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我國武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歷史上有“十三棍僧”救唐王。

基本信息

特點

少林少林
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唐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賞,而被特別認可設立常備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術的發展。
少林寺因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少林一詞也成為中國傳統武術的象徵之一,如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即為“少林、武當、崑崙、峨嵋、點蒼、華山、海南”等派別,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門派。
少林武術作為一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為一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為健身、禦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
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其中“禪”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據,因為禪”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少林六祖惠能在《壇經》上說:禪乃梵文音譯“禪那”,其意譯為“棄惡”、“功德叢林”、“思維修”、“靜慮”。它的基本含義就是息心靜寂地參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別不同,講究的是“禪武合一”。
少林武功又是中國武術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蘊,最具完整的體系,最具權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國武功流派,它無疑已成為中國武術的主流學派。
相傳著名的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修煉十年的漫長歲月中,言傳身教創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開始就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內涵,具有修身養性,善化人性,清淨無為的武德。
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禪”等武功相輔相成,達到二者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少林武功並非一人所創,而是凝結了千百萬人民的心血。少林武術在漫長歲月中由中華民族無數武林高手發展流傳下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嵋少林和武當少林,每派中又分許多小派和門別,派別實繁。從地域上又可分為北少林和南少林兩大流派。
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這些套路和軟硬功夫,由於年代久遠,散失很多。

歷史

起源

少林武功起源於古代嵩山少林寺,並因而得名。
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少室五乳峰下。
少林寺創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來嵩山落跡傳教而建.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歷史見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內的“少林拳譜”壁畫,描繪了當年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真實情景:宏偉的寺院,張燈結彩,三十個身著短裝,精神奕奕的健壯武僧,分成十五對,在演練少林拳,拳打腳踢,栩栩如生。
除了行拳圖外,殿內還有寺僧演練器械、揮舞棍棒的壁畫,南北兩壁有少林武術的“錘譜”,畫面突出兩個武僧擺開對打的架勢,沖拳、撥掌對練。
千佛殿是當年少林寺的練功房,地堂上還有四十八個寺僧“站柱”的遺蹟;只見磚鋪的地面上留下兩行直徑約四、五十厘米的鍋底狀圓坑,一個個間隔約二米半,據說是眾僧苦心學藝,兩腳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練少林武功的真實史跡。

北魏

跋陀禪師主持少林寺後,四方學者聞風皆至,徒眾數百。這樣,大量的民間武術者都充當了少林寺的雜役。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時,就已經有一些會武術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為少林寺小和尚了。象惠光和尚,十二歲時在洛陽城天街的井欄上反踢毽子,一口氣能連續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驚奇,就把他剃度為小和尚,作為自己的弟子。跋陀的弟子僧稠當小和尚時,體質羸弱,常受一些會武術的小和尚的戲弄,後來便發奮練武,居然練得拳捷驍武,體健身靈。跋陀禪師為創建少林寺,翻譯佛經,傳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貢獻,少林拳譜中還有跋陀傳授方便鏟和一路大刀的記載。
傳說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少林寺傳授佛教的禪宗,面壁九年,靜坐修心,被尊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當年達摩終日靜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獸和嚴寒酷暑的侵襲,在傳經時,他發現好些弟子禪坐時間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為了驅倦、防獸、健身、護寺,達摩等人仿效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鍛鍊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傳授僧人,此即為“少林拳”的雛形。此外,達摩在空暇時間還練幾手便用鏟、棍、劍、杖等防盜護身的動作,後人稱之為達摩鏟、達摩杖、達摩劍,以後,他又吸取鳥、獸、蟲、魚飛翔、騰躍之姿,發展“活身法”,創造了一套動靜結合的羅漢十八手。後來經過歷代僧徒們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術,達百餘種,武術上總稱“少林拳”。其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術大師白玉峰、覺遠上人、李叟等人,他們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傳授,將少林拳中的“羅漢十八手”發展為七十二手,以後又發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為了保護廟宇的安全,從寺僧中選出身強力壯、勇敢靈巧或善於拳擊械鬥者組織成一支專門隊伍。最初,他們的任務是護寺,以後,寺僧參與了政治活動,寺養僧兵,形成武僧。客觀形勢要求武藝向精湛的技擊方面發展,開始了有組織的、嚴格的僧兵訓練,操練棍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們同起而習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長年不斷刻苦練習武藝,對少林武術的發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為安置北天竺僧高僧跋陀赦建少林寺,公給衣供。跋陀於寺西台建舍利塔,塔後建譯經堂。
熙平二年(517年)洛陽永寧寺建成,十七年後毀於火。其間南天竺僧菩提達摩曾見此寺,後入少林寺後五乳峰山洞坐禪。
正光初(520年) 跋陀弟子僧稠任少林寺主。

東魏

天平初(534-536年) 菩提達摩行化於洛河地區,圓寂後立塔於熊耳山空相寺

北齊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乾明元年(560年)僧稠圓寂,有《止觀法》行世。

北周

承光元年(577年)周武帝下詔毀佛法,少林寺被廢。
大象二年(580年)周靜帝下詔重興佛道二教。少林寺復立,更名陟岵寺。

開皇元年(580年)恢復少林寺名。
開皇中(581-600年)隋文帝詔賜少林寺柏谷塢地一百頃。
大業十四年(618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徒拒之。塔院被焚,靈塔尚存。

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廿七日,少林寺上座善護等十三僧,聯合偽轘州司馬趙孝宰等翻轘州城,執王世充侄王仁則歸唐有功。三日後,秦王李世民派員至寺頒賞。
武德五年(622年)少林寺因居偽鄭之地,被廢省。
武德七年(624年)寺僧不服減省抗訴。七月,敕少林寺依舊置立。
武德八年(625年)二月,重賜少林寺柏谷塢地四十頃,水碾一具。
鹹亨中(670-674年)高宗巡幸少林寺,御題《金字般若碑》,留幡像及施物。
弘道元年(683年)禪宗大師法如入少林寺。九月廿五日,武則天遣武三思送金、絹等物至少林寺,立《大唐天后御製願文》,為亡母楊氏造功德。
嗣聖元年(684年)高宗薨,武則天至少林寺為高宗造功德。
永昌元年(689年)法如圓寂,立塔寺東。
開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玄宗御書碑額七字及“太宗教書”,遣一行送賜少林寺。
開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十五日,少林寺立裴漼撰《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金初住持祖端立《妙色那羅延金剛神像碑》。
興定四年(1220年)住持志隆創設“藥局”。

蒙元

稱制元年(1242年)曹洞宗宗師萬松派遣大弟子福裕住持少林寺。
稱制四年(1245年)福裕受忽必烈之命,在少林寺作資戒大會。
定宗三年(1218年)福裕為都僧省總統,收回佛寺237處。
憲宗八年(1258年)忽必烈在哈喇和林主持舉行佛、道大辯論。福裕為首僧代表佛教界參與辯論,道士敗。
中統元年(1260年)福裕榮膺“光宗正法大禪師”,任大都大萬壽寺住持,計十四年。其間分建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五少林。
至元十二年(1275年)福裕圓寂,刊有《雪庭和尚語錄》行世。
皇慶元年(1312年)謚福裕為晉國公。
泰定四年(1327年)日該國山陰道但州正法禪寺僧邵元入華,兩年後至少林寺,住二十一年,任書記、首座等職。
至正十一年(1361年)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軍至少林寺,緊那羅僧以神異阻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天下動亂,少林寺僧僅存二十多人。

洪武二年(1369年)子嚴始住持少林,前後計十三年。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來復撰《淳拙禪師道行之碑》,日該國沙門德始書丹。
弘治十四年(1501年)西天梵僧受古梅住持之請,任少林寺勸緣僧。
正德五年(1510年)文載住持少林寺,奉行《禪苑清規》,計十二年。
正德七年(1512年)霸州農民劉氏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此年,建立雪亭。
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山東清州礦丁王堂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次年乃敗。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為武僧三奇周友立塔,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
嘉靖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552-1554年)少林寺武僧三十多人奉命赴沿海抗擊倭寇,英勇壯烈。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柘城鹽徒師尚詔起義,少林寺武僧竺方周參等奉命征討,十月,師尚詔伏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徽王府為少林寺修建牌坊,徽王朱載埨書丹。次年,朱載埨因罪自殺,徽府除國。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小山住持少林寺,計八年。
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將俞大猷至少林寺觀武,認為“真訣皆失”,選寺僧宗擎、普從隨其學習棍法。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西天梵僧弟子扁囤和尚圓寂。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鄭王之子朱載堉立《混元三教九流圖》於少林寺
隆慶間(1567-1572年)程宗猷入少林寺習武,近十年。晚年刊《少林棍法闡宗》等行世。
萬曆二年(1574年)常潤主持少林寺。
萬曆五年(1625年)河南巡撫程紹在少林寺觀武,作《少林觀武》詩。
萬曆十六年(1588年)創建千佛殿,貯神宗母李太后所頒續刻藏經。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無言主持少林,計十七年。袁宏道游少林,觀武。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杭州人陳元贇入少林寺習武。1683年東渡日本,傳少林拳棍於日本。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為都提舉、征戰有功萬安同順、授教師本樂宗武立塔。
崇禎十一年(1638年)登封農民李際遇起義。
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李自成軍入豫,李際遇與之合軍,攻克登封縣城。

順治十三年(1656年)海寬入京師,刊《五家宗派世譜定祖圖》。次年領禮部札子,為清代第一位住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聖祖御書“寶樹芳蓮”及“少林寺”匾額,賜少林寺。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御批重修少林寺,整頓少林寺門頭。乾隆初年,由河東總督、河南巡撫王士俊主持重修少林寺,費銀九千兩。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少林寺僧徒,向以教習拳棒為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施奕簪、焦如衡編定《少林寺志》四卷,五萬餘字,次年刊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三十日,高宗巡幸少林寺,題詩書匾,夜宿少林寺方丈室。
道光八年(1828年)河南道員麟慶代巡撫楊海梁祭祀嵩山時,至少林寺觀看武僧校拳。
道光三十年(1850年)鴉片戰爭結束,政府軍隊普遍配備火器,武術普遍民間化。上層社會武術功能轉向健身。
鹹豐四年(1854年)王祖源入少林寺習《易筋經》,晚年刊《內功圖說》行世。
同治元年(1862年)捻軍西征,三月至九月兩次過登封縣境。是年蝗災。

中華民國

民國初年(1911-1920年)世局動亂,土匪蜂起,少林寺購置火器成立保衛團,當家和尚恆林任團長。
民國四年(1915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武術進入西方模式新式學校課程。
民國五年(1916年)王雲華修葺緊那羅神殿。
民國十二年(1923年)恆林圓寂,弟子妙興繼任。吳佩孚部收編少林寺保衛團為第一團,妙興任團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妙興率團赴舞陽,與任應岐部交戰陣亡,保衛團武僧四散。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三月十五日,國民軍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天王殿、大雄殿、客堂、鐘鼓樓、藏經樓及所藏之大藏經、《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毀。
民國十七年(1928年)民國政府成立中央國術館,省、市、縣通設國術館(社)。大批民間拳師進城任教。以“增進全民健康為宗旨”。“仿舊時武科考試和近代體育競賽,”舉行全國國術考試。武術走向競賽標準化。
民國二十年(1930年)唐豪出版《少林武術考》。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日本武士宗道臣至少林寺學藝。回日本後,創立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

套路

拳術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小洪拳、大洪拳(三節)、朝陽拳(四節)、觀潮拳(一節)、炮拳(三節)、通臂拳(三節)、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節)、羅漢拳(五十四節)、心意把(十二種變化)。
源為武藝之源。少林派拳術有羅漢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戰拳、昭陽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觀潮拳、金剛拳、七星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長關東拳、青龍出海拳、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
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
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
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沖拳一條線之說。
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
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鏇,站如釘立,跳似輕飛。少林拳分南北兩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還分許多小派。

棍術

單盤龍、雙盤龍、猿猴棒、風火棍、齊眉棍、齊天大聖猴棍、六合風裡夜叉棍、小夜叉棍(五路)、大夜叉棍(三路)、陰手棍、六合陽手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十八點齊眉棍、劈山棍等。對練棍術有六合桿、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等。
少林派棍術有猿猴棍、風火棍、齊眉棍、大桿子、旗門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劈山棍、陰手棍、陽手棍、五虎擒羊棍少林競賽棍等,
對練棍術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桿、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掃一劈全身著力。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在歷代抗敵禦侮中,少林棍發揮過重要作用。

槍術

十三槍、本十一名槍、六路花槍、三十一名暴花槍、十八槍、二十七槍、三十六槍、八十四槍、十槍架、六門槍勢、秘授槍譜三十六點少林六合大槍少林競賽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槍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槍術有少林槍、五虎槍、夜戰槍、提爐槍、攔門槍、金花雙舌槍、擔攔槍、十三槍、十八名槍、二十一名槍、二十四名槍、二十七名槍、三十一名暴花槍、三十六槍、四十八名槍、八十四槍、六門槍勢、十槍架、六路花槍、秘授槍譜三十六點、豹花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對手槍、戰槍、雙刀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少林槍術有一條歌訣是:“身法秀如貓、扎槍如斗虎,槍扎一條線、槍出如射箭,收槍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壓槍如按虎、挑槍如挑龍,兩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攔、拿、亢、點、崩、挑、撥,各種用法奧妙全。”

刀術

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春秋二十四刀、單刀、長行刀、穿刀、六合刀、座山刀、少林雙刀、八路雙刀、六路雙刀、梅花單刀、太祖臥龍刀、五虎少林追風刀、滾堂刀等。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少林競賽刀。
刀是歷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譽為“百兵之帥”。“刀如猛虎、槍似蛟龍”,刀術的演練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凜烈的氣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單刀、少林雙刀、奮勇刀、縱撲刀、雪片刀、提爐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單刀、座山刀、六路雙刀、八路雙刀、太祖臥龍刀、馬門單刀、燕尾單刀、梅花雙發刀、地堂雙刀、滾堂刀、單刀長行刀、五虎少林追風刀等。
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單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等。刀的使用特點是纏頭裹腦、翻轉劈掃、撩掛雲刺、托架抹挑等,並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頂手,劈、撩、斬、刺似猛虎之說。

劍術

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劉玄德雙劍、達摩劍、綈袍劍等。對練劍術有二堂劍對刺、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少林競賽劍。
劍術矯健、優美、豪放,自古至今流傳深遠。
少林派劍術有達摩劍、乾坤劍、連環劍、太乙劍、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綈袍劍、劉玄德雙劍、青鋒劍、行龍劍、武林雙劍等。
對練劍術有二堂劍、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等。劍訣:“劍是青龍劍,走劍要平善,氣要隨劍行,兩眼顧劍尖,氣沉兩足穩,身法須自然,劍行如飛燕,劍落如停風,劍收如花絮,劍刺如鋼釘。”

其他兵器類

三股叉、方便鏟、套三環、峨眉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節鞭、刀里加鞭、繩鞭、虎頭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等。
少林武術器械有長的、短的、硬的、軟的、帶尖、帶刺、帶鉤、帶刃的,多種多樣,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說,近計不易勝數。除上述刀、槍、劍、棍以外,還有三股叉(南方又稱大鈀)、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大斧、雙斧、三節棍、梢子棍、七節鞭、九節鞭、雙鞭、刀里加鞭、繩標、虎頭雙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戟頭鉤、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對練套路

空手奪刀、空手奪槍、空手奪匕首、棍穿槍、草鐮合槍、梢子棍合槍、刀對槍、雙刀進槍、齊眉棍合槍、單拐進槍、雙拐進槍、拐子合齊眉棍、虎頭鉤進槍、馬牙刺合槍、烏龜圈合槍、套三環合槍、方便鏟合槍、月牙鏟破雙槍、節鞭對棍、鋼鞭對節鞭、月牙合槍、月牙合鐧、三節棍進槍、方天畫戟進槍、三英戰呂布、空手奪刀槍、和戟鏈進槍、三股叉進槍、大刀封槍、三節棍破雙槍、峨眉刺進槍等。

軟硬功夫練法

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彈弓譜、易筋經義、各種用藥法、救治法等等。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氣功

氣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類,少林寺流傳的氣功有“易筋經”、“小武功”、“站樁功”、“益壽陰陽法”、“混元一氣功”等。

軟硬功夫

軟硬功夫練法有多種,有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種用藥法、救治法等。

技擊散打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十不傳

1、人品不端者不傳;2、不忠不孝者不傳;3、人無恆心者不傳;4、文武不就者不傳;5、藉此求財者不傳;6、俗氣入骨者不傳;7、市井刁滑者不傳;8、骨柔質鈍者不傳;9、拳腳把勢花架者不傳;10、不知珍重者不傳。

少林武僧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術,不少武藝高強的人士不滿封建制度,看破紅塵,削髮為僧,成為僧兵隊伍的骨幹。少林寺還經常到各地邀請武林高手到寺傳授拳法、棍法,發展少林武功。五代十國時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術家到少林寺演練三年,各取所長匯集成少林拳譜,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傳授棍術,所以少林寺實際上成了一個有名的會武場所,群英薈萃,各顯神通。少林寺博採百家,在吸收各武藝之長後,又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有馬戰、步戰、輕功、氣功、徒手以及各種器械等許多種套路的武術流派,後代弟子結合中華民族固有之武技精華,融會貫通,發展充實成為名揚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隋末。武僧曇宗、志操、惠湯等十三人,技藝超群,應秦王李世民邀請,參加討伐王世充戰役。出師大捷,解救李世民,打敗王世充,活捉王仁則。唐太宗登基後,重賞少林寺僧,賜少林寺大量莊田銀兩,擴建少林寺,準許少林寺成立僧兵隊伍。曇宗被封為大將軍,其餘的人“時危聊作將,事定復為僧”。少林武功,經受實際戰鬥的考驗,拳藝更有發展,從此,名馳邇,開創了少林武功的新時期。少林寺極盛時期,占地一萬餘畝、大殿十四座、房屋多達五千間、寺僧發展到二千餘眾,其中擁有武藝高強的僧兵五百多人。傳說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飛等人,也得過少林真傳,趙匡胤喜愛拳術,傳下太祖長拳,曾將他的拳書藏於少林寺。古代《少林拳術精義》一書說岳飛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飛的神勇力法在反金衛國中功勳卓著。明朝少林寺小山和尚掛過三次帥印征邊,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桿和石獅。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歷代多少英雄傑練就一整套格鬥技能,在自衛抗暴、抵敵禦侮中湧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少林寺以月空為首的三十多個和尚應召組織一支僧兵隊伍,開赴松江前線御倭抗敵,在戰鬥中,人人奮勇當先英勇殺敵,手持鐵棒擊殺倭寇甚多,後來因寡不敵眾,月空等三十多位愛國和尚全都壯烈犧牲,以身殉國,用鮮血和生命為少林寺譜寫了光榮的篇章。少林寺碑林與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當年愛國僧兵作戰的記載。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傳少林寺先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十幾個分院。明代在福建九蓮山又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發展少林拳術著名,滿清滅明後,不少愛國人士,不滿外族統治,削髮為僧投入少林寺,達宗和尚結交三山五嶽英雄,創立佛教洪門,培育和發展洪門子弟,極力鼓吹反清復明,秉正除奸,南少林寺成為反清復明的大本營,洪門弟子的聚義廳,上上下下閃耀著精武強兵的刀光劍影,苦練殺敵本領。後來由於叛徒告密,遭到清政府派兵鎮壓,寺院被清兵燒毀。
辛亥革命前後,少林寺武功進一步在民間發展,各地武館林立,不少愛國志士為了推翻清朝統治,積極學習少林武功。當時武術往往被用來作為革命的實戰手段,許多地主紛紛建立“大刀隊”、“梭標隊”,練武成風,在反清鬥爭中屢建奇功。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少林武術的發展,許多省、市成立了武術協會和體校武術訓練班,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少林武術,少林武功受到人們的景仰和喜愛,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十年動亂期間少林武術雖倍受摧殘,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打倒“四人幫”後,少林武功又重振聲威,一個個武術訓練班如雨後春筍開辦起來,繼承和發展中國少林武術遺產,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材,在出國表演交流中,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武術表演團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為了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少林武術並滿足社會上對少林武術的需求,地處中原的嵩山少林寺在中嶽嵩山少林寺禪武高僧素喜大和尚的倡導下,於1979年,首先成立了少林武術隊,並以此為基礎培養了大量的少林武術後備人才,而今嵩山少林武術隊已經歸入少林寺武術館,職能已經演變為通過表演少林武術,達到弘揚祖國傳統武術文化,宣傳少林禪宗正法的目的。

功夫演員

少林七十二藝精要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自古以來,少林寺所傳功夫極多,五花八門,有“七十二藝”之說。這些功夫,按性質分,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所謂內功以練精、氣、神為主,功成後整體內壯。所謂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軀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許多功夫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得到迅速發展、推廣,成為人們防身自衛或克敵制勝的本領,也有些成為表演場上引人驚奇的絕招。當今許多功夫仍流傳深遠,人們珍惜古代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選擇性的學習,成為武術愛好者鍛鍊意志,強身健體的有效手段和提高武術技能的基本功。

“功夫”是少林武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簡單介紹一部分功夫,供讀者參考。

1、梅花樁功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梅花樁是少林門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著重練跳躍,以練就身體輕靈、步法敏捷和眼力而著稱。初練之時,不必上樁,可在地上用石灰畫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離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個圓圈作花瓣,布定梅花之後,在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為虛樁,另用暗號記明。練者立中間一朵為實樁上,立時止一足,而著力於足尖,作獨立朝崗之勢,心中自定跳躍之程式,如左三右四,前二後五,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最好叫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樁次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樁時,練者則跳至右側第二朵居中一樁,余此類推。但每一朵上的虛樁,須避免跳上,跳樁之時,腳尖務必踏於圓圈之正中,不可偏離,以免功夫不到上樁以後,身體搖晃而跌下。在初練之時,宜先於一朵花的四個實樁上來回反覆練習,繼則在兩朵八個實樁上行走,照此逐漸增加,練至在平地石灰所畫的梅花形中能來來回回,則可正式上樁。

正式練功的梅花樁,用堅木棒五根,各長七尺,埋入地下三尺。樁頭直徑二寸,平頭,外用鐵箍加固。每樁相距二尺,中樁立於四柱中央,呈梅花形。先於柱上站馬步,初用足心,繼用足跟,最後用足尖,練習百日之後在各樁上隨意跳躍,最後可在樁上練習拳術套路。

2、沙包功

沙包功也是學練武功的基本之一。此功練肩、肘、腕、胯、膝的實力,兼練手、眼、身、腰步。它以結實的帆布製成口袋,內裝細沙三十斤,共四個,作四方木架懸之,沙袋高與胸齊。練功者站於中心,用掌向前後左右沙袋拍擊,忌用拳。當沙袋被拍出盪回之時,宜左右閃避,以練身法,然後再用掌拍擊。此功用掌為主,練至純熟時,或掌或膝,前掌後腿,以及肩肘腕胯,隨意練習,早晚兩次,堅持不懈。沙包內的盛沙逐漸增加,練功者的功力也就與日俱增。

3、輕功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輕功雖不象小說里說的“飛檐走壁”之玄,但確實存在,在少林七十二藝中就有竄縱術、輕身術、跳躍法、一線穿等名目。它與跳高、跳遠不同,毋需奔跑鼓勢,只需兩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躍遠,其身法輕靈、步履輕健,落地穩妥。

練輕功異常艱苦,自始至終學成至少需十年左右。練輕功必備的設施很多,諸如木樁、弓房、鉛瓦、跳台等不下十餘種。木樁練法如上所提梅花樁,跳台練法以磚砌成長方形的台身,寬三尺,長五尺,又以等大木板製成台面,板下四周有尺許長的邊,剛好套在磚台之上,使練功者跳上時不致動搖。跳台初高三尺,逐漸增高。台前可掘沙潭作起跳台,其用意與沙坑底部鋪沙相同,在於減輕足下能借之勁。帶鉛法易致鉛中毒,所用之鉛必須先經過特殊處理。

4、上缶功

上缶功為專練上肢懸勁和兩手抓勁的少林嫡傳功夫。其練法是:備一個具有雙耳的酒罈,用短繩系牢兩耳,堅木棒一根,長七寸五分,直徑一寸五分,正中穿一對小孔,另用一強穿之,繩長約為身高的三分之二,其下端與聯繫壇耳的短繩系牢。壇中盛鐵沙兩、三斤,連壇重十斤。練功者站馬步,手握棒的兩端,把壇懸起,身腰正直,兩手與肩平,肘垂胸前。兩手將木棒緩緩向內翻轉,繩纏棒上,壇漸上升,至胸前時,稍停片刻,兩手再緩緩向外翻轉,壇降至原位,如此每日早晚各練三五十次。每三月向壇中加鐵沙三兩,不可貪多。照此循序不輟練去,至加鐵沙到連壇三十斤時,即告功成。

5、臥虎功

臥虎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睡功,復名貓功,為練習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練時先將身伏臥於地,然後兩手掌按於齊肩之地上,兩足伸直,兩足尖直支種地,用身向前探,乘勢上升,至離地約一尺時,臀部向後挫,全身隨之後退,至離地三寸時,再行先探,循環行之,力尺而止,自始至終,全身除手掌與足趾之外,其餘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貼地,初時行二三度之後,即覺力疲氣涌,與今日軍隊所習之體操中伏地挺向略同,習之既久,次數可以逐漸增加,一年之後,則完全不覺其苦,則易掌為拳,柱地而行之,越苦幹時則更進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三指居前,拇指居後,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練之,更越若干時,則單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則疊於其上,兩足交換行之,然後在背上縛以巨石,如法練之,石增至百斤時,則大功告成。

6、排打功

排打功開始時用寸厚之磚,長約七八寸,手握兩端,排擊身體之四肢、胸脅、腹、頭頂部,背部則用單手握磚排擊。用力須勻,由輕到重,磚由薄到厚。“聲、氣、勁”為練此功的秘訣:磚落身體之際,全神貫注於受擊之部,並高聲唱念數字,借揚聲以貫氣提勁,務使聲到、氣到、勁到,三者同時並行。

7、鐵掃帚

鐵掃帚其練法簡單,埋木樁於地,以掃堂腿法頻頻掃踢,用力漸次加重,三年堅持不懈練習,可以功成。

8、龍爪功

龍爪功為練習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功夫,其又稱擒拿手。為軟硬相兼之功,剛柔並濟之勁,陰陽相合之力。其練習之法:用一小口缸壇,重約十斤,用大中食三指抓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頗滑澤,不易應手上提,迨數月之後,即可隨意升降。然後每練七日,加蠶糞一碗漸增至壇滿為止,再易蠶糞以鐵砂,更進易鐵砂以鐵塊,循次增至五十斤,亦能提懸自如達半小時許,即已成功。然後棄罐而憑空習之,每晨伸張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狀,能氣隨意注,力隨指行,龍爪功軟功陰柔之勁成,至此則全功成就。

9、鷹爪功

鷹爪功專在增強實力,暢通勁路,練時兩臂平展,如鷹張翼。其練法是:練功者正立,兩肩向左右齊肩平伸,手掌朝下,十指伸直。注意肩部不可聳起,肘部不可下垂,保持上肢平直;絕慮調息,呼吸自然,默計數字,漸次增加。初練時必覺兩臂酸麻,可稍事休息後再練。此功增長上肢實力,可以使得勁路直達指端。

10、鐵珠袋

鐵珠袋是鍛鍊兩臂甩勁的功夫,須雙人對練,用結實的帆布製成口袋,內貯小鐵珠或鐵沙。兩人對立,將珠袋相互拋接,須雙手並練。珠袋開始時重五斤,每三月增加三斤,兩人的距離亦可逐漸拉長,拋接手法亦可靈活變化,正反上下,隨心所欲。當珠袋增至五十斤重而能拋接自如時,則兩臂的實力就很可觀了。

11、石柱功

練武站馬步穩固極為重要,石柱功即從站馬步入手,練功者早晚兩次站馬步,系低馬步形式,大腿面呈水平位,頭頸、身腰挺直,兩手置膝上。漸次增長時間,練至能堅持半小時許而不喘不汗,即可進而練站樁。豎木樁兩根於地,練功者即於木樁上站馬步,練至如平地一樣持久時,再在兩大腿上加青石塊,石旁有耳,可以著手。石塊自二十斤開始,每三月加十斤,至能承二百斤重石塊,站樁半小時許時,大功告成。此時兩腿實力極大,站立時如石柱一樣,不易被人搬動。

12、陸地飛行法

陸地飛行法即飛行功。先練平地奔跑,愈速愈妙,漸增至跑百里。更於兩小腿綁鉛(另制過的)或沙袋,從每腿半斤開始,如法練跑,以後每月每腿加重一兩(舊制),各加至四斤為度,並須舍平地而跑山。當帶鉛足量能於懸崖峭壁飛跑如平地,即可除去鉛瓦或沙袋,此時奔跑之速與遠,出人意料。

13、輕身術

輕身術,為軟功內壯,輕身術功夫,最不易學,其練法與竄縱術、飛行功、一線穿略同。初練時置七石巨缸,滿盛以水,習技者即於缸沿行走,即技擊家所謂跑缸邊,背負布袋,內儲鐵沙,或鉛沙數斤,亦須以豬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將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蘆)而身上之鉛或沙,則增加一小塊,或數兩,依前法練習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鉛或沙,至缸中水盡,鉛或沙五斤為度,已能於空缸之沿,周圍行走時,復易缸為大簸蘿,其中滿盛鐵沙,在簸籮之沿,如法練習之,亦將鐵沙逐漸取少,至剩空簸籮,而人能行走其上為度,然而還未功成,要進一步深化練習,可鋪細砂成甬道,厚至尺許,上面用薄桑紙覆蓋,人行其上,按日取去一紙,初時固然會留下足印,然而不斷練習,足印漸無,這時輕身術方告練成。

14、直膝跳高

這是一種簡便無害的輕功練法。先挖一池塘,其中鋪滿蘆席,比地平面低數寸。練功者直立塘邊,兩手下垂,用足尖著力,向上彈跳到平地。注意:必須直膝。如此每日早晚各跳數十次,漸次抽去芒蘆席,增加高度。直膝跳一寸,屈膝即跳一尺,故有“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之稱。

15、鐵布衫功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鐵布衫硬功屬自衛功夫,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不容易。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槓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沙,每日晨錯,就鐵槓練習種種姿式,於下槓之時,則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臀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身上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錘捶擊之,並運氣凝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練成。

16、紙墩功

將厚紙平疊、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見方的紙墩,置於桌沿。練功者以拳、掌、指、臂、肘擊打紙墩,用力逐漸加重。紙墩須及時更新。擊掌時四指伸直並緊,拇指屈貼虎口部,以掌側劈擊或掌心拍擊。用拳時拳面、拳背兼練。均可助以臂力。擊肘時舉臂曲肘,以肘下擊。左右肢交替鍛鍊,站弓步練功。練指時則正立桌側,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節作彈子拳狀,以四指指背插擊)、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畫眉手插(五指參差密並下插)。如此早晚勤練,三年功成。

17、推山掌

專練手腕發勁,極切技擊實用。以堅木製成長桌形之架,高與胸齊,四足深埋土中,架上固定兩橫木,各長四丈,間距一尺半,外包光滑之鐵皮,上置八十斤重青石一塊。練功者弓步站立架前,以雙掌平按石面,運勁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塊應手在架上溜出一丈遠時,在原石之後再加一石,以三十斤為遞加率,至全重四百斤為度。此為初步功夫按推之勁。第二步為猝勁,即突然發勁。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提起,然後掌根突然下壓,猛推石塊向練功者的側面,此時手指上翹,純用腕部和掌根之勁,仍從八十斤石塊開始遞加至四百斤。最後練暗勁,即按上法對第一石發勁,使其餘石塊躍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動,才算大功告成。

18、合盤掌

練雙手絞搓之勁。以方形竹筷三十根集為一束,兩端用弦線縛緊,使不鬆動。亦可先紮好一束,再將筷子增插其中而使之緊密。兩手分握筷束兩端,使勁內外絞鏇之,並兩掌相對挾持筷束中部使勁來回搓之。勤練一二年,功效即見:每絞筷即扭曲,每搓筷即移動。乃易竹筷為鐵筷同法練之,至鐵筷被搓細並展長,功即告成。

19、螳螂爪

專練掌側劈打之勁,如螳斧之砍物,故名。疊磚數十塊,上鋪桑皮紙厚三寸。人立磚側,上臂貼脅,前臂伸直與地面平行,手離紙面約三寸,五指併攏,豎掌向上,然後運腕力將側掌向紙面砍下,如此一揚一砍,漸增至早晚各五百度。純用腕掌之力,前臂不應有大幅度的擺動。約一年後,一掌可使紙下之磚碎去數塊,練至應手使一疊磚全碎;即將紙加厚三寸,抽去磚一二塊,依法勤練,紙漸增厚,磚漸減薄,至紙厚二尺余,下剩一塊磚,亦能應手砍碎,即初步功成,進而練活勁。豎瓦一塊於地上,以掌砍之,初則瓦倒而不碎,繼則瓦碎數片而倒,終則應手劈去一角而瓦不倒。乃換以磚,磚自薄而厚,最終以石代磚,至應手劈削青石,全功告成。練功初步用紙襯墊,其作用有二,一不易傷手,二有剛柔相濟之妙,故練成之後其勁亦剛亦柔,最為得用。

20、竹葉手

又稱鐵沙掌。用粗帆布製成二尺見方的口袋,中貯鐵沙,雜以尖銳鐵片,初重三十斤,懸於樑上,高與胸齊。練功者站馬步,用單掌(凡習用右手者,宜用左手)掌心拍擊,使沙袋漸宕漸遠,在宕回之際,舉掌從旁搓擦,使之鏇轉,如此反覆拍打、搓擦。至應手將沙袋拍出二丈以外、隨意使之鏇轉之時,即將鐵沙加重二十斤,以此為遞加率,加至一百三十斤,即告成功。初練百日,須以藥水浸洗手掌,以保護肌膚,方見後。

21、拈花功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專練指頭捻勁,大中食三指第一節相扣,指面緊貼,運勁作360度鏇轉,內鏇外鏇各百數十度,隨時隨地可練。一年後,於指間嵌住大而且圓的黃豆三顆,如法練功,豆須不時更新,練至應手捻碎,乃更以黃石、青石塊。功之深者,一捻之下,可使最堅之石卵立即粉碎。練功手勢如同摘花,故名拈花功。

22、鎖指功

大中食三指指面相扣,虎口成圓形,用勁緊扣,力乏稍息再練,早晚行之。一年後手指間夾木板,自薄而厚,均以洞穿為度,更易以鐵板、鋼板,同法扣之,能扣陷鋼板即告成功。相傳少林寺某僧練書法,懸腕作書,力求筆力沉著,於筆管中灌以鉛,日臨千字,歷二十年,書既成名,而指勁亦臻絕頂,此即鎖指功於無意中發明之經過。

23、石荸薺功

又名提斤斤。專練三指扣捏之勁,與龍爪功相仿,但著力點側重於指面,最利於卸骨法之實施。以麻石鑿成圓推體,上削下廣,略如荸薺形,初重三十斤,以大中食指指面捏住上端,指尖朝下,椎頂近中食指末節,不可抵住掌心,用勁上提,約半至一年後即可應手提起,更須繞場行走,至數十周而不覺其累,乃更換較重之椎體練功;以三斤為遞加率,不可貪多求快。加至六十斤重而提行自如時,則三指之捏勁可洞鐵板。

24、點石功

專練食中二指點刺之勁,以中指為主,適於點穴法之實施。練法甚簡,伸食中二指、余指相握為訣,向堅硬之木石頻頻點刺即可。為測行功進度,可用粘土滲合適量膠水搗爛,製成條形一長塊,上畫成排圓圈(圈宜小,以兼練眼力),先點第一圈,數月而土陷,繼點第二圈、第三圈……隨著功夫的進步,點土使陷所須的時日逐漸縮短,終則應指而土陷。更易以堅木、厚石按同法練之,功到自成。

25、金針指

專練一指之功,又稱金剛指。面牆而立,以兩食指端抵壁,身向後退,上身重量壓向指端,初必不耐,久則習慣,且能耐久。乃更進一步,以兩指及足尖拄地,直身俯臥,臂伸直,繼而腰部弓起,上身前俯,兩臂屈肘,全身離地三四寸,更撐臂伸直,是為一度,狀如餓虎撲羊,又稱鐵牛耕地,如此反覆臥下撐起,進而以一足拄地,另足擱置拄地之足上練功,更可於背部壓重物如石塊之類如法練功。昔年少林寺一貫禪師即精於此功,一指之力,可透重壁。

26、鐵臂功

運勁於前臂,以前後兩面交替撞擊木柱或樹木,默計度數,只增勿減,早晚勤習,三年功成。功之深者,揮臂可斷石柱。必須注意,撞擊之力應由輕開始,逐漸加重,並可用藥水浸洗以輔助練功。

27、分水功

密植粗竹一排計十根如牆狀,上下端以繩索繫緊。練功者以兩手插入中間竹縫,更以前臂伸入,運臂力使竹向兩側分開,其罅隙自竇狀以至於洞開而能容人通過,竹具韌性,分之則開,收之即閉。再在兩側增植一竹,同法練之,至植竹三十根而能開合自如,功即告成。

28、鞭勁

專練兩小臂下壓之勁。初練上槓,即兩前臂壓於槓上,使全身凌空緩緩上升。木槓之製作,一如單槓。如無木槓,於高桌上行之亦可。晨夕各練百度。一年後練壓竹。以堅木為架,如方桌形,四足埋土中築實,左右各以粗竹一根,緊縛架上,更以毛竹四五根橫鋪其上,如桌面狀。練功者站馬步以兩臂用力壓之,力乏稍息再練。早晚操練。當每運勁能將竹壓下六七寸時,即於原竹之下再加一層毛竹,如法操練並遞加,能將十餘層毛竹隨意下壓六七寸到一尺許時,功即告成。此時雙臂運勁,有如揮動一對鋼鞭,故名鞭勁。

29、玉帶功

擇粗大之樹,早晚站馬步用雙臂合抱之,使勁向上提拔並來回搖撼,每練力乏而止。練至應手能使枝葉搖撼,乃更換一個四五百斤重的石鼓如法抱持,至能歷時半小時許且持之行走自如時,功告大成。

30、千斤閘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專練兩臂托勁,兼增長下盤及全身實力。體力充實者練此功較為相宜。最初,練功者站馬步,兩臂上舉過頂,掌心朝天,指尖相對,仿佛力托千鈞。三月後托石擔,自三十斤始,練至上托半小時不喘不汗,即逐漸加重,至二百斤為度。乃舍擔而托閘。立二巨石為柱,柱之相對處,鑿有極深之槽。另備長度相當之石板若干塊,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二百斤石板放槽內,用鐵索繞住懸於柱橫樑上,石下端約及人之胸高。練功者蹲身其下,如前法馬步托舉。經若干時後,更於原石上方加一最輕之石,然後逐漸易以較重之石,至能托舉五百斤以上即告功成。

31、鷹翼功

專練臂肘挑勁的功夫。於樑上用長繩平列懸二沙囊,練功者站馬步,曲肘握拳齊肩平舉,拳面在胸前相對,以兩肘分別承受二沙囊之重量,練臂肘托勁,力乏稍息再練,早晚各三十度。沙囊盛沙(不必鐵沙)自十斤始,月增二斤,練至一年,達三十四斤。更練挑勁,即用兩肘節上挑,使沙囊向上飛擲。自二十斤始,能挑擲二尺開外,好加重五斤,至每囊重五十斤而挑擲自如即成。

32、流星樁

埋粗竹一根於地築實,外面密纏麻繩一層。練功者站立樁側,以頭、拳、掌、肩、肘、腕、臂、腿、膝、胯等撞之,擊之,拍之,削之,切之,勾之,拔之,蹦之,擠之。勤練三年,全身實力過人。此法為少林入門基本功之一,練功要訣在於用力由輕而重。

33、翻騰術

練臂部實力及身手靈活性的功夫。從盤單扛入手。先練引伸,即雙手握槓,運用臂力引體上伸,至雙臂撐直,槓齊下腹部,如此反覆鍛鍊。更練“風車”,即兩足離地,運臂力使全身前後繞槓作360度鏇翻。盤槓純熟後練皮條。豎堅木為架,高三丈,長二丈,上架橫木,橫木底部每二尺釘一鐵環,環上系以堅韌之皮條,下垂近地面。兩手各執一條,交替上抓,引體上伸。繼而練旁行,即手握第一二條,升至半空,撒一手翻身抓第三條,如此相繼翻身,旁行至末條。再在此條上練風車,由於此條柔韌,不易著力,且兩臂須隨繩拗折,故比盤槓為難;而翻騰愈慢則愈難,也愈見功。風車純熟後練脫手躍,即兩手用力一撐,全身向上一躍,再出手掄握此條,如此節節上升至頂;下降時亦取同樣方式。最後練橫竄,即升至空後,雙手一按同時撒開,全身橫躍數尺,搶握遠隔數行之皮條。皮條練熟後改用絲繩,同法練之,絲繩逐漸減細,減如筷子粗細亦能翻騰自如,即全功告成。

34、空手入白刃

專練眼法、身法,利於以寡敵眾。練眼之法,自數物開始,先數固定物,如望磚、屋瓦等,須練至同類群物落眼即識其數;更練數活物,如成群之畜、禽等,由大而小,由少而多,亦求落眼識數。第二步練梅花樁。跑樁純熟後,在廣場上密植高低不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排列須雜亂無章,間距至多一尺。練功者側身於其間隨意穿行疾走,要求身不觸竿,愈速愈妙;繼而更於地面每隔少許距離布石灰一攤,同法練習,除身不觸竿外,更要求足不蹈灰,至此即告功成。

[附錄]練功方藥鍛鍊硬功初期,為保護肌膚免致損傷,前人傳有浸洗方多種,將藥湯加溫,浸洗鍊功部位,至熱極而止。這類方藥的功能有兩方面,一是化學的,即藥物本身的活血化瘀、強筋壯骨作用;二是物理的,即水熱所起促使局部血管舒張及血行通暢作用。對於藥物的化學作用,毋需過分強調,如配製困難,僅用熱水浸洗並輔以按摩亦無不可。大凡練功滿百日,要基已立,藥可停用。

竹葉手練功方:川草烏(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蘆(30克)、龍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柴花(30克)、地丁(30克)、青鹽(120克)、硫磺(30克)、劉寄奴(60克)、蓁瓦蒂(3克)。(如其中某些藥缺,可用性質相仿之藥代替,或缺亦無妨。)

上藥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時將藥水置爐火上,待其微溫,將手放入,熱極了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換藥一次,共三劑,用百日。

臂腿練功方:紅花(2。4克)、枳殼(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藥煎湯浸洗局部,如鐵臂功、鞭勁、鐵掃帚之類練功時均可用之。

除以上各種功夫外,少林功夫還有鐵砂掌功夫、硃砂掌功夫、毒砂掌功夫、鐵頭功、鐵膝蓋功、一指神功……等等。因考慮到這些功夫在當今時代對人們鍛鍊身體作用不大,如引導不好會適得其反,不利青少年,故不作分別介紹,僅點及名稱而已。

必須正告,練功夫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武術遺產,強身健體,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至於憑藉功夫而好勇鬥狠乃至為非作歹,從來為武術界所切戒,任何習武者必須牢記於心。

少林五形八法拳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少林五形八法拳,屬北派少林。這套拳術具有拳禪一體,內外合一,神形兼備的特點。內容包括:龍、虎、豹、鶴、蛇五種拳型,和內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發聲用氣等八種功法的鍛鍊。該拳不僅練藝,而且主張“練身修心”。如龍形拳法,主張以意為先,凝神守中,主練“神”。這對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實臂沉(頭正身直)主練“骨”。有助於調節體形,鍛鍊腰、腿、肩、背肌肉和促進骨骼生長,尤其對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姿勢,促進正常發育很有益處。豹形拳法發力迅猛,拳勢暴烈,主練“力”。可增強勁力,提高靈敏、速度等素質。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練“氣”。不僅能鍛鍊深長的呼吸,增大肺活量,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鶴形拳法穩實輕柔,聚精凝神,主練“精”。可培養人的內在精神,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有益於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機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結構嚴謹,剛柔相間,簡練樸實,易學易用,便於自學。這裡介紹的這趟拳術,是根據傳統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點、風格而從中選編出的二十個動作。適於不同年齡、性別的初學者練習。

正身拱立二虎爭威臥虎撲食

餓虎抱石搬石尋路潛身入洞

黑虎推山餓虎攬食豹子撞林

迎風雙探烏龍探水黑虎抖爪

五爪探頂黑虎鑽林豹子抖塵

白蛇初探白鶴單息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虎尾攬林潛身入洞

白鶴尋食正身拱立

1、起勢(正身拱立勢)

直立,兩掌併攏相合。掌尖高與鼻端齊,眼看兩中指尖。

要領:全身放鬆,頭頸正直,舌抵上堂,下頦內收,扣齒,精神貫注(氣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聳,胸腹內含,呼吸均勻、自然。

2、馬步雙沖拳(二虎爭威勢)

①左腳向左邁出一步,兩腿彎曲成馬步。兩掌向下分別向左右劃弧並收於腰側握拳,拳心向下,隨勢用意念將氣吸至“命門”,眼看前下方。

②上動不停,兩拳迅速由腰側向前平行衝出,拳高與肩平,拳心向下,同時呼氣(用意念將氣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圖3)。

要領:以上動作要連貫、迅速、準確。馬步不可移動,保持腿正。胯圓、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齊。兩眼隨拳衝出時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穩固、紮實。呼吸順達。

3、虛步虎爪勢(臥虎撲食勢)

接上動,兩拳變掌外鏇成掌心向上時配合吸氣,隨即屈肘向下,兩掌分加緊經兩胯側向上舉臂翻腕內扣,形成虎爪(掌心內含向下),呼氣;同時重心右移,左腳尖內收點地,成左虛步。頭部隨勢向左轉,眼看左虎爪(圖4)。

要領:虛步與兩手的動作要配合協調,兩掌經兩胯側時左腳內收,兩掌成虎爪時腳尖點地。兩臂要有沉、托的含意,兩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聳,腹部內收,氣沉丹田。十指用力內扣,意念貫於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圓滿。

4、左弓步撞爪(餓虎抱石勢)

接上動,身體略向左轉,吸氣,左腳向左邁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於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從右肩側向前推出,同時配合呼氣。眼看右爪。

要領:左虎爪緊靠腹前,右爪推出時勁力要整,可同時發“呵”聲(內在)以壯勁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於十指尖。

5、進步左靠肘(搬石尋路勢)

接上動,右虎爪變掌外鏇半周,同時吸氣,屈肘收於腹前,掌心向上。同時左虎爪變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內,掌心向下。左腳隨動作向左邁出半步,右腳步同跟進,身體微向右轉成馬步,配合呼氣充至丹田。眼看左腕

要領:左肘橫擊,要結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氣的同時發揮整體的勁力。

6、跟點步右沖拳(潛身入洞勢)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接上動,身體略左轉,吸氣,左腳跟為軸外鏇,右腳隨之跟隨進半步,腳尖向前,前腳步掌著地於左腳右後側,重心落於兩腿正中,成右跟點步。右掌隨勢由腹前變拳,向前衝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與肩平。左掌收置右肩側,配合呼氣,眼看正前方(圖7)。

要領:沖拳與跟點步要同時到位,右腳上步要快,大腿與膝關節均要內合,兩腳前後的垂直距離約35厘米,腹部內收。要注意力腰(命門)發。

7、跟步雙推撞(黑虎推出勢)

①接上動,右腳步向前上步,腳尖內扣15度,重心隨之前移成左跟點步,左掌、右掌,同時變虎爪,兩腕相交架於頭頂上方(左上右下),同時吸氣。

②上動不停,雙虎爪分別收於腰間後,向前推出同時呼氣,眼看前方(圖8)。

要領:動作要配合連貫,兩虎爪收於腰間時(掌心向下),眼要隨看下方,雙虎爪推出時,肩、肘部要沉、垂。意念,集中於兩“勞宮穴”。兩虎爪之間約一拳距離,高與肩平。要注意力從腰(命門)發。

8、左弓步雙峰貫耳(餓虎攬食勢)

接上動,右腿震腳,左腳隨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雙虎爪向下按壓後,分別於左右變拳向體前上方貫出,高度與眉齊,吸氣,眼看雙拳。

要領:雙拳向前上方貫出時,動作要快,腕部要有力,兩拳到位後拳心均向內,兩肘微屈,身體略前傾。此時意念應集中腹部(丹田處)。

9、馬步回身頂肘(豹子撞林勢)

接上動,身體向右轉,兩腿成馬步,右臂盤肘,向右頂出,同時呼氣左拳變掌屈肘收於下頦側,眼看右肘。

要領:右盤肘頂出時,用力要順,拳與肘尖要平行。要注意力從“丹田”出。

10、提膝上崩拳(迎風雙探勢)

接上動,右腿收回提膝,左掌變拳與右拳分別同時向上分開後,翻臂崩出,兩拳心向上,同時吸氣。眼看右拳。

要領:右腿提膝,小腿內收,腳面繃直。兩臂崩拳要以拳背指骨為力點,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上體略向右側傾,此時“會陰穴”上提,重心要穩。

11、馬步格拳下撩掌(烏龍探水勢)

①接上動,右腳向右落步,身體略左轉,成馬步。右拳屈肘向左橫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內,左拳變掌隨之向右護推,眼看右拳)

②上動不停,右拳變掌,同左掌分別經體前向兩側撩擊,以小指一側(掌外緣)向外,同時呼氣。兩肘微屈,眼看右掌聲。

要領:雙撩掌要注意沉肩、含肘,馬步要穩實端正。力從(命門)發。意念,運至兩“勞宮穴”。

12、摟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勢)

接上動,右腳向右後方稍邁出一步,身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右掌經體前向右後方摟手(置於右後方時變拳),同時吸氣,左掌同時經左胯側向體前崩出。呼氣,拳心均向下,眼看左拳。

要領:動作要協調,兩臂之勁隨腰(命門穴)而發。崩拳時中配合發“吶”聲,以聲助氣,以氣助力。

13、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頂勢)

接上動,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時變掌,向上、前、下劃弧,置於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內經胸前向前上方反臂崩出,同時吸氣,拳心向內,眼看左拳心

要領:整個動作要協調,左拳內鏇時要與右掌動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時到位。

14、插步後撩(黑虎鑽林勢)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上動不停,右腿向左後插步,腳掌著地,上體隨之下壓。左臂屈肘,左拳內鏇經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置於下頦左側成立掌。同時呼氣。掌心向外,眼看左拳。

要領:插步、撩拳結合要快,右掌防護要及時。呼氣後迅速吸氣。

15、馬步側撩拳(豹子抖塵勢)

上動不停,身體向右後轉,成馬步。同時右拳變拳,經體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變掌,經體後向上撩起於下頦右側,同時呼氣,掌心向外,眼看右拳(圖16)。

要領:馬步撩拳時轉體要快,要穩,力從“丹田”出。

16、虛步壓掌(白蛇初探勢)

接上動,身體略左轉,面向左,左腿略收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右拳變掌,隨身體左轉,兩臂同時向左側擺壓,掌心均向下置於體前,配合吸氣,眼看左掌中指尖。

要領:虛步壓掌要輕柔,吸氣時意念由丹田經會陰穴、降至湧泉穴入地。

17、轉身提膝穿掌(白鶴單息勢)

接上動,身體隨之向右後擰轉,以左前腳掌為軸,向後擰轉,全腳著地,右腿隨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時平行向右擺壓,同時呼氣。右掌隨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聲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隨勢吸氣,眼看右掌中指尖(圖18)。

要領: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湧泉穴經足三里至會陰後,通達百會。

18、震腳雙沖拳(白虎望月勢)

①接上動,右腳向前落地(震腳),左腿隨之抬起,左腳扣於右膝後側,兩掌變虎爪收於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方(圖19之①)。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出,成左弓步。身體側前傾,雙虎變拳,分上、下向前衝出,兩拳眼相對,肘部微屈,兩拳間相距厘米,同呼氣。眼看兩拳中間。

要領:震腳時身體隨之下沉,雙拳擊出時要用腰背之力,勢出沉穩。意念貫於兩拳中之“勞宮穴”。

19、提膝雙砸拳(金豹擂石勢)

接上動,左腿提膝內收,隨身體直立後吸氣,隨即兩拳平行下砸,同時呼氣,拳心相對,兩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

要領:雙砸拳與提膝動作要同時完成。要做得穩固有力,上體可略前傾。砸拳時可配合發“嘿”聲,以助豹形合力。

20、右腿連擊(虎尾攪林勢)

①接上動,左腳落地並吸氣,右腿屈膝後腳前蹬(以腳跟發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內,置於胯前。左拳變掌置於右肩側,掌心向右,同時呼氣。眼看前方。

②上動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後,即呈橫踹擊出,右拳提起變掌,與左掌同時向前後橫擊,掌心均向外,身體略後仰,同時呼氣。眼看右腳。

要領:噔、喘腿時腳尖要勾起,動作要迅速、連貫,同時呼氣兩次中間不吸氣。支撐腿要穩固,掌握好重心。

21、弓步雙沖拳(潛身入洞勢)

①接上動,右腿收回,腳尖點地成虛步。右掌變拳,收於腰間,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經體前橫擺置於右肩側,隨勢吸氣。眼看前方。

②上動不停,右腿向前邁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變拳和拳同是分別向前後衝出,拳眼均向上。此時隨沖拳配合呼氣,眼看右拳。

要領:雙拳擊出時,兩肩要松沉身體略做前傾。氣沉丹田。

22、虛步撩掌(白鶴尋食勢)

少林武功少林武功
①接上動,身體向左轉,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經體前向左撩起,與左臂平行。左拳變掌。眼看右拳。

②上動不停,兩臂同時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環形雙撩。同時左腿略收後,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左肘略屈,立掌置於體前,右拳置於左腋下,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

要領:做環形擺動時,兩臂要平行雙撩,腰身轉換要靈活自然。整個動作隨勢吸氣,意念送至“命門”。

23、收勢(正身拱立勢)

接上動,身體略向右轉,右拳向右下擺至體側上方時變掌,與左掌聲同時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還原至下頦前。左腳隨勢呼氣。眼看中指尖。

要領:眼與右掌的動作要相隨,合掌姿勢要沉實、穩重。精神要貫注(氣沉丹田)胸腹部內含,呼吸保持均勻、自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