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崖畫

黑山崖畫

全稱“黑山摩崖淺石刻岩畫”,自1972年發現後,經1978年和1987年兩次普查,在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峽崖壁上,共發現有自戰國至明代的岩畫5處,總計153幅。甘肅省人民政府於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山崖畫

黑山崖畫黑山崖畫
全稱“黑山摩崖淺石刻岩畫”,自1972年發現後,經1978年和1987年兩次普查,在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峽崖壁上,共發現有自戰國至明代的岩畫5處,總計153幅。甘肅省人民政府於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說明

黑山,古稱洞庭山,是馬鬃山系的一個小支脈。岩畫就分布在石關峽口、四道溝、紅柳溝和摩子溝等處,綿延2公里的黑山峽兩側的峭壁上。黑山岩畫距坡底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畫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間,寬在0.3-3 米之間,鑿刻技法雖極簡單,但畫境古樸,形象生動,粗獷有力,具有獨特風格。
黑山岩畫分人物和動物畫像。動物有馬、牛、羊、雞、犬、魚、鹿、虎、狼、蛇、龜、鷹、駱駝等多種。描繪的場面有舞蹈、圍獵、射雁、騎馬、騎駱駝、虎逐牛羊、野牛相抵、狩獵、列隊練武射箭等等。其中狩獵分為單獵、圍獵和群獵三種。畫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對精神生活的強烈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