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灣石刻

大廟灣石刻是香港最早有紀年的石刻,石刻刻於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到南北佛堂遊覽,以及該處附近的佛堂門天后廟的歷史。

簡介

大廟灣石刻大廟灣石刻

大廟灣石刻,又名地堂咀石刻,是香港最早有紀年的石刻,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南部的大廟灣地堂咀,鄰近佛堂門一帶。石刻刻於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到南北佛堂遊覽,以及該處附近的佛堂門天后廟的歷史。該石刻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大廟灣石刻於1955年由一名叫余謙的建築師發現。石刻長約10英尺、高約5英尺,厚約5英寸,刻有108字,分為9行,每行12字。

碑文

原文(“□”為分辨不到的文字):

古汴嚴益彰官是場同三山何
天覺來游兩山考南堂石塔建
於大中祥符五年次三山鄭廣
清堞石刊木一新兩堂□□□
滕了覺繼之北堂古碑乃泉人
辛道朴鼎刱於戊甲莫考年號
今三山念法明土人林道義繼
之道義又能宏其規求再立石
以紀鹹淳甲戌六月十五日書

碑文語譯

汴梁人(河南省開封市)嚴益彰,為本場(官富場)鹽官,和三山人(福建省福州市)何天覺,同來南北佛堂遊覽。據考證所得,南佛堂的石塔在宋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建成。其後,三山人鄭廣清,搬運石材,砍伐木料,將兩堂重修。(脫字)滕了覺也曾修葺南北兩堂。至於北佛堂的古碑,則是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辛道朴在戊申年所立;不過,究竟是哪一年號的戊申,已無法查考。現在,三山人念法明和本地人林道義,又再修繕南北佛堂;林道義更擴充其規模,同時請求再次書文立石,記述南北佛堂修廟的經過。鹹淳甲戍年六月十五日(即1274年7月20日)。

中國石刻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