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斑狗母魚

背斑狗母魚

背斑狗母魚(學名:Synodus fuscus)為狗母魚科狗母魚屬的魚類。分布於日本海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主要棲息於100米水深的泥沙底質的海區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背斑狗母魚背斑狗母魚
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棱脊。頭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齶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被圓鱗,頭後背部、鰓蓋和頰部皆被鱗;側線鱗數55-56;側線上鱗數3.5(少數為4.5)。單一背鰭,具軟條14;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10;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在線上;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體紅褐色,具約10條""T""字型之深色斑紋;鰓蓋後緣具黑斑。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日本及中國台灣。中國台灣分布於澎湖海域。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之砂泥底質的水域。屬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漁業利用

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

魚類,燈籠魚目

燈籠魚目 Myctophiformes, 硬骨魚綱的1目,許多種類體上具各種形狀的發光器,在夜間或幽暗的深水中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澤,鮮艷奪目,因形似燈籠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