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石刻畫像

黑山石刻畫像

黑山石刻畫像全稱“黑山摩崖淺石刻岩畫”,自1972年發現後,經1978年和1987年兩次普查,在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峽崖壁上,共發現有自戰國至明代的岩畫5處,總計153幅,分布在3條主溝及各支溝內,綿延1公里。畫面古拙,手法粗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石刻浮雕較淺。內容涉及狩獵、騎射、舞蹈等。甘肅省政府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黑山,古稱洞庭山,是馬鬃山系的一個小支脈。岩畫就分布在石關峽口、四道溝、紅柳溝摩子溝等處,綿延2公里的黑山峽兩側的峭壁上。黑山岩畫距坡底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畫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間,寬在0.3-3米之間,鑿刻技法雖極簡單,但畫境古樸,形象生動,粗獷有力,具有獨特風格。

景區景觀

黑山石刻畫像黑山石刻畫像

岩畫是人類最古老的繪畫方式之一,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的古樸認識。黑山岩畫距坡底最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畫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間,寬在0.3-3米之間,鑿刻技法雖極簡單,但畫境古樸,形象生動,粗獷有力,具有獨特風格。黑山岩畫分人物和動物畫像。動物有馬、牛、羊、雞、犬、魚。鹿、虎、狼、蛇、龜、鷹、雁、駱駝等多種。描繪的場面有舞蹈、圍獵。射雁、騎馬、騎駱駝、虎逐牛羊、野牛相抵、狩獵、列隊練武射箭等等。其中狩獵分為單獵、圍獵和群獵三種。畫面人物姿態各異,頭上均聳立著長長的尖狀飾物。畫面沒有農業生產活動;軍事操練只有弓箭,不見刀、矛等兵器,反映的全是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人物身著長袍,頭戴翎冠,一手插腰,一手高懸。有的排著整齊的隊伍翩翩起舞,有的圍著牧群邊舞邊歌,舞姿優美,楚楚動人,使人感到了強烈的音樂節奏感。畫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對精神生活的強烈追求。據考證,為羌族文化遺蹟,對研究河西走廊古代羌族的社會生活與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石關峽岩畫中,還有四幅喇嘛廟圖畫和古藏文遺蹟,刻有佛像端坐於佛塔之中。

其中,“操練圖”全圖30餘人,分上中下三列操練,格鬥、對打、吆喝、指揮、監督,各司其職,為中國岩畫中反映操練題材的代表作。雕刻古拙、畫面抽象、風格獨特,很有欣賞價值。

黑山岩畫主要分布於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個岩畫群總計約150餘幅圖畫,綿延約2公里,刻劃時代約從戰國時期至明代。這些岩畫所處位置,最低者距離溝底僅0.5米,最高者則在5米上。畫面有的一組有幾層構成,有的則只是一人或一兩個動物構成。畫面大小不一,一般高為0.2—2.4米,寬約0.3一3米。

黑山石刻畫像黑山石刻畫像

黑山岩畫形象生動、內容豐富,主要有人物、動物及其各種活動場面。畫面描繪的動物有十幾種,馬、牛、羊、鹿、狗、雞、魚、虎。狼、蛇、龜、雁、鷹、駱駝等,無論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還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都成為了當時人們筆下樂於表現並反覆描述的對象。而畫面所反映出的人們的各種活動場面,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既有遊牧民族趕著家蓄放牧的場面,又有農閒時節狩獵的活動;既有列隊射箭練武的操練演習場面,又有競相射雁的實戰操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競爭中虎逐牛羊的驚險情景,又有動物們為了爭奪統治權而進行的溫和的角力場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們平時騎著馬或駱駝四處走動,高興時則歡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獵季節,除了個人的捕獵行為,常常還聚集眾多的部落成員,進行大規模的圍捕獵物的活動,所有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構成了岩畫畫面所表現的重要內容。

不僅內容豐富,黑山岩畫還善於表現大型的場面。如人們的狩獵活動,除了表現一人用弓箭射殺山羊或糜鹿的單獵活動外,更多的是表現群獵和圍獵的場面。如在四道溝岩畫的一幅圍獵圖中,許多徒步引問的獵人,圍住了幾隻野牛和長角鹿,這些牛和鹿體態碩健,揚尾抵角,作困獸猶鬥狀,於是除了獵人們趕快射箭之外,外圍還有騎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圍,右側還有人高聲呼喊,吶喊助威。在這一岩畫群中,還有一幅大型的操練演武場景,堪稱大型活動場面。整幅畫面共分為上、中、下三層,共有30多人。上層共有9人,其中2人橫排列隊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餘人均雙手叉腰,似在觀看操練,而隊前一人,面前豎立著靶標,手持弓箭,似在練習射箭;右後方站立一人,遠遠地觀望。中間一層共有12人,其中9人橫排列隊而立,他們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舉起;右起第一人,手牽一犬而立;隊前有2人,面前有靶狀物,其中一人做練武動作;隊伍左側較遠處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遠望。中間這一層的人物似乎在進行徒手進攻的練習。下層共畫有9人,其中6人橫排列隊,隊前2人做練武動作,隊後一人雙手叉腰觀看,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態各異,顯示了豐富的表現力。整幅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衣著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人物頭頂都豎立著高高的尖狀飾物,衣著上有的長裙束腰,只露出雙腳;有的身著短裙,顯得靈巧輕便、在另一些舞蹈場景中,熱情的人們身著束腰長袍,頭頂羽狀飾物,叉腰揚臂,扭動身軀,或列隊群舞,或單個獨舞,富有生活情趣。所有這些畫面,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人們的生活情景。黑山岩畫圖像風格粗擴、手法古拙、造型生動、境界高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意義

黑山石刻畫像黑山石刻畫像

在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的黑山峽谷中。1972年發現。共153處。分布在3條主溝及各支溝內,綿延1公里。岩石黑紫色,石刻浮雕較淺,手法粗糙,畫面古拙,人物粗獷有力,風格獨特。畫幅大小不一,內容大體分操練、騎射、狩獵、舞蹈以及飛禽走獸魚蟲等等。較大的狩獵場面畫龐大的野牛和長角鹿,野牛最大者高16厘米,長32厘米。岩畫反映遊牧、狩獵生活,不見農業生產活動;軍事操練不見刀、矛等兵器;人物形象和服飾,與河南輝縣出土的戰國銅鑒上水陸攻戰圖風格近似。可能是羌族、大月氏與匈奴族早期的文化遺存,對研究甘肅地區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與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

相關信息

黑山石刻畫像黑山石刻畫像

交通

嘉峪關市旅遊景點都離市區很近,目前還沒有通景點的班車,所以需乘坐計程車前往各景點。全市現有計程車數百輛,多集中在賓館、飯店、娛樂場所和夜市等地,搭乘十分方便。

住宿:

嘉峪關的賓館酒店業,近年有了一定的發展。到嘉峪關旅遊,只要你願意,一定會住得稱心如意。但如果你是真正的背包族,渴望盡情感受西部古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最好的選擇就是到當地居民——尤其是少數民族居民家中住宿這樣可以更好地解當地奇異的民俗風情。賓館酒店有:嘉峪關賓館、雄關賓館、迎賓賓館、糧食局招待所等。

美食:

嘉峪關的地方飲食百味薈萃。代表性的名點小吃有搓魚面、拉條面、砂鍋、餛飩、臊子麵、炮仗面、糊鍋麵筋等,小吃集中在振興市場美食一條街和鏡鐵路美食一條街,夏天還在建設東路設有美食夜市。

嘉峪關有幾十家環境典雅,整潔舒適的餐廳,各有拿手好菜,令人讚不絕口。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佳肴有:雪山駝掌、戈壁燕影、烤羊腿、黃燜羊肉、紅燜羊肉、戈壁雁影、雄關酥、駝蹄羹、東坡肉,燈影玉片、青椒肥腸、油爆駝峰、孜然羊肉、菊花牛鞭、麒麟駝掌、蘭發豆腐、茄汁活魚、松仁玉米及火焰烤羊腿、涮羊肉等。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夕發朝至的海鮮也成為地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保持了色鮮、味美、價廉的的優點。

購物:

您可到友誼商店(嘉峪關市新華北路1號)去逛逛。各種工藝美術品風格獨特,造型精美,極富詩情畫意,均為旅遊工藝中的精品。也可以在街頭地攤上購到當地的工藝品,當然,在地攤上購物時,不能一味貪圖便宜,還應有鑑定識別能力,以防偽劣產品。

小貼士:

嘉峪關市屬溫帶乾旱氣候,年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6℃左右,年降水量80多毫米。冬季1月最冷,絕對最低氣溫-28.6℃,夏季7月最熱,絕對最高氣溫38℃。每年5月至10月,是嘉峪關市最佳旅遊時節。

中國石刻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