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深海蜥魚

尖吻深海蜥魚

尖吻深海蜥魚,深海蜥魚科,瀕危狀態。體延長而呈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背緣自頭後部開始至背鰭起點隆起。頭中長,稍側扁,吻長稍長於眼徑。眼大而圓,上側位。眼間隔較窄。棲息於深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名:Bathysaurusmollis
英文名:
中文名:尖吻深海蜥魚尖吻深海蜥魚
科名:Bathysauroidae
科中文名:深海蜥魚科

同種異名:Bathysaurusmorris,Bathysaurusobtusirostris
世界分布:全球性
地理分布:
模式種產地:MiddleofSouthPacific,Challengerstation281,depth2385fathoms;offTokyo,Japan,Challengerstation237,depth1873fathoms.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棲息環境:深海
棲息深度:1550-4903米
最大體長:78cm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背緣自頭後部開始至背鰭起點隆起。頭中長,稍側扁,吻長稍長於眼徑。眼大而圓,上側位。眼間隔較窄。口前位,下頜突出;上頜骨末端僅達眼前緣。齒小,圓錐形,兩頜具齒帶,下頜內側齒擴大,下頜前方露出部左右各有一四邊形齒叢,最外側齒不向下翻出;鋤骨兩端突出,各具一小齒叢,齒叢間則無齒;齶骨具單列齒;舌上無齒。體被梳狀鱗,體背後部、頰部和鰓蓋具鱗;側線平直。背鰭始於腹鰭前上方;脂鰭小,位於臀鰭基部上方;胸鰭中側位,末端不及腹鰭鰭端;尾鰭叉形。體呈褐色,腹部淡褐色。背部及沿側線各有一列暗色雲狀斑。鰓蓋亦具一黑斑。除臀鰭淡色外,各鰭皆為暗色。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