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鱗魚

光鱗魚

光鱗魚,裸蜥魚科,體細長而側扁。頭狹長,前部尖。吻長。眼中等大,前方有一黑色的小發光斑。口裂長,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下頜略長長於下頜;下頜及齶骨具犬齒。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裸狗母魚 
學名:Lestrolepisintermedia
英文名:Barracudina
中文名:光鱗魚古巴光鱗魚
科名:Paralepididae
科中文名:裸蜥魚
同種異名:Lastrolepisintermedia,Lestidiumintermedium,Lestiolepisintermedia,Lestrolepisjaponica,Paralepisintermedius,Sudisvanderbilti
世界分布:全球性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溫帶海域。中國台灣則發現於東北部水域。
模式種產地:Matanzas,e.Cub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光鱗魚光鱗魚

棲息環境: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10-800米
最大體長:25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頭狹長,前部尖。吻長。眼中等大,前方有一黑色的小發光斑。口裂長,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下頜略長長於下頜;下頜及齶骨具犬齒。體裸露,僅沿側緣具有鱗狀結構的側線管,約具62-69個。腹面由喉峽部至腹鰭基的正中間處具有一對縱向而平行的發光管,發光管的前後兩端相連。背鰭小,其起點約位於腹鰭及臀鰭起點在線上中間之前;臀鰭長,具36-40軟條。體色淡,具暗色背紋。

棲所生態

中、底層深海魚類。游泳速度快,生態習性不甚清楚。由捕獲記錄推估,幼魚生活於10-200公尺深的於域,而成魚約在400-800公尺間。

漁業利用

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