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鰭虹燈魚

長鰭虹燈魚

長鰭虹燈魚Bolinichthys longipes(Brauer),(1906),提燈科虹燈屬,體細長、全長約50mm、側扁,鼻上發光器不存在,眼球水晶體後方虹膜亦有白色新月形發光組織。棲息于海洋的的中層水域。棲息深度10~725米。分布於中國南海;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幾內亞灣,印度洋的塞席爾群島、查戈斯群島、孟加拉灣、可可群島以及東、西太平洋等海區。

基本信息

文獻描述

長鰭虹燈魚簡圖長鰭虹燈魚簡圖

文獻信息:Brauer1906
命名人:Brauer
命名年代:1906年
測量標本:10尾;體長10.7—44.0mm。采自南海北緯11°51′4″,東經114°07′2″,水深2754m;北緯12°05′,東經111°06′,水深2860m;北緯13°30′,東經113°07′,水深3000m;北緯13°31′,東經115°06′,水深4300m;北緯13°37′,東經117°59′,水深3980m;北緯15°03′3″,東經113°56′3″,水深362m等處。
Myctophum(Lampanyctus)longipesBrauer,1906,Wiss.Erg.Dt.Tiefsee-Exped.“Valdivia”1898—1899,15(1);236,fig.155(熱帶印度洋和北大西洋)。

長鰭虹燈魚長鰭虹燈魚

BolinichthyslongipesPaxton,1972,Bull.LosAng.Co.Mus.nat.Hist.Sci.,13:47(印度洋、北大西洋);Wisner-1976,(U.S.)NavyOceanRes.Dev.Act.Ret.,3:199(東太平洋);楊家駒,陳素芝等,1980,南海海洋科學集刊,1:102,圖25(南海);黃增岳等,1983,南海海洋生物研究論文集,1:250(南海);陳素芝,1987,中國魚類系統檢索(成慶泰等主編)(上冊):92,(下冊):圖344(南海);楊家駒等,1996,大洋性深海魚類:134,圖95(南海)。

形態特徵

長鰭虹燈魚彩圖長鰭虹燈魚彩圖

體長為體高的4.18—5.03倍;為頭長的3.03—3.24倍。頭長為吻長的5.25—6.50倍;為眼徑的2.89—3.53倍;為眼間距的3.58—4.2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78—2.08倍。側線鱗34—35。椎骨35。頭、體均被圓鱗,容易脫落,鱗片後緣具有微小發光器。側線完全,側線上鱗片較大。肛門位於臀鰭前方。尾柄側扁,其長約為高的2倍。

頭較大,其長大於體高。口較大,端位,吻不突出,極短。眼大,側上位;眼球晶體後半部的虹膜上,明顯有白色新月形發光組織。鼻器呈玫瑰花狀,位於眼前方,幾把吻部占滿。兩頜約等長,上頜骨狹長,末端略為擴大。兩頜具數列細小齒;上頜骨前緣具大而銳利的齒區;下頜後部有數個強鉤狀齒。犁骨、齶骨也具銳利小齒。鰓耙4—5+1+11—13。鰓耙長而側扁,內緣具齒狀突起。鰓蓋膜與峽部不相連。

背鰭12—13;臀鰭13—14;胸鰭12—14;腹鰭8;尾鰭6—19—6。背鰭位於腹鰭起點稍後的上方,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脂鰭位於臀鰭末端的上方。臀鰭位於背鰭基底後下方,其基底略比背鰭基底長。胸鰭細長,完整的標本其末端可達臀鰭的中部。腹鰭中等長,末端可達肛門的後方。尾鰭叉狀,上下副鰭條不堅硬。

發光器

(AO)發光器5—6+3—4。鼻部背側發光器(Dn)不出現。鼻部腹側發光器(Vn),小圓形,位於眶前緣與鼻器腹側之間。眶後緣具有3個一列的小型發光器。鰓蓋發光器(Op)2個,Op2明顯比Opl大。鰓膜條發光器(Br)3個,三者依次位於口的腹面。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PV0l在PV02略前的下方。胸鰭上方發光器(PL0),緊鄰側線的上緣。胸部發光器(PO)5個,P03略為升高,P04比P03更為升高。腹部發光器(VO)5個,V02升高,略比P04低。腹鰭上方發光器(VL0),在腹鰭基的上方,緊鄰側線的下緣。肛門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成鈍角,SA0l在V05的稍後上方,SAO3在AOal的前上方,緊鄰側線的上緣。體後側發光器(Po1)2個,呈斜線排列,Poll在AOa列的後上方;Pol2在脂鰭基底後下方,緊鄰側線的上緣。臀前部發光器(AOa)5—6個,沿臀鰭基部成水平狀排列。臀後部發光器(AOp)3—4個,位於尾柄腹緣,呈水平狀,相互距離約相等。尾前部發光器(Prc)3個,成2+1方式排列,Prc2略高於Prcl,並在Prcl的後方,Prc3在側線的上緣。成體雄魚和雌魚均出現尾部發光腺,尾上腺(SUGL)具1—3個覆瓦狀發光鱗;尾下腺(INGL)具2—3個覆瓦狀發光鱗,周圍黑色素較淺。雄魚在30mm以上,眶後背緣具有3—4個一組的明顯發光斑;雌魚其斑塊不明顯或只有痕跡。除上述發光器外,一般魚體在15mm以上的,在頭部、腹鰭基部上緣、背鰭基中部、臀鰭的AOal下方都具1或2個發光鱗。

分布地帶

分布於中國南海;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幾內亞灣,印度洋的塞席爾群島、查戈斯群島、孟加拉灣、可可群島以及東、西太平洋等海區。

棲息環境

高度大洋性。白天發現於525~725米水層,夜晚在10~150米處覓食。卵生,卵與仔魚為浮游性。

燈籠魚目百科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本目有14~15科70餘屬400多種。本目中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