急忙采了兩束最香的花,一束插在達瑪姑娘的墳墓上,一束插在家中花瓶里。這一年,他家萬事如意,多年不生養的媳婦生了個活潑的胖小子。訊息不脛而走,年輕的人們在吉祥的端陽這天,結伴上山祭掃七姐妹墳墓,聆聽達瑪姑娘唱歌,采吉祥花帶回家。久而久之,採花、插花,成了山鄉民間節日活動。

交通

甘南客運站坐車去卓尼縣,票價5元,行程40分鐘。再到卓尼縣城東客運站坐車到郭札溝,票價3元錢,行程35分鐘。每20分鐘有一班車。

相臨景點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則岔、尕海風景區 拉卜楞寺 米拉日巴佛樓閣 夏河達宗湖 郎木寺 貢唐寶塔 桑科草原 郭札溝自然保護區

小貼士

甘南地處青藏高原的邊緣,境內地貌複雜多樣,海拔差異明顯,各地氣候存在著很大差別

甘肅旅遊景點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華夏始祖伏羲氏曾在這裡推八卦、授漁獵。甘肅作為我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大地上,散布著上千處人文景觀,其中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於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