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簡歌

朝代簡歌

《朝代簡歌》又名《朝代》,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川三角創作的速記歌訣,其正文短短二十個漢字,以五言歌訣的形式按順序簡潔明了地高度概括了中國歷史上的十五個主要朝代,一韻到底,讀來朗朗上口,過目難忘。

作品原文

朝代簡歌

⑸,

三國⑼,

五代⑿傳,

⒃完。

作品注釋

⑴夏,夏朝夏代):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禹帝姒文命(夏禹)在斟潯(今河南洛陽)建立;

⑵商,商朝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太祖子履(商湯)在(今河南商丘)建立;

⑶周,周朝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年,周朝包括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姬發〖今陝西西安〗建立)和東周(公元前770-前256年,周平王姬宜臼雒邑〖今河南洛陽〗建立,東周又包括春秋〖前770-前475年〗與戰國〖前475-前221年〗兩段時期);

⑷秦,秦朝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秦始皇嬴政鹹陽(今屬陝西)建立;

⑸漢,漢朝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漢朝包括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和東漢(公元25-220年,光武帝劉秀雒陽〖河南洛陽〗建立);

⑹三國:220-280年,三國包括曹魏(220-265年,魏文帝曹丕在洛陽〖今屬河南〗建立)、蜀漢(221-263年,漢昭烈帝劉備成都〖今屬四川〗建立)和東吳(222-280年,吳大帝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建立);

⑺晉,晉朝(晉代):265-420年,晉朝包括西晉(265-316年,晉武帝司馬炎在洛陽建立)和東晉(317-420年,晉元帝司馬睿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和十六國並列;

⑻北,北朝:386-589年,北朝與南朝並列,合稱南北朝,北朝包括北魏(420-557年,道武帝拓跋圭在洛陽建立)、西魏(532-556年,孝武帝元修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東魏(534-550年,孝靜帝元善見鄴城〖今河北鄴鎮〗建立)、北齊(550-577年,文宣帝高洋在鄴城建立)和北周(557-581年,孝閔帝宇文覺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 )五個朝代;

⑼南,南朝:南朝與北朝並列,合稱南北朝,南朝包括南朝宋代(南宋,420-479年,宋武帝劉裕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 )、南朝齊代南齊,479-502年,齊高帝蕭道成在建康建立)、南朝梁代南梁,502-557年,梁武帝蕭衍在建康建立)、南朝陳代南陳,557-589年,陳武帝陳霸先在建康建立)四個朝代;

⑽隋,隋朝隋代):581-618年,隋文帝楊堅大興(陝西西安)建立;

⑾唐,唐朝唐代):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

⑿五代:907-960年,五代與十國並列,合稱五代十國(907-979年)五代包括後梁(907-923年,後梁太祖朱晃〖今河南開封〗建立)、後唐(923-936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洛陽〖今屬河南〗)、後晉(936-947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在汴建立)、後漢(947-950年,後漢高祖劉暠在汴建立)和後周(951-960年,後周太祖郭威在汴建立)五個朝代;

⒀宋,宋朝宋代):960-1279年,宋朝包括北宋(960-1127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封〖今屬河南〗建立)和南宋(1127-1279年,宋高宗趙構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兩個朝代,南宋與金朝基本並列;

⒁元,元朝元代):1206-1368年,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在元大都(今北京)建立;

⒂明,明朝明代):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其都後移至北京;

⒃清,清朝清代):1636-1911年,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在北京建立;從夏朝至清朝,中國的王朝至此完結。

朝代列表

社 會 朝 代 起 止 時 間 創 建 人
原始社會 三皇五帝 前26世紀-前21世紀
奴隸社會 前2070年-前1600年 姒啟
前1600年-前1046年 子湯
西周 前1046前771年 武王姬發
東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平王姬宜臼
封建社會 戰國 前475年-前256年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西漢 前206年-公元8年 高祖劉邦
南越 前203年-前111年 武王趙佗
公元8年-23年 王莽
東漢 25年-220年 世祖劉秀
三國 220年-265年 世祖曹丕
(漢) 221年-263年 昭烈帝劉備
222年-280年 太祖孫權
西晉 265年-316年 世祖司馬炎
東晉 317年-420年 中宗司馬睿
十六國 漢(前趙) 304年-329年 高祖劉淵
成(漢) 304年-349年 太宗李雄
前涼 314年-376年 高祖張寔
315年-376年 穆帝拓跋猗盧
後趙-衛 319年-351年 高祖石勒
前燕 337年-370年 太祖慕容皝
前秦 350年-394年 太祖符洪
冉魏 350年-352年 武悼天王冉閔
後秦 384年-417年 太祖姚萇
後燕 384年-407年 世祖慕容垂
西燕 384年-394年 慕容泓
西秦 385年-431年 烈祖乞伏國仁
後涼 386年-403年 太祖呂光
南涼 397年-414年 烈祖禿髮烏狐
南燕 398年-410年 世宗慕容德
西涼 400年-421年 太祖李暠
北涼 397年-439年 段業
後蜀 405年-413年 譙縱
407年-431年 世祖赫連勃勃
北燕 407年-436年 惠懿帝高雲
南北朝 南朝 南宋 420年-479年 高祖劉裕
南齊 479年-502年 太祖蕭道成
南梁 502年-557年 高祖蕭衍
南陳 557年-589年 高祖陳霸先
後梁 555年-587年 中宗蕭詧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太祖拓跋珪
東魏 534年-550年 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年-557年 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年-577年 顯祖高洋
北周 557年-581年 孝閔帝宇文覺
581年-619年 高祖楊堅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高祖李淵
690年-705年 武則天
渤海 698年-926年 高王大祚榮
南詔 738年-902年 皮羅閣
五代十國 五代 後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
後唐 923年-936年 莊宗李存勗
後晉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年-950年 高祖劉知遠
後周 951後-960年 太祖郭威
十國 902年-937年 太祖楊行密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吳越 907年-978年 武肅王錢
907年-951年 武穆王馬殷
909年-945年 太祖王審知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劉龑
前蜀 903年-925年 高祖王建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南平(荊南) 924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興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劉旻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趙構
契丹 916年-1125年 太祖耶律阿保機
大長和 902年-928年 鄭買嗣
大天興 928年-929年 趙善政
大義寧 929年-937年 楊乾貞
大理 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 太祖段思平
大中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
西夏 1038年-1227年 景宗李元昊
西遼 1124年-1218年 德宗耶律大石
北遼 1122年-1123年 宣宗耶律淳
1115年-1234年 太祖完顏阿骨打
蒙古-元 1206年-1402年 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1368年-1644年(1661年) 太祖朱元璋
後金-清 清朝前期 1616年-1840年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朝後期 1840年-1912年
中華民國 1912年-1915年,1916年-1949年 孫中山
中華帝國 1916年 袁世凱
現代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毛澤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