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

中國大媽

“中國大媽”是網路上引用美國媒體調侃國內中年女性大量收購黃金引起世界金價變動而來的一個新興名詞。《華爾街日報》甚至專創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中國大媽”對黃金的購買力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中國大媽,特指在2013年金價大跌期間瘋狂搶購黃金的一群中國散戶,他們中多數是以購買黃金首飾為主的大媽,對黃金寄予保值的崇高期望。由於黃金市場的難以預測性,中國大媽的盲目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

基本信息

由來

中國大媽中國大媽

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國際黃金價格經歷了一次暴跌,從1550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261元/克)。隨後,來自各方的搶購黃金訊息,打破了供需平衡。

在經歷了創紀錄的跌幅之後,世界各國引發搶金熱潮,中國投資人購金熱情更是被引爆。業內預測,10天內中國內地投資人就鯨吞了實物黃金300噸,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 。2013年4月26日,國際金價創下年內最大單日漲幅,紐約黃金期貨價格收盤大漲2.7%,報1462美元/盎司。

2013年“五一”小長假,有關中國搶金風潮震動華爾街的訊息在網路瘋傳,由於“中國大媽”全力加盟,論公斤入手,像買大白菜一樣隨便,竟然讓國際金價起死回生,由於參與搶金的中國民眾以購買黃金飾品的中年女性為主,網友把那些參與搶金的中國民眾稱為中國大媽。有媒體稱,在這場華爾街金融大鱷與“中國大媽”的黃金戰中,“中國大媽”完勝,使得高盛不得不停止做空黃金。

群體特徵

中國大媽中國大媽
“中國大媽”是代表了這樣一個群體:她們深受傳統文化 的影響,一輩子是為家庭為丈夫為孩子服務的主婦,操持家務的同時每天要籌劃柴木油鹽的花銷,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並不富足的社會環境裡,她們深深明白“小富由儉”的道理,牢記著那個人民幣 瘋狂貶值 年代的教訓,那一張輕飄飄的紙幣並不能給她們足夠的安全感。

即使在社會進步的今天,即使她們已經白髮蒼蒼變成“大媽”,她們仍然對那樣的不穩定的現實深有餘悸,所以緊攥一點給她們安全感的物質總是特別必要,而黃金便首當其衝,那樣沉甸甸的厚重感,過去是帝王家才能感受到,而今天她們可以用支付得起的人民幣換取這樣的安全感,是很自然的事情。

搶金現象

2013年4月中國大媽香港“搶金”

中國大媽的搶金風潮中國大媽的搶金風潮

2013年4月28日,有超過12萬內地遊客抵港,比2013年同期上升超過兩成,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遊客是去購買黃金。

4月29日這一數字增至16.2萬人。香港媒體報導稱,多個金鋪門口出現排隊等候開門的場景,其中多是內地遊客。不少內地遊客大手筆買入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金飾

據解放牛網報導,從香港回滬的市民忻先生,用“恐怖”來形容這波黃金搶購潮:“我們逛了香港大埔超級城的周大福周生生,發現櫃檯里可供選擇的金飾品非常少,龍鳳鐲、項鍊都空了。店員說,每天進貨100件賣出200件,金店根本沒有庫存,只能天天加班趕工。”由於能選的款式不多,金價也有所回升,他考慮再三後,最終空手而回。

在香港有超過60間分行的龍頭金店周大福發言人表示,自4月中旬開始,已有大批市民涌到店鋪購買金飾,客流量較平時暴增30%至40%,無論是金飾品、金粒,以及戒指項鍊等,都是搶購對象。“五一”假期,大批內地客也加入香港的搶金潮,“黃金周”變“搶金周”,金飾品更成為散戶的“抄底”對象。香港多間珠寶金行出現人山人海的盛況。

2013年10月中國大媽香港再度瘋狂“搶金”

中國大媽搶金潮中國大媽搶金潮
2013年國慶黃金周香港再現“中國大媽”爭相搶金的景象,許多遊客都趁長假赴港遊玩之際順便抄底黃金。香港各大金店,如周大福周生生金店人滿為患。

雖然根據新出台的《旅遊法》規定導遊不得帶客進店,但很多香港團里經常有遊客主動要求導遊準許逛金店購物。當地290港元的金價讓他們大呼“便宜”。

有香港金店透露,近一周來店內的營業額較往常提升了七八倍,凡是足金製品,無論首飾、工藝品還是金條、金粒都是內地遊客搶購的對象,很多店內的項鍊、手鐲甚至會出現缺貨 。

搶金原因

1、普通百姓最主要還是看重黃金的財富效應,十餘年的黃金大牛市,給人們的感覺就是誰擁有了黃金,誰就擁有了財富增加的機會。

中國大媽中國大媽
2、基於人們對黃金的崇拜。

在中國這樣一個自古以來崇拜“君師聖賢”的民族,“君”,即帝王,而黃金又為帝王的另一個象徵,所以傳統的中國人認為黃金象徵著財富,永不貶值的財富,家裡收藏黃金則是一種高貴的寓意。

3、“中國式結婚”總不忘“三金”,這也是“面子文化”的必需品。

中國人的價值觀是很保守的,這並不像西方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瀟灑,而總帶著“未雨綢繆”的小心翼翼。

4、從側面揭示國人的投資渠道狹窄。

買房,擔心國家政策變化,房價下跌;投資股票又擔心風險太大,而黃金是傳統的保值貴金屬。從“華爾街不敵中國大媽”這一看上去玩笑的說法中,政府應該看到給民間資本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讓民間資本有制度化出口的迫切性。

投資風險

1

被搶購空的黃金飾品櫃檯被搶購空的黃金飾品櫃檯

1、“中國大媽”買入黃金,根本改變不了金價的最終走勢。

金飾店內的黃金量,本來就和整個黃金市場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中國大媽”買入的黃金量,占整個黃金市場的量就更微不足道了,根本無法從根基上撼動整個金市。因此,一些投資專家分析,待下次金價再次大跌時,無數的“中國大媽”就會意識到,原來這次的“瘋狂抄底”,其實只是一次高位接棒,而且將會和無數在中國股市中長久被套的散戶們一樣,這些“中國大媽”將長久地套在金市之中。

2

、散戶與實物投資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金價的後期走勢,仍沒有結論。

職業投資人黃生認為,亞洲的散戶們改變不了黃金熊市。“目前黃金就這樣:機構尤其是超級機構們在賣,散戶尤其是亞洲的散戶們在買,在投資市場,從來都是人多的一方會成為虧損的一方,黃金也同樣。”

現象分析

瘋狂,是被調侃的“中國大媽”們此次掃金的特徵,無論是具有投資價值的金條,還是幾無投資價值的金飾都被一搶而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充滿了無奈:“中國大媽搶購深層次原因是國內投資渠道太狹窄。”對中國百姓來講,股市沒有起色,樓市又受到調控,債市也正在整頓,實體經濟由於人民幣升值也不太景氣,而M2(廣義貨幣)供應量已突破百萬億元,老百姓迫切需要為手中的資金找到一個靠譜的投資、保值渠道。

從博弈的角度看,華爾街精英們有著嚴謹的分析和研究,而“中國大媽”們只是一種單純的抄底行為。“中國大媽”以簡單粗暴的形式購買黃金,既不使用黃金期貨、黃金T+D等槓桿交易,也不考慮實物黃金高額的買入賣出手續費,就是覺得黃金便宜了趕緊買。這種購買方式,對於國際黃金價格不會有長期的支撐作用,最大的受益者要數銷售實物黃金的商家。

專家建議

面對國內消費者的“抱團”抄底,專家學者口徑出奇地一致,都在極力提醒“中國大媽”不要太衝動。

有專家者指出,黃金就像一把墜落的尖刀,最好不要抓。

有評論者稱,多數消費者其實對眼下黃金的中長期價格走勢並沒有任何研判,如此投機性購入,“賭徒心態”昭然。

美媒專創“dama”一詞

2013年8月12日,中國黃金協會發布數據,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黃金消費量達到385.5噸,創下新高。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買家對金價走低十分敏感,抓住今年的機會大量購買黃金飾品。國際金價今年4至6月下跌期間,許多中國消費者紛紛搶購黃金,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以至於引發外界對“中國大媽”搶購黃金的關注。在其網站的視頻報導中,《華爾街日報》甚至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

這些年“中國大媽”買對了什麼?

2013年4月,國際金價大跌,黃金市場上充滿了恐慌情緒,“中國大媽”出現在市場上,她們出手豪放橫掃各地黃金賣場,震驚了包括華爾街在內的國際投資界,華爾街日報為此專門創造出一個英文單詞:dama。
一年時間轉瞬而逝,中國大媽們的黃金投資還在等待解套。
中國大媽出手搶購實物黃金的時候,國際金價尚停留在1500美元每盎司上方。隨後的一年中,國際金價起起伏伏,現貨黃金價格一度跌至1200美元下方。從今年開始黃金價格又因為烏克蘭等地緣政治事件而出現回升,但目前仍尚回到2013年4月之前的水平上。
其實,中國大媽們有很多投資還是很精準的,比如房地產過去七八年中漲勢都不錯。
2013年的貨幣基金熱潮中也不乏“中國大媽”的身影,家庭主婦歷來是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主力,同樣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去年也受到她們青睞。
因市場利率的抬升,貨幣基金2013年的收益率已經超過定存,以工銀瑞信貨幣基金為例,銀河證券的數據顯示,這隻貨幣基金2013年實現了4.381%的回報,居52隻A類貨幣基金第一。
到2014年2月底,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貨幣基金規模已經達到1.4萬億元。
但在長期投資方面,“中國大媽”其實有比黃金更好的選擇。比如權益類基金。
從長期看,一些績優基金的平均回報十分可觀。比如工銀瑞信核心價值股票基金,Wind數據顯示,自2005年8月成立以來截至2014年3月7日,該基金漲幅高達342.04%,年化回報達到了19.03%,在全市場運作超過3年的811隻基金中排名第25位。
也就是說,大媽要是在2005年8月份金價還只有450美元每盎司的時候,買個金鐲子,放到現在已經升值200%;但要是買了同期的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呢?升值342%了,頂得上當初買一個金鐲子,送一個金鐲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