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鎮[江西省瑞昌市范鎮]

范鎮[江西省瑞昌市范鎮]

范鎮位於瑞昌市以南,全鎮13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60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范家鎮,距市區17公里。40米寬的沿河大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人行道鋪設彩色道板,商鋪林立,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中心。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近靠市區,東與九江縣相連,南通德安縣。省道瑞南線穿境而過,為武寧,修水等縣通住九江必經之路。規劃集鎮:按現代集鎮建設要求,以范家鋪為中心連線港下劉、樓下曾、蔡家鋪等自然村,形成“一河兩岸”的集鎮格局。規劃出生活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

生態環境

江西瑞昌市范鎮 江西瑞昌市范鎮

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南以幕阜山支脈分水與九江縣、德安縣為界,北以幕阜山余脈與高豐鎮依山為鄰,東接桂林辦事處,西與橫港鎮山水相連,阡陌相望。境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0座,大小山塘500多座。九源河、高泉河、橫港河三條支流匯於高湖堰,流經11個村。沿河兩岸田陌縱橫交錯,土質肥沃,形成了九都源,良田畈,東山畈,源源畈、八都畈五個2000畝以上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水田面積16000多畝,山地面積18000多畝,山林面積110000多畝,形成了“萬畝優質稻基地”、“萬畝苧麻基地”、“萬畝香樟基地”、“小山竹基地”、“優質水果基地”五大優勢產業基地。建成了一個“水稻高科技種植示範片”,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的氣候環境被江西省確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水稻)基地”。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紅砂岩、原煤等,極具開採價值。

城鎮建設

基礎建設日趨完善,經濟發展迅速:“以基礎建設為載體,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鎮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快捷的通信、郵政服務,便捷的道路交通、日益進步的供電、供水事業為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形成了商貿流通、農副產品加工、礦山資源開發、建材加工等為主導的多元產業結構。

文教衛生全面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全鎮建成了從國小到國中的完備的教學網點,據資料顯示 ,已有國小在校學生3000多人,中學在校學生1300多人,范鎮中學在全市農村中學教學工作中成績突出,中考成績連續兩年排名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

已建成中心衛生院1座,鄉級衛生院1座,農村醫療衛生所13所,醫療設施全面改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極大改善了人民民眾的就醫條件,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3119
12032
11087
家庭戶戶數 549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2818
家庭戶男 11796
家庭戶女 11022
0-14歲(總) 5930
0-14歲男 3141
0-14歲女 2789
15-64歲(總) 15487
15-64歲男 8083
15-64歲女 7404
65歲及以上(總) 1702
65歲及以上男 808
65歲及以上女 89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504

下轄村

范鎮村 樟樹村 陡崗村 八都村
源源村 長春村 良田村 北溪村
高泉村 東山村 紅崗村

鎮屬學校

瑞昌市范鎮東山國小

江西瑞昌市范鎮 江西瑞昌市范鎮

瑞昌市范鎮中學瑞昌市范鎮八都國小

瑞昌市范鎮八都民辦高級中學

瑞昌市范鎮北溪國小

瑞昌市范鎮學區

瑞昌市范鎮源源國小

瑞昌市范鎮紅崗國小

瑞昌市范鎮良田國小

瑞昌市范鎮長春國小

瑞昌市范鎮陡崗國小

瑞昌市范鎮高泉國小

經濟發展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6億元,比2007年增長10%, 2008年財政總收入達307萬元,實現了財政收入翻番的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達到3600元,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

2 、招商引資力度空前,民營經濟發展迅速。

全鎮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強鎮、富民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依託我鎮優勢,從遠處著眼,立足“四個圍繞”,(即圍繞資源優勢、圍繞重點對象、圍繞重點地區、圍繞重點項目。)黨政主要領導始終親自抓、找門路、談項目。還先後出台了多項鼓勵、扶持項目建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千方百計為投資者解決在建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最佳化了投資環境,呈現出了投資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勢頭。同時,實施“築巢引鳳”工程,投資80餘萬元建成春源工業園區。

一年來,我鎮引資總額達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000萬元,共引進企業8家,其中工業企業5家,服務業1家,流通企業1家,種養業1家。主要有九江瑞昌天誠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屬中外合資企業,落戶瑞昌工業南園,總投資1500萬美元,註冊資金600萬美元,主要生產塑鋼型材、塗料、蜂窩板等產品;九江興達碳釺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主要生產魚竿、食品等;長春木業廠主要生產各種板材;瑞昌市泰瑞金屬有限公司總投資8000萬元,主要從事廢、舊鉛回收冶煉;中毅船舶製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船體外包業務;瑞昌市玉祥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煤炭購銷業務;盛世大酒店落戶瑞昌,主要從事餐飲、住宿服務。

3 、狠抓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有力帶動全鎮共奔小康。

2008年初,我鎮確定16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8個省級點,涉及539戶2308人。我們繼續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按照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

一年來,完成了16個點的總體編制規劃,紮實推進“三清三改”工作。拆除危舊房99間3990平方米,拆除舊欄456間,新建房13430平方米,完成進村公路11324米,村內便道2000米,新建各類活動室13個,露天活動場所12處,修建排水溝12040米整修水塘5口,清除淤泥垃圾800餘噸,清理路障50餘處,新建三格式水沖廁和沼氣式水沖廁474個,解決了539戶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安裝太陽能40戶,基本普及電話和有線電視。根據“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我鎮新村建設試點村成立了以“五老”為主要成員的建設理事會,制定了新農村建設方案,並紮實開展了“五新一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一年的工作,示範點發生翻天履地的變化,新農村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新農村示範點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了上級的檢查驗收,陡崗坂上蔡新村、范鎮村盛家新村、八都坳上郭新村新村獲市委市政府表彰。

4 、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2008年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突出林業開發和油料生產,狠抓四大產業,即“生豬、小龍蝦、小山竹、薄荷”,按照“綠色、特色、高質量、高效益”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培育名牌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一是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今年,我鎮狠抓農業產業化發展。糧食生產推行良種、良法,重點推進范鎮村、源源村、長春村、良田村等優質稻生產示範片,全年共種植水稻25800畝,總產達9500噸。油菜種植面積較往年大幅度增長,總面積達17000餘畝。小龍蝦養殖面積600畝。生豬年出欄1.87萬頭。小山竹種植面積11000畝;薄荷種植面積400畝。二是“一村一品”產業示範不斷加強。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結合新興產業,重點抓好糧食、苧麻、林果業、小龍蝦、生豬、薄荷、蔬菜、山藥等“一村一品”“數村一品”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鄉村歷史

范鎮是瑞昌市最大的集鎮。位於瑞昌市的東南部,西鄰橫港,東接桂林和九江湧泉,北連高豐,南界德安壙山,距瑞昌市區十五公里。

范鎮之名,因駐地范姓居多,商鋪興起,逐漸形成集鎮而得名范鎮。據《瑞昌縣地名志》記載:這裡在古代稱之“筒車港”,以產竹製水力筒車灌田而得名;明又稱“宅前市”。明永樂年間範文敏由洪嶺尹范壟遷來,人丁興旺,繁衍至清代范姓居多,遂更名“范家鋪”。 當時,農貿繁榮,雙合長街鱗次櫛比,水榭涼亭沿瀼河而建,抗戰時期為日寇所毀。解放後始稱范鎮。

范鎮現轄區,在古代由歸一鄉陡岡保;歸二鄉筋竹保;清一鄉八都保、東山保;清二鄉仙姑保、坎田保、良田保、石壁保、水嶺保和清湓保的部分自然村組成。

范鎮解放前夕屬南二區。

范鎮解放初屬下南區,一九五八年成立範鎮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擴社並隊,合良田、九源、洪嶺公社,及莫家公社的長春大隊,組建范鎮人民公社;一九七二年社隊規模調整,九源、洪嶺兩公社分出恢復原設定,范鎮人民公社更名為范鎮鄉,規模至二00五年未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范鎮鄉更名為范鎮。二00六年原九源鄉併入范鎮管理。

范鎮地域寬廣,轄十五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和二百 多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三 萬三千,勞力一萬八千,地域總面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

范鎮區位獨特,道路縱橫,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扼去九江、瑞昌、德安、武寧四縣之咽喉,在遠古時期就有瑞邑通往豫章之捷徑“老鴉尖古道”,現有瑞南省道幹線東西橫貫鎮境十餘公路;另有兩條“丫”形縣界公路經九源直通九江湧泉和經高泉直通德安塘山,村村水泥鄉道與三條主幹公路互連成網,交通十分便捷。

范鎮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溪河密布,從橫港大坳村羅漢洞發脈的古湓水流到這裡與高泉河、九源河相匯而更名為“瀼河”,經洪嶺注入湓城大壙滿頭林與烏石河匯為古“瀼溪”,今“長河”之源頭,再經九江西北注入長江。境內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十座,大小山塘五百餘座。九源河、高泉河、橫港河三條支流匯於高湖堰,流經11個村。沿河兩岸田陌縱橫交錯,土質肥沃,形成了九都源,良田畈,東山畈,源源畈、八都畈五個二千畝以上的地片良田,而以“三萬”(萬畝優質稻、萬畝苧麻、萬畝香樟)大鎮享譽贛西北;豐富的松杉竹木和有煙煤資源在長江中下游小有名氣;農特水產中的綠色稻米、鮮活龍蝦、茶葉、柑桔、薪炭遠近聞名。日產一千噸的自來水廠和180KW的 變電設施,為集鎮的快速發展和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范鎮文化底蘊厚重,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人類居住遺址——良田寺遺址的挖掘,揭示了長江流域的遠古文明。范鎮中學,早在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初期就因教學質量出類拔萃,曾榮獲江西省政府和省長的通令嘉獎,眾多范鎮學子從這裡走向全國各地院校深造和創業。

范鎮醫療設施齊全,現已建成中心衛生院一座,鄉級衛生院一座,農村醫療衛生所十五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極大的改善了人民民眾的就醫條件,廣大鎮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一個嶄新的范鎮,將依古老的“筒車港”為中心, 集生活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為一體,南聯北接港下劉、樓下曾、蔡家鋪等自然村,以“一河兩岸”的格局矗立在瀼河之濱。

古老的筒車港,繁華的范家鋪,新興的范鎮,願天下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發財。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