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吶喊》

《生命的吶喊》以虛構而無法比擬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感染力,開闢一條“小人物”與“大時代”連線的紀實作品新路;以情感人生為線索,張雅文從山野女兒到運動員、到著名女作家的親歷生活以及她帶出的時代塵埃、歷史顆粒,紛紛灑落在我們身邊,形成一次讓人難以忘懷的閱讀。《生命的吶喊》由新華出版社出版。該書共20余萬字,記錄了作者由一個出身貧寒的鄉村女孩進入專業速滑隊,獨闖俄羅斯、比利時、韓國等國,最終成長為國家一級作家的傳奇經歷。

基本信息

簡介

《生命的吶喊》以虛構而無法比擬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感染力,開闢一條“小人物”與“大時代”連線的紀實作品新路;以情感人生為線索,張雅文從山野女兒到運動員、到著名女作家的親歷生活以及她帶出的時代塵埃、歷史顆粒,紛紛灑落在我們身邊,形成一次讓人難以忘懷的閱讀。《生命的吶喊》由新華出版社出版。該書共20余萬字,記錄了作者由一個出身貧寒的鄉村女孩進入專業速滑隊,獨闖俄羅斯比利時韓國等國,最終成長為國家一級作家的傳奇經歷。

張雅文《生命的吶喊》研討會實錄

《生命的吶喊》研討會《生命的吶喊》研討會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金炳華賀信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致詞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張勝友致詞
美國華美時報社社長廖中強賀函
美國《華人》雜誌社社長馬平賀函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主席李曙光發言
中國傳記文學協會會長萬伯翱發言
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大平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何西來發言
著名評論家常振家發言
著名評論家張檸發言
著名評論家劉揚體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傅溪鵬發言
著名作家崔道怡發言
北大教授張頤武發言
《文學評論》編輯王秀臣發言
著名評論家周明發言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評論家白描發言
著名評論家王宗仁發言
原中國駐比利時文化參贊張文民發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張鍥發言
作者張雅文致謝辭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絕筆"作品

在生死面前,我寫下兩封遺書,一封是寫給先生,一封是寫給自己。
給自己只寫了幾句話:"上帝給了你如此坎坷而豐富的人生,你沒有把它留下就走了,太遺憾了。你不能死,一定要挺過這場生死大劫!"
《生命的吶喊》1
《生命的吶喊》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

《生命的吶喊》《生命的吶喊》

一個可以超過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曠世罕見的素材,一個深邃而曠
達的人性展示,一個中國女人與納粹將軍演繹的跌宕起伏而內涵深刻的故事……
我傾其所有,嘔心瀝血,可換來的卻是……
《生命的吶喊》3
《生命的吶喊》4
《生命的吶喊》5
《生命的吶喊》6
《生命的吶喊》7
《生命的吶喊》8
《生命的吶喊》9
《生命的吶喊》10

第三章  " 黑色星期五"

有人說:生命可以承受無邊的苦難,但承受不了無足輕重;生命可以承受貧病交加,但承受不了同類的冷落;生命可以承受失敗,但承受不了尊嚴的失卻……我也要說:生命可以承受無盡的苦難和付出,但卻承受不了太大的不公和輕蔑!因為人格、尊嚴、權利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
《生命的吶喊》11
《生命的吶喊》12
《生命的吶喊》13
《生命的吶喊》14
《生命的吶喊》15
《生命的吶喊》16
《生命的吶喊》17
《生命的吶喊》18

《生命的吶喊》19

第四章 從父母身上找到我的生命之魂

從父母身上,我看到了那代人的悲哀與無奈,但從母親身上,卻看到了中國女性勤勞、堅強、不畏苦難、不懼強權,敢於維護自己權利與尊嚴的高貴品格!母親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卻在宗法勢力極其強大的年代裡,冒著生命危險去營救父親,在大堂上怒斥貪贓枉法的縣官,衝著黑暗勢力吼出內心的憤怒:" 我在陽間打不贏官司,我到陰間也要去告你!" 是的,生命的尊嚴不在於地位高低,不在於勢力大小,更不在於貧富差異。

張雅文的人生

張雅文張雅文

1944年出生的張雅文,曾是國家一級速滑運動員,現為國家一級作家、黑龍江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國家政府津貼享受者、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百佳優秀電視藝術工作者、中國作家代表大會連續三屆代表、全國自學成才優秀人物。著有《生命的吶喊》、《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韓國總統的中國御醫》、《綠川英子》、《玩命俄羅斯》等十餘部;編劇電視連續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不共戴天》、《媽媽,拉我一把》等一百二十餘集;發表《走過傷心地》、《四萬:四百萬的牽掛》、《相見時難別亦難》等作品一百餘篇,共創作了五百餘萬字。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獲飛天獎;兒童電影《冰上小虎隊》獲華表獎;《韓國總統的中國御醫》、《走過傷心地》、《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等多部作品獲黑龍江省精品工程及文藝大獎;報告文學《四萬:四百萬的牽掛》獲《北京文學》第二屆“新世紀優秀作品”獎、中國報告文學第四屆“正泰杯優秀作品”獎。作家張雅文給人的印象是她的臉上總是帶著熱情爽朗的笑容,第一次見到她,她的根據真實故事創作的長篇小說《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正在我們報上連載,而她正受著自己創作的同名電視劇被侵權的困擾,雖然這件事讓她很煩惱,但她面對我們臉上依然帶著真誠的笑;後來在她的描寫“博愛濟貧”的醫生劉曉程的報告文學《四萬:四百萬的牽掛》獲全國報告文學獎的頒獎會上遇見她,她剛做完心臟6個搭橋手術不久,從死亡線上走過來,她的臉上還是帶著那樣的笑容。張雅文為別人撰寫了一部又一部傳奇,其實她自己就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現在,她終於把自己的傳奇人生寫成了一本書《生命的吶喊》。這本書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
這本書前面收集的張雅文從小到現在的近30張照片,每一張照片她的臉上都帶著很陽光的笑,有誰會想到這個總在笑的女子曾經歷過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難,而她憑著一股倔強的勁頭一直闖到了今天。她唯讀過5年書,卻靠著頑強的拼搏走上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自學成才表彰大會的講台;她原來沒有任何文學功底,卻痴心不改地創作,最終成為國家一級作家、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她不通曉外語,卻獨闖俄羅斯、比利時、韓國,寫出了《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等一系列優秀國際題材作品。她不僅在報告文學創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而且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也有不俗的表現,寫出了《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四萬:四百萬的牽掛》、《趟過男人河的女人》、《韓國總統的中國“御醫”》等一批獲得多項全國大獎的作品。
張雅文出生在東北只有一戶人家的山溝里,小時候為了跑到離家10多里遠的學校去讀書,她獨自一人跋涉在野獸出沒、風雪瀰漫的山路上,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後來,她有幸成為一名滑冰運動員,但又不幸地接連受到傷病的折磨,很快又退出冰壇。再後來,35歲的她,又開始從事文學創作,進入作家的行列。為了寫報告文學《玩命俄羅斯》,不懂俄文的張雅文背著皮夾克和旅遊鞋闖到俄羅斯做起國際倒爺,用掙來的錢作為自己的採訪費用;為了寫《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已經55歲的張雅文又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比利時;為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她走上漫長艱辛的維權路……
張雅文說:“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從昏迷中醒來,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寫出來。我這一生,是在不斷向命運抗爭、不斷吶喊中走過來的。雖然走得很坎坷很艱難,但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人生,去追求夢想,儘管有的選擇是錯誤的,可我畢竟選擇過,追求過,我感到無怨無悔。”
“我這一生就像一面鏡子,它折射出的不僅是我個人的經歷,還有我身後深邃而廣闊的背景。”
《生命的吶喊》出版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許多讀者為張雅文那種豐富罕見的人生經歷和自強不息、無堅不摧的奮鬥精神所深深感動。美國《華美時報》和《華人》雜誌連載了此書。評論家認為,張雅文用自己的經曆書寫了今天中國文學的一個真實的童話,她的經歷折射出一個時代和民族的滄桑磨難,貫穿全書的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重和發揚的精神瑰寶。

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乎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也就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