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緣青眼魚

黑緣青眼魚

黑緣青眼魚(學名:Chlorophthalmus nigromarginatus)又稱為青眼魚,系青眼魚科青眼魚屬、深海底棲魚類。體長形,側扁。成魚背鰭前緣隆起;幼魚不隆起或微隆起。體長230mm。系深海底棲魚類。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黑緣青眼魚黑緣青眼魚
體長為體高的4.60—5.33倍;為頭長的3.02—3.60倍。頭長為吻長的2.71—3.50倍;為眼徑的3.12—3.70倍;為眼間距的8.20—9.6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72—2.01倍。體細長,呈圓筒形,側扁,背鰭前方的體背緣隆起。肛門位於腹鰭的後方,黑色。尾柄側扁,其長大於高。頰部、鰓蓋部以及身體具圓鱗。側線完全,從鰓孔後上方沿體側中部往後至尾鰭基。幾乎呈直線狀。

頭中等大,側扁。吻圓鈍。眼小,側上位。眼徑小於吻長。口大,前位。上頜骨末端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下頜較上頜長。口蓋骨牙為粒狀。兩頜牙細尖,排列為窄帶狀。鰓耙數3—4+16—17;鰓膜骨條8。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不連。有假鰓。鰓耙側扁,細長,質硬,外緣具小齒。體被圓鱗。

背鰭10-12;臀鰭8-10;胸鰭14-16;腹鰭9。側線鱗40-53;側線上鱗6-7;側線下鱗51/2-61/2。體長為體高4.1-5.1倍;為頭長3.6-4.5倍。背鰭基部起點位於體前上方,與腹鰭起點相對。胸鰭較大。臀鰭較小與脂鰭起點相對。尾鰭叉形。體呈綠褐色,體側有暗色斑。背鰭前和尾鰭的後緣為黑色,腹鰭中部有黑色橫帶。

發光器

肛門周圍有發光器黑斑。

分布地帶

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

文獻描述

文獻信息:Kamohara1953
命名人:Blyth
命名年代:1854年
ChlorophthalmusacutifronsnigromarginatusKamohara,1953,Jap.J.Ichthyo1.,3(1):5,fig.4(日本高知)。
ChlorophthalmusnigromarginatusKamohara,1956,Res.Rep.KochiUniv.,5(15):6,p1.3,fig.3(日本,土佐灣);陳兼善,1969,台灣脊椎動物志:164(台灣東港);沈世傑,1984,台灣魚類檢索:140(台灣東港);陳素芝,1987,中國魚類系統檢索(成慶泰等主編)(上冊):84,(下冊):圖305(東海);許成玉等,1988,東海深海魚類:119—120,圖94(東海);莫顯蕎,1993,台灣魚類志(沈世傑主編):157,圖版34—5(台灣海域)。

燈籠魚目百科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本目有14~15科70餘屬400多種。本目中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