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蛇鯔

細蛇鯔

細蛇鯔細蛇鯔(學名:Saurida gracilis)為狗母魚科蛇鯔屬的魚類,俗名花釘。系海暖水性魚類,生活在海洋深水的沙質底處。數量極少。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國外見於日本、新南威爾斯、社會群島、夏威夷、紅海、非洲的東岸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細蛇鯔
別名:小蜥魚(陳兼善,1969;沈世傑,1984),細蛇鯔(小蜥魚、花燈魚)
英文名:Gracilelizardfish
拉丁學名:Sauridagracilis
繁殖方式:卵生。
習性:以一游一停方式遊動.
體形特徵:長達320mm。魚絨毛狀齒有數列會長到唇外,胸鰭的末端超過腹鰭起點.
食性:肉食性.
護理:水溫24~27℃;PH8.1~8.4;比重1.020~1.025。

形態描述

細蛇鯔細蛇鯔
體長圓形,尾部細長,尾柄兩側有嵴鱗。體長200mm,為體高的5.06—6.61倍;為頭長的3.95—4.77倍。頭長為吻長的3.52—4.09倍;為眼徑的5.00—6.01倍;為眼間距的3.85—4.9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40—2.95倍。體被圓鱗,頭後背部、鰓蓋和頰部均被鱗。鱗小易脫落。腹鰭基部有細長的腋鱗。側線鰓孔後上方始,至尾鰭基部,完整,稍直。肛門靠近臀鰭前方。
新鮮時,體背部淺橘黃色,並有白色光澤;體側有9—10個黃褐色不規則的雲狀橫帶斑紋;沿背面有4個大的明顯斑塊,分別在頭的後部、背鰭基附近、脂鰭下面和尾鰭基。各鰭橘黃色,並有褐色斜線排列的斑紋。脂鰭有1個顏色較深的褐色斑。下頜的腹面有8—9個淡褐色橫條紋。為蛇鯔屬(Saurida)中惟一身體出現橫帶斑紋的種類,較為罕見。

頭稍平扁。吻端尖突。吻長大於眼徑。眼側上位,距吻端較近。脂眼瞼發達。口大,前位,下頜稍短於上頜。口裂伸達眼的遠後方。兩頜具犬牙。齶骨每側有牙2群。內群牙短於外群牙,並具一深溝隔開。體被圓鱗。偶鰭基部有細長的腋鱗。

背鰭起點距吻端等於或大於至脂鰭起點的距離。背鰭前部鰭條不延長,其長小於頭長。背鰭12-13;臀鰭9-10;胸鰭12-13;腹鰭9。側線鱗45-49。體長為體高5.7-5.9倍;為頭長3.9-4.1倍。體背部淺桔黃色;體側具9-10個黃褐色不規則的雲狀斑;各鰭桔黃色,有褐色斑紋;脂鰭有一個褐色斑;下頜有8-9個褐色橫條斑。

分布地帶

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以及非洲東岸,紅海,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印度,安達曼群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夏威夷,社會群島,新南威爾斯,以及琉球群島等沿海。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