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紅園

臨夏紅園

臨夏紅園位於臨夏市西郊,是一個以花卉和古建築為主的江南[歷史地理名詞]式園林。紅園始建於1958年,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由中國建設部西北工程設計院修建而成,建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由清暉軒、如意湖、盆景[傳統藝術形式]院、月季院、怡樂廳、動物園六個部分組成。紅園以池、館、樹交相輝映,兩頭大,中間細,呈葫蘆狀。

基本信息

園區簡介

臨夏紅園臨夏紅園
紅園位於臨夏市區,是一處以古典建築和花木盆景的主體的庭院式公園。始建於1958年,占地面積3.9平方公里。面積雖少,但建築緊湊,遊覽項目豐富,地方特色突出,被譽為甘肅城市名園之一。

園內有人工湖、長廊亭、動物園、展覽廳、牡丹園、團結堂等。園內花卉以盆花和園栽牡丹為特色。臨夏市民素有培育名貴盆花的傳統,紅園集盆花精品於一處,尤其是園栽紫斑牡丹,在全國唯臨夏獨尊,故世有"小洛陽"之稱。

臨夏紅園臨夏紅園
紅園門前無撐柱的一字牌坊,在我國牌坊建築中獨樹一幟。臨夏紅園雖彈丸之地,卻給中外遊客以美好深刻的印象。真可謂"度方寸之池,觀萬般精品”。

紅園由清暉軒、如意湖、盆景院、月季院、怡樂廳、動物園六個部分組成。紅園以池、館、樹交相輝映,兩頭大,中間紅,呈葫蘆狀。

紅園內建築結構精巧,木結構牌坊的正門有用六根大柱托起,中間用七級雲斗支起歇山頂式主樓,兩旁有歇山式邊棱,檐下裝修均為精巧的木雕、磚浮雕珍品。

木結構牌坊的正門用六根大柱托起,中間用七級雲斗支起歇山式主樓,兩旁有歇山式邊梭,檐下裝修均為精巧的木雕、磚浮雕珍品。

木塔結構

臨夏紅園臨夏紅園

甘州木塔以其宏大的壯觀的建築工和高超精湛的造型藝術稱決於世。本塔原有15層,塔身木構件處表貼金,富麗堂皇。尤其是塔基有一地下室,中心豎一鐵柱,下承鐵座,上接塔頂。

站在鐵座上,用力啟動鐵柱,可使整個塔身鏇轉。到了清代,木塔雖降為九層,仍氣勢不凡,雄姿不減。

當時,整個寺院(萬壽寺)是張掖有史記載中最古老的寺院。塔後的藏經樓是一座兩層三重檐山頂建築,頂層四周有木構回欄,以其端莊渾厚與木塔挺撥俊秀相得益彰。

除木塔外還有殿樓、廊廡、廚庫、山門等建築,塑有五百羅漢,二十尊護法神等。特別是塔頂懸有古鐘一口,造形玲瓏,發音宏亮,撞擊之聲可達數里。舊時稱為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鍾”,專指此鍾。這座矗立了一千多年的古塔在清未遭遇“黑風”侵襲而毀。

重建木塔

臨夏紅園臨夏紅園

木塔是公元1926年重新修建的,現有木塔高三十二米,共有九層,為磚木結構的閣樓建築。塔形為正八面體,塔的外面是一個完整的木架,塔內空心,不能登臨,內徑約三點三米。塔體不用釘鉚,全由斗拱大梁、立柱縱橫交錯,相互拉結。

塔基高為一米,面積約二十平方米的土台,四周用花崗岩石欄護圍,上雕龍鳳、孔雀、祥雲等吉祥圖案,給人以莊重厚實之感。

塔底由二十根粗大圓柱支撐著,一至七層為磚砌塔壁,外檐為木構,每層周圍均勻地豎立著八根木柱,每層有八根橫樑,分別指向八個不同的方向,每層的八個角上都有木料刻成的龍頭,口含寶珠,下系風鈴,微風吹來,鈴聲叮咚,與飛燕爭鳴斗曲,悅耳動聽。塔頂成傘形,由下而上逐層縮小,每層門窗各異。

相關傳說

臨夏紅園臨夏紅園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冬天,有一個張掖人,一個武威人,一個酒泉人三人一起駐到一個店裡的一間房裡,而這個房裡的炕只熱一方方。於是這三個人突發奇想說比高低論輸贏,贏的睡熱處。

武威人搶著說:“我們武威有個柳墩,離天還有九分。”張掖人接著說:“張掖有個木塔寺,離天還有七八尺”。這時店裡又來了一位客人,是永昌人,聽別人比高,也摻和著說:“永昌有個鐘鼓樓,半截子鑽在雲裡頭”。這酒泉人一聽,順口便說:“我們酒泉沒有啥,這方方熱炕我睡下”。在說的當兒已經脫鞋上了炕,剩下的人大眼瞪小眼,你望我,我望你,愣在哪兒什麼也沒說。聰明的張掖人想以河西第一塔的高占住熱炕,被機靈的酒泉人捷足先登,武威人、永昌人本想鎮住張掖人,卻事與願違,熱炕也沒有睡成。

木塔是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為安置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建。相傳,當年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得舍利子84000粒,阿育王置瓶造塔,每粒各建一塔,中華震旦有塔十六座,張掖木塔便是其中之一。

建塔初期,因甘州地處潮濕水窪之地,地基較軟,塔怎么也無法豎起。這事可難壞了負責修塔的師傅屠龍。一天屠龍師傅為造塔豎塔之事煩惱不已,便一個人唱起悶酒來,這時,走來一個年輕人,對屠龍師傅說:“師傅,我給你做個下酒菜來”。這屠龍師傅以為是找活乾的小工,也就沒有留意,等年輕人端上菜來,白白的豆腐上撒了須些韭菜,白豆腐恰似截截木料,那韭菜分明就是鉚樣,屠龍一看恍然大悟,於是緊追而問,年輕人道出姓氏,它就是木匠的開山鼻祖——魯班

經魯班點化,屠龍師傅照樣套鉚,木塔果然穩穩地豎了起來。木塔中心有一鐵柱,站在塔底一用勁,三十三米高的塔就會鏇轉起來,這樣遇到大風平衡塔身,這都是“鉚”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