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諦功

揭諦功是少林七十二藝中硬功外壯功法,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力。是練習人身跌扑滾翻的功法,為少林武僧經常研練的重要功夫。

歌訣

白馬打戰揭諦功,十八滾法賽活龍。朝夕練習滾翻法,強敵想抓抓不成。

練法

右搶臂滾身法:以右肩先著地,向前滾翻。
左搶臂滾身法:以左臂先著地,向前滾翻。
正翻筋斗法:雙手或雙拳扶地向前猛翻。
向後跌臂法:身體向後跌,背部著地。
脊背栽摔跌法:身向後倒,跌練自摔脊背,兩腿向上抬。
坐地跌臀法:用臀部向地上坐摔,練習臀部
左肋跌地法:左肋先著地摔臥。
右肋跌地法:先右肋點地,練習摔跌。
觀音坐氈:兩臂著地甩擊,練習別處著地。
捲地右斜滾法:滾身右臂貼地,身向右側歪斜。
捲地左斜滾法:滾身左臂貼地,身向左側歪斜。
膝蓋跪地跌法:兩膝蓋著地,跌跪於地上,兩腳尖著地,雙手上揚。

功法略解

①揭諦功是少林七十二藝中硬功外壯功法,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力。是練習人身跌扑滾翻的功法,為少林武僧經常研練的重要功夫。
②此功在少林武術中起重要作用,可通過摔打的鍛鍊,強壯筋骨皮肉肌腱,增強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此功可以把腳、手、四肢全練得堅實、靈活,可在搏擊時取得成績。
③練習此功法的要點:此功夫練成很難,初習練時必須吃苦,甚至腑臟受傷。要循序漸進,不可猛進。必須持之以恆,方可成功。

相關記載

揭諦功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其練法較難。 其法初習頗苦,甚至腑臟受傷,非漸進不可,萬不可躥等。揭諦功者,即俗所謂就地十八滾、地蹚功夫也。又如江湖技士之搶背,然此法分前、後、左、右等跌法,及箭盤背跌仰跌、伏跌等法。初習時,按搶背法行之,即以右手向左肋搖,以右肩頭輕接地面,翻身挺腰而起,是為右前跌法。左手向右肋搖,以左肩頭輕接地面,翻身挺腰而起,是為左前跌法。此二式在跌扑法為最易學者。他如前跌法,即頭向前,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謂翻斤斗,又所謂毛兒跟頭。後跌法,即以頭後倒,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謂反斤斗。左跌法,則以左肩頭向左輕接地面,側身翻起。右跌法,則以右肩頭向右輕接地面,側身翻起。蓋左右跌法,為揭諦功中最難練之功夫。箭盤系箭步向前翻斤斗。背跌法,是身向後跌下,背脊須先稍偏向右方,左手伸出,撲在地上,身體稍向左方,跌於左手上,借力將手一撐,立身而起,即俗所謂平地翻車。擲跌法,系身體蹲踞式,向後跌下,在未曾著地時,先用一手著力撐在地上,待身已著地,然後將身向此手面滾去壓於手上,此手一撐,將身借力立起,此法兩手均可練習,即俗所謂鯉魚打挺。仰跌法,是從直立向後仰跌,跌時,頭須向前稍曲,萬不可著地,同時先將左手或右手,撲在地面,待著地時,急滾身手上,將身體借撐力起,即俗所謂鐵板橋。伏跌法,足從直立向前仆下,仆時身體挺直,膝不可彎曲,在未著地時,應曲臂握拳,應使拳和小臂,同時著地,切不可使胸腹著地,急用兩手撐地,項力立起,即俗所謂撲虎勢。至於滾法,則稍難矣!其法曲腰抱肘,用兩臂撐地之力,及兩肩頭,並兩腿之翻轉力,橫臥其身,翻滾而進,初期緩慢,且甚痛苦,習之日久,則翻轉矯捷,瞬息十八滾矣。蓋揭諦功有“就地十八滾”,八八六十四盤之絕,非精於性功者,則成功實非易易也。作者幼嗜
地蹚拳,以其顛仆猛疾,稍長習揭諦拳,復經妙興大師授以揭諦功。每行拳時,前後左右,忽起忽落,翻滾無次,自覺氣爽,而皮膚因是堅實,今秉吾師所傳,宣之於眾,非實地仆跌,無以成功也。

盤點少林正宗七十二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