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摩崖石刻

大黑山摩崖石刻

通遼市扎魯特旗查布嘎吐蘇木境內的大黑山山脈猶如一條巨龍,曲折蜿蜒、神態萬千。

簡介

大黑山摩崖石刻大黑山摩崖石刻

風光旖旎的山脈東端山勢尤為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海拔達300米。如果你攀岩而上,仰望山巔,一幅大大的人面岩畫就會展現在你面前。人面像傲視前方,使人不敢逼視,頓生敬意,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震撼。人面岩畫高130厘米,寬110厘米圖像為陰刻,開鑿于山頂立石之上。人像雙目圓睜,狀如卵石,無眉,三角鼻,上唇兩側有倒八字鬍,尖下頷雖無須髯,但不怒自威。該岩畫1975年被發現,1995年世界岩畫委員會會員、著名岩畫專家蓋山林登山考察,面對人像激動不已,他認定該岩畫為世界人面岩畫之最。並將該岩畫資料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巨型人面岩畫下方南側還分布七個大小不均的人面岩畫小像,這些人像神態各異,有的做凝思狀,有的顧盼遠望。在與岩畫相對應的山下平坦處,有四處用石頭堆砌的直徑12米的石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頓生神秘之感。山下是遼代墓葬群。這樣以大人頭像為中心,由大小人面畫像、石圈、星羅棋布的遼墓共同組成了一整個遼代古文化遺址。大黑山人面岩畫,據考證為遼代人工開鑿,迄今千餘年,但畫像歷經草原上風吹雨打,線條依然清晰如初,刻工之精細,形象之生動自然,讓人嘆為觀止。神秘的大黑山人面岩畫是古契丹人的藝術作品,他們以藍天草原為背景,高山巨石為載體,鬼斧神工,將人面形象刻于山岩之上,高山之巔,有力的抒發了契丹民族同自然界作鬥爭的豪情,集中反映了契丹民族從自然過渡到偶像崇拜,標誌著已完成一次審美意識上的超越。大黑山人面岩畫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所有人面岩畫中最大的,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不可多得的石刻藝術珍品,同時人面像構思質樸天成,刀法奔放,對研究中國雕刻史有重要意義。

季節特色

草原氣候區,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嘉峪關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