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五代時期政權]

後漢[五代時期政權]

五代時期的政權,高祖劉知遠建立,都城開封。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京(今河南開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至此滅亡。共歷二帝,立國僅四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後漢疆域圖後漢疆域圖
五代朝代之一,劉知遠(即後漢高祖)所建。都開封。歷二帝,前後約四年。劉知遠是沙陀部人,後晉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11日),契丹陷開封,後晉亡。劉知遠亦曾向契丹納貢,但當時人民堅決反抗契丹,有的方鎮也拒絕投降。劉知遠對契丹的南下先採取觀望態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改國號遼,改元大同。二月,劉知遠亦在太原稱帝。他下詔諸道禁止為遼搜括錢帛,並詔慰抗擊遼之民眾,人心歸附。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占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六月,改國號漢,史稱後漢。改開運四年(947)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祐。與南唐、吳越、楚、南漢、後蜀、南平等政權並立。
高祖劉知遠高祖劉知遠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去世,次子劉承祐繼位,是為隱帝。劉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楊祐、蘇逢吉、郭威等專權,但四人之間又有矛盾。史弘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掌握禁軍,酷虐濫殺;楊祐為樞密使,權勢最重。劉承祐疑懼,於乾祐三年十一月殺楊祐、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又密令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開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劉承祐被殺。郭威虛立高祖侄劉贇為帝,李太后稱制,不久在北御契丹時於澶州兵變回師開封正式稱帝,立國周,史稱後周,後漢滅亡。

歷代皇帝

高祖劉知遠

高祖劉知遠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895年—948年),即後漢高祖,山西太原人,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後更名劉暠,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因病崩於萬歲殿。謚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後漢高祖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隱帝劉承祐

隱帝劉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後漢最後一位皇帝,
隱帝劉承祐隱帝劉承祐
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後漢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劉知遠死後,劉承祐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了郭威叛變,後漢隱帝承祐三年(公元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定謚曰“隱”。葬於許州陽翟縣之潁陵。

疆域

後漢疆域版圖後漢疆域版圖
後漢西南失階州、秦州、鳳州、成州於後蜀,西北得勝州於遼國,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

藩王

南平王高從誨、吳越王錢倧、吳越王錢俶。而後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

帝王世系

開國君主劉知遠為世居太原的沙陀人,原為五代後晉河東節度使。947年,乘契丹陷開封而於太原稱帝,國號晉。同年,契丹北撤後,建都汴(今河南開封),自稱為東漢明帝八子淮陽王劉昞之後,改國號漢。史稱“後漢”,以別於漢朝。亡國君主是其子劉承祐。
廟號 諡號 姓名 生卒年 在位時間 陵寢 年號 世系
文祖 明元帝 劉湍 高祖追崇 高祖高祖父
德祖 恭僖帝 劉昂 高祖追崇 高祖曾祖父
翼祖 昭憲帝 劉僎 高祖追崇 高祖祖父
顯祖 章聖帝 劉碘 高祖追崇 高祖生父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帝 劉知遠 895年―948年 947年―948年 睿陵 天福
乾佑
惠祖 隱帝 劉承佑 930年―951年 948年―950年 乾佑 高祖次子
湘陰公 劉贇 950年12月 高祖侄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