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狗母魚

花斑狗母魚

花斑狗母魚又叫方斑狗母魚,系狗母魚科狗母魚屬、淺海底棲小型魚類,在淺海的砂底生活。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及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萊恩、馬貴斯及杜夕群島,北至日本、台灣,南至澳洲、羅得豪島及拉帕等。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花斑狗母魚花斑狗母魚

學名:Synodusvariegatus
命名者:(Lacepède,1803)

棲息深度:4-91公尺
中文名:花斑狗母魚

有毒魚類:否
科中文名:合齒魚科

花斑狗母魚花斑狗母魚

經濟性:否
科號科名:F187 Synodontidae

食用魚類:是

中國大陸名:雜斑狗母魚
模式種產地:HawaiianIs.

觀賞魚類:是

最大體長:40cm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俗名:狗母梭、狗母、花狗母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台灣分布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同種異名

Salmovariegatus,Salmovarius,Sauridarubrotaeniata,Sauruscynodus,Saurussynodus,Saurusvariegatus,Synodusenglemani,Synodushoulti,Synodusindicus,Synodusulae,Synodusvarius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Fishbase(2004);TheLiveMarineResourcesoftheWesternCentralPacific,Vol.3(FAO,1999);FishesofJapan(Nakabo,2002)Zaiser,M.J.etc.1981

典藏標本

ASIZP0057102.ASIZP0058686.ASIZP0058760.ASIZP0059174.ASIZP0059394.ASIZP0059739.ASIZP0060040.ASIZP0060060.ASIZP0060152.ASIZP0062758.ASIZP0063380.ASIZP0070527.ASIZP0071144.ASIZP0802257.FRIP20135.FRIP20236.FRIP20238.FRIP21638.NMMBP02201.NMMBP02520.NMMBP03109.NMMBP03350.NMMBP03368.NMMBP04039.NMMBP05308.NMMBP06010.NMMBP07881.NMMBP08710.NTUM00225.NTUM04393.NTUM06141.NTUM06512.NTUM06513.NTUM06514.NTUM07586.USNM00217719.USNM00217751....……列出全部38筆
英文俗名Redlizardfish;Redbandlizardfish;Reeflizardfish;Pointheadlizardfish;Variegatedlizardfish;Fowler'slizardfish

形態特徵

花斑狗母魚花斑狗母魚

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柄兩側具棱脊。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前孔瓣細長。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齶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及頭部被圓;頰部被鱗,但不及前蓋緣;側線鱗數60-63;側線上鱗數5.5(少數為6.5)。單一背鰭,具軟條11-13(通常為13);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8-11;胸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在線上;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成魚體色多變,由灰色至紅色皆有,某些個體體側具沙漏形斑或鞍狀斑,但這些斑紋通常會被較粗的暗紅色斑破壞。紅帶狗母(Synodusengleman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花斑狗母魚X光照片花斑狗母魚X光照片

主要棲息於沿近海靠近礁石之砂泥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萊恩、馬貴斯及杜夕群島,北至日本台灣,南至澳洲、羅得豪島及拉帕等。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