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內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67710公頃,1992年建立自治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乾旱、半乾旱區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本區地處賀蘭山西坡,為草原向荒漠的過渡地帶,最高峰海拔3556米,相對高差達2000米。區內植被垂直變化明顯,森林植被以油杉林、青海雲杉林為主,高等植物有511種,其中有沙冬青、羽葉丁香等國家保護植物10多種,模式標本產於該地的植物有32種,賀蘭山西坡特有植物種或變種8種。本區的動物區系也十分複雜,具有華北和蒙新區兩方面的代表,已發現的高等動物有177種(鳥類占1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馬鹿、麝、蘭馬雞等18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維持當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為國營林場,1992年建立自治區(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2年經國務院“國函[1992]166號”檔案批准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內蒙古賀蘭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阿拉善左旗境內,地處寧夏平原西北邊緣賀蘭山的中段,跨石嘴山、平羅、賀蘭、銀川、永寧五個縣、市,地理座標為北緯38°20′50″~39°12′13″,東經105°41′54″~106°05′03″。山體大體呈南北走向,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8公里,屬陰山山系。

地形地貌

賀蘭山位於阿拉善荒漠的東緣,是內蒙古境內最高的山地之一,最高峰海拔3556.1米。山體呈南北走向,長約270km,東西寬僅25km。東坡陡峭,西坡略平緩。
賀蘭山在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長85km,總面積748k㎡,最寬處在木仁高勒蘇木地段,寬12.5km,最窄處在三關,寬5km。以山脊為界,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鄰。
保護區內山脈相對平緩,平均海拔高度2700米,平均相對高度700米,主峰馬蹄坡(雙右雞)海拔3556米,相對高程1556米。山體多由片麻岩、石灰岩、頁岩構成。地形特點是南緩北陡,起伏大,多懸崖,溝谷狹窄,沿山有40餘條東西的溝谷形似木梳。

氣候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山麓與山頂氣候差異大,山麓年降水量250~300mm,年平均氣溫8.5℃,≥10℃年積溫3370℃,而山頂2910米處,年降水量438mm,年平均氣溫4℃,≥10℃年積溫在3000℃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發量在2100~2337mm之間,為降水量的8~10倍。無霜期110~130天,積雪厚度50~100mm。

水文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西北內陸腹地,屬亞歐大陸腹地,中溫帶乾旱荒漠區,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基本無地表徑流。賀蘭山屬天山地槽褶皺系,地下水貯存第四系孔隙潛水或承壓水,在20m以上富水性較好,單井出水量大於20m³/h,但潛水埋深較深,多大在20~50m之間,水質良好,礦化度小於2g/v,pH值在7.0~8.2之間,水化學類型複雜。

土壤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垂直變化明顯,山麓為棕鈣土,往上依次為碳酸鹽山地褐色土,山地典型褐色土,山地淋溶褐色土,山地草甸土。

功能區劃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85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200公頃,緩衝區面積10762.5公頃,實驗區面積36747.5公頃,禁牧區面積20790公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林地面積28875.2公頃,全部為特種用途林的水源涵養林,蓄積量2408975.4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積分別為28875.2頃和2408807.4立方米,保護區疏林地4140公頃,蓄積量36136立方米,灌木林6971公頃,覆蓋度在30%~70%之間。
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活立木總蓄積量2803721.7立方米,枯立木蓄積量24605立方米,倒木蓄積量1781立方米。
賀蘭山具有西北乾旱典型特徵的森林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種群和自然景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690種,隸屬80科,324屬。其中蕨類植物有9科10屬12種,苔蘚類植物3種;裸子植物有3科5屬8種;被子植物68科309屬670種;就種子植物而言,共有71科314屬678種。賀蘭山沒有特有科及特有屬,但約有10個特有種,10個準特有種,7個特有變種。
賀蘭山從山麓到主峰有4個植被垂直帶:山地草原帶、山地疏林草原帶、山地針葉林帶和亞高山灌叢、草甸帶。主要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混交林、灌叢、草原、荒漠、草甸。

動物資源

賀蘭山動物屬溫帶草原一半森林草原一半荒漠動物群落,區系分布較複雜,具有華北區蒙新區的特點,但主要以蒙新區特點為主,賀蘭山共有脊椎動物5綱24目56科140屬218種(保護區內脊椎動物177種 ),其中鳥類143種,分屬14目31科,獸類56種,分屬6目15科。
賀蘭山共有脊椎動物5綱24目56科140屬218種,其中鳥類143中,分屬14目31科,獸類56中,分屬6目15科。保護區處於暖溫型草原化荒漠,自然環境惡劣,動物群大多由耐高溫、乾旱的中亞型種類組成。

礦產資源

內蒙古賀蘭山保護區內礦產資源有太西煤、石灰石、白雲岩、滑石、矽石等。

生態保護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雲杉等野生動植物和乾旱、半乾旱區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

植物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
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5種:四合木、沙冬青、野大豆、羽葉丁香、蒙古扁桃。
保護區特有植物有:賀蘭山刺豆、賀蘭山蠅子草、斑子麻黃、阿拉善黃芪、賀蘭山嵩草、二蕊嵩草、賀蘭山蕁麻、賀蘭山孩兒參、單小葉刺豆、頂花孩兒參、賀蘭山南芥、阿拉善黃芩、賀蘭山玄參。
非國家保護稀有植物有:小葉朴、西北沼委陵菜、甘草、霸王、花花柴、凹舌蘭、油松、文冠果、大葉細裂槭、松潘叉子柏、稠李、黃花忍冬、青楊、蠅子草、毛山楂、荊條、賀蘭山黃芩、花葉海棠。[5]

動物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獸類的代表種有馬麝、大耳蝟、大沙鼠、灰倉鼠、長耳跳鼠、三趾心顱跳鼠等。中高山地帶是金雕、岩羊、馬鹿、猞猁、雪豹(記錄種)等出沒的地方。此外還分布有賀蘭山紅尾鴝、賀蘭山岩鷚等,特有種有賀蘭山鼠兔。

生態價值

賀蘭山作為西北地區一道生態屏障,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區, 阻隔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賀蘭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之功能,有著巨大的生態效益。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的模式標本產地,被譽為“天然基因庫”。

景區管理

管理機構

1993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批准撤消阿拉善左旗賀蘭山林場,成立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規格為準處級。賀蘭山管理局編制95人,管理局內設辦公室、林政資源管理科、防火辦、科研科、項目辦、森林公園管理科6個科室。基層設有5箇中心管理站25個管護站。

管理職責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
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旅遊項目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始建於1995年,它由北寺旅遊景區和南寺旅遊景區組成,200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歷史名勝十大景區。內蒙古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集藏傳佛教文化與賀蘭山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旅遊區。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狩獵場是周邊及西北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狩獵場,建有大本營,並配備吉普車、馱隊、戶外用品等裝備。狩獵動物種類有馬鹿、岩羊、石雞、野兔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