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蓋狗母

肩蓋狗母(學名:Synodus tectus)又稱 被蓋狗母魚,為仙女魚目合齒魚科狗母魚屬其中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及莫三比克,東至阿達曼海,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僅少量分布於南部海域。主要棲息於沿近海靠近礁石之砂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動物游經時,躍起吞食。可食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肩蓋狗母 被蓋狗母魚

學名:Synodustectus

俗名:狗母梭、狗母

命名者:Cressey,1981

科中文名:合齒魚科

科號科名:F187 Synodontidae

模式種產地:VisayanSea,Philippines,depth41fathoms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最大體長:10.7cm

棲息深度:25-82公尺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參考文獻:ChenJ-P,H-CHo,andK-TShao.2007.ANewLizardfish(Aulopiformes:Synodontidae)fromTaiwan,withdescriptionsofthreenewrecords.Zool.Stud.46(2):148-154

典藏標本:NMMBP07889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稜脊。頭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眼中等大;脂性眼臉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齶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被圓鱗,頭後背部、鰓蓋和頰部皆被鱗;側線鱗數55-56;側線上鱗數3.5(少數為4.5)。單一背鰭,具軟條14;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10;胸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連線;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體紅褐色,具約10條"T"字型之深色斑紋;鰓蓋後緣具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近海靠近礁石之砂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動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及莫三比克,東至阿達曼海,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僅少量分布於南部海域。

經濟利用

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